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民間故事有哪些

  蒙古族民間故事,由於它反映了蒙古族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愛憎、嚮往。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成吉思汗與石珪

  石珪,山東人,祖上徂徠先生是北宋時著名學者,金朝末年,天下大亂,山東群雄並起,爆發了著名的紅襖軍起義,石珪是其中一路的首領之一。起義失敗後,石珪率軍投奔南宋,不久,因為與南宋當局發生矛盾,石珪率軍反出宋境,投奔蒙古帝國。

  南宋派兵追擊石珪的叛軍,在淮河邊上追上了石珪,宋將向石珪喊話:“太尉還,完汝妻子。”將綁在軍中的石珪妻兒推到軍前,讓石珪看,石珪決然不顧,率軍渡河而去,為此,宋軍果真殺死了石珪的妻兒,拋屍於淮水之中。

  石珪投奔了蒙古帝國,作為一路將領,參加了山東一帶的混戰,為蒙古帝國立下了戰功,還在西域的成吉思汗聽說了石珪的事蹟,曾傳口信表彰石珪,稱讚他“棄妻子,提兵歸順,戰勝攻取”,並提升他的職務為“金紫光祿大夫,東平兵馬都總管,山東諸路元帥”,表示願與石珪“永結一家”,石珪深受感動。

  後石珪在與金朝軍隊作戰時被俘,金朝皇帝親自勸降,被石珪斷然拒絕,終被金朝處死。

  良臣擇主而事,良禽擇木而棲。石珪反金、叛宋,最終選擇效忠成吉思汗,並至死不渝,說明成吉思汗的用人之道,的確有很高明的地方。石珪的事蹟記錄在《元史》忠義傳中。

  :金朝被殺的使者唐慶

  唐慶,不知何許人,事太祖***成吉思汗***,曾任管軍萬戶。太祖伐金,以唐慶代理“元帥左監軍”職務。唐慶多次代表成吉思汗出使金朝廷,後被金方軍人殺害於館舍。

  金朝滅亡後,蒙古帝國不忘舊人,要金方交出唐慶的遺體,但終無所得。於是,蒙古帝國給唐慶的家人豐厚的撫卹:“既滅金,購求慶屍不得,厚恤其家,賜金五十斤,詔官其子,仍計其家人口,給糧以養焉。”

  這個故事說明,蒙古帝國是不以民族分親疏的,無論什麼人,只要對帝王忠誠,也會受到極好的待遇。

  :窩闊臺近臣的不當言論被傳為笑談

  窩闊臺時代,窩闊臺身邊的近臣別迭曾提議:“漢人無補於國,可悉空其人以為牧地。”中書令耶律楚材聽到這種荒唐言論,嚴厲指出其中的謬誤,表示治漢地須用漢法,也就是適應內地生產力發展狀況的生產關係,他提議:“陛下將南伐,軍需宜有所資,誠均定中原地稅、商稅、鹽、酒、鐵冶、山澤之利,歲可得銀五十萬兩、帛八萬匹、粟四十餘萬石,足以供給,何謂無補哉?”帝曰:“卿試為朕行之。”於是,耶律楚材負責成立了“燕京等十路徵收課稅使”,華北一帶的生產秩序很快得到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