中國精選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多以想象為特徵,雖不以反映現實為目的,但通過故事中人民大眾對人物的評價,可以瞭解民間故事所反映的傳統價值觀和行為準則。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雷公山頂水井的傳說
在貴州雷公山的頂峰,有口水井,四四方方的,象籮筐那麼大。下雨它不滿,久旱它不幹。傳說這口奇怪的水井是張秀眉、楊大六挖的。清朝的時候,張秀眉、楊大六帶領苗家反對皇朝暴政,打了十多年,攻州佔府,把清兵殺得屁滾尿流,喊爹叫娘。
清政府看見勢火不好,就派大將席寶田帶領官兵來鎮壓。席寶田的兵多,秀眉、大六的兵少,他倆估計硬抵不行,就帶領苗家只弟上了雷公山。可是雷公山頂上到處是荒坡雜草,沒有水喝。怎麼辦呢?下山去桃吧,山下佈滿敵兵。為這,苗家兄弟們心焦得不得了。秀眉、大六比弟兄們還要著急。一天,秀眉、大六倆親自去找水。找遍了大小山衝,踏遍了雷公山的坡坡嶺嶺,仍找不到。最後,他倆爬到了最高峰頂,楊大六望望天、望望地,焦總萬分,急得大聲吼道:“到處是山高水高!雷公山呀,你為什麼沒有水?!”說著,用腳朝地下猛地一蹬,只見一股清泉象銀柱一般,嘩嘩嘩地冒出來。張秀肩看見了,高興極了,一把拉開楊大六,說:“兄弟,快讓開,等我來!”接著便抽出大砍刀“嚓!嚓!”地一陣鑿,馬上出現了一個象穀倉樣的水塘,水象白帶一樣向著山坡四面流淌。弟兄們見了,蜂擁奔上山頂,“有水了!有水了!”地喊個不停,聲音一直響到天上。
從那時起,張秀眉、楊大六和苗家兄弟們不但有了水喝,他們還用那口井水在雷公山上開闢田土,栽種莊稼,堅持戰鬥,清兵簡直拿他們沒辦法。後來清兵來的太多,張秀眉、楊大六才失敗,那口並也就慢慢地縮小下來,變成現在的樣子。
:白蛇傳
清明時分,西湖岸邊花紅柳綠,斷橋上面遊人如梭,真是好一幅春光明媚的美麗畫面。突然,從西湖底悄悄升上來兩個如花似玉的姑娘,怎麼回事?人怎麼會從水裡升出來呢?原來,她們是兩條修煉成了人形的蛇精,雖然如此,但她們並無害人之心,只因羨慕世間的多彩人生,才一個化名叫白素貞,一個化名叫小青,來到西湖邊遊玩。
偏偏老天爺忽然發起脾氣來,霎時間下起了傾盆大雨,白素貞和小青被淋得無處藏身,正發愁呢,突然只覺頭頂多了一把傘,轉身一看,只見一位溫文爾雅、白淨秀氣的年輕書生撐著傘在為她們遮雨。白素貞和這小書生四目相交,都不約而同地紅了紅臉,相互產生了愛慕之情。小青看在眼裡,忙說:“多謝!請問客官尊姓大名。”那小書生道:“我叫許仙,就住在這斷橋邊。”白素貞和小青也趕忙作了自我介紹。從此,他們三人常常見面,白素貞和許仙的感情越來越好,過了不久,他們就結為夫妻,並開了一間“保和堂”藥店,小日子過得可美了!
由於“保和堂”治好了很多很多疑難病症,而且給窮人看病配藥還分文不收,所以藥店的生意越來越紅火,遠近來找白素貞治病的人越來越多,人們將白素貞親切地稱為白娘子。可是,“保和堂”的興隆、許仙和白娘子的幸福生活卻惹惱了一個人,誰呢?那就是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因為人們的病都被白娘子治好了,到金山寺燒香求菩薩的人就少多了,香火不旺,法海和尚自然就高興不起來了。這天,他又來到“保和堂”前,看到白娘子正在給人治病,不禁心內妒火中燒,再定睛一瞧,哎呀!原來這白娘子不是凡人,而是條白蛇變的!
法海雖有點小法術,但他的心術卻不正。看出了白娘子的身份後,他就整日想拆散許仙白娘子夫婦、搞垮“保和堂”。於是,他偷偷把許仙叫到寺中,對他說:“你娘子是蛇精變的,你快點和她分手吧,不然,她會吃掉你的!”許仙一聽,非常氣憤,他想:我娘子心地善良,對我的情意比海還深。就算她是蛇精,也不會害我,何況她如今已有了身孕,我怎能離棄她呢!法海見許仙不上他的當,惱羞成怒,便把許仙關在了寺裡。
“保和堂”裡,白娘子正焦急地等待許仙回來。一天、兩天,左等、右等,白娘子心急如焚。終於打聽到原來許仙被金山寺的法海和尚給“留”住了,白娘子趕緊帶著小青來到金山寺,苦苦哀求,請法海放回許仙。法海見了白娘子,一陣冷笑,說道:“大膽妖蛇,我勸你還是快點離開人間,否則別怪我不客氣了!”白娘子見法海拒不放人,無奈,只得拔下頭上的金釵,迎風一搖,掀起滔滔大浪,向金山寺直逼過去。法海眼見水漫金山寺,連忙脫下袈裟,變成一道長堤,攔在寺門外。大水漲一尺,長堤就高一尺,大水漲一丈,長堤就高一丈,任憑波浪再大,也漫不過去。再加上白娘子有孕在身,實在鬥不過法海,後來,法海使出欺詐的手法,將白娘子收進金缽,壓在了雷峰塔下,把許仙和白娘子這對恩愛夫妻活生生地拆散了。
小青逃離金山寺後,數十載深山練功,最終打敗了法海,將他逼進了螃蟹腹中,救出了白娘子,從此,她和許仙以及他們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再也不分離了。
:“荷包牡丹”的傳說
古時,在洛陽城東南200來里路,有個州名叫汝州,州的西邊有個小鎮,名叫廟下。這裡群山環繞,景色宜人,還有一個美妙的風俗習慣:男女青年一旦定親,女方必須親手給男的送去一個繡著鴛鴦的荷包,這其中的含意是不言而喻的。若是定的娃娃親,也得由女方家中的嫂嫂或鄰里過門的大姐們代繡一個送上,作為終身的信物。
鎮上住著一位美麗的姑娘,名叫玉女。玉女年芳十八。心靈手巧,天生聰慧,繡花織布技藝精湛,尤其是繡的荷包上的各種花卉圖案,竟常招惹蜂蝶落之上面,可見功夫之深。
這麼好的姑娘,提親者自是擠破了門檻,但都被姑娘家人一一婉言謝絕。原來姑娘自有鍾情的男子,家裡也默認了。可惜,小夥在塞外充軍己經兩載,杳無音信,更不曾得到荷包。玉女日日盼,夜夜想,苦苦思念,便每月繡一個荷包聊作思念之情,並一一掛在窗前的牡丹枝上。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變成了人們所說的那種“荷包牡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