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有哪些作品
民間故事作為一種廣泛流傳的口頭性的、具有藝術虛構性的散文敘事作品而存在,把廣大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當做內容題材。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民間故事篇,希望大家喜歡。
民間故事篇1:吹牛的大嘴
胡圖人稱二諸葛,此人一生好作奇文,專說大話。
一天,胡圖問村裡人,說:“誰能說出天下最大的人能有多大?”
大夥搖搖頭。其中有個聰明人說:“我能說出來,最大的人丈二高。”
胡圖問:“你這說法有何根據?”
那人回答說:“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嘛!你說這麼高的和尚,能不是天下最高的人嗎?”
胡圖搖搖頭說:“不對,不對。那人是頭頂著天、腳踩著地的大漢子。你不見古人說過‘頂天立地的好漢’嗎?你見識少,不要自作聰明瞭。”
這時候,旁邊有個磕菸袋的老漢說:“不算大,你們兩個說的都不算大。我給你們說個大人吧!那人光是他那張嘴,就上脣頂天,下脣碰地。”
胡圖眨眨眼,忙問:“那人身體呢?”
老漢說:“那人沒長身體,只長了一張吹牛的大嘴!”
民間故事篇2:祝融和共工之戰
傳說從燧人氏發明了鑽木取火後,到了黃帝時期,人類已開始用火燒熟食物,用火取暖,用火驅趕毒蟲猛獸,用火打仗。可是在那時,人們只知道用火,卻不會儲存火種,這對過著遷徙不定的遊牧遊獵生活的人們來說很不方便。他們必須經常帶火種行路,每到一個地方,頭一件大事就是用火種燃火燒飯,燒過飯後又得把火種小心地儲存起來。
有一年,黃帝帶著夏部落的群民,由南向北轉移。中途忽然遇到暴雨,山洪暴發,遍地是水,大人小孩被雨水澆得像落湯雞。祝融負責管理火種,他隨身帶的火種也被暴雨撲滅了。人們又冷又餓,孩子們哭 叫不停。黃帝命令大家在一個大石洞裡暫住下來,等待天晴之後再走。誰知,老天好像故意與人們作對,一連幾天,雨一直不停地下著。人們住在山上石洞裡飢寒難忍。但因失去了火種,無法生火做飯取暖。餓得實在支援不住了,大人便開始吃生肉, 老人和小孩也只得用冷水泡蘑菇吃。 祝融著急萬分,想用鑽木取火的方法取火,可是帶來的木柴全是溼的,鑽了很長時間,也未鑽出火星。眼看天黑了,祝融累得滿頭大汗,毫無效果,一氣之下,便把手裡的鑽頭狠狠地扔出去。不料,鑽頭碰擊在石洞的岩石上,濺出的火星更多。祝融心裡頓時由憂變喜,他忘記了疲勞,找來好多巖塊,用力互相碰擊,只見火星不斷飛濺 。可是,怎樣才能使火星燃燒呢?這又成了一個難題。黃帝走過來對祝融說:“你不要太急,從石頭上能擊出火星,這就是很大的成功。下一步怎麼辦,需要多找些人來共同商量。”黃帝的這番鼓勵,使祝融信心倍增。他找來常先、大鴻、力牧、嫘祖等人一同想辦法。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說個不停,唯有常先一人低著,一句話也不說。大家以為他餓病了,勸告他去休息。不料,常先猛然往起一站,說了聲:“有辦法了!”說著,把自己纏腰的腰圍解下來,用勁撕開,從容掏出一團花絮,對祝融說:你把這些蘆花絮放在石頭下面,再擊石取火。”祝融按他的建議把蘆花絮擺好,再擊石,火星濺落的越來越多,點燃蘆花絮的聲音越來越大,祝 融用口輕輕一吹,隨著一股濃煙竄出了火苗。取火成功了!有了火人們就有了生存的希望。石洞裡的大人小孩無不歡呼跳躍。黃帝專門為祝融舉行了慶功會,給他記了大功,並封他為“火正”***官職***。
祝融發明的“擊石取火”,使人不再為儲存火種發愁,這就大大方便了人類的生產生活。因火又是紅色的,所以後世人都把祝融稱為“赤帝”。
祝融因為教會人類使用火,人們對祝融都非常之崇拜,但水神共工看不過眼,心想世界萬物離不開水,為什麼人類只崇拜祝融,而不崇拜自己,越想越氣憤。於是集四湖五海之水衝向崑崙山,把崑崙山上的聖火澆滅,頓時全世界漆黑一片。祝融得知非常憤怒,騎上火龍,與共工大戰起來,水始終是往低處流,洪水從崑崙山下落下來,祝融乘機發起進攻,把共工燒得焦頭爛額。共工輸得不順氣,一氣之下撞向不周山,誰知不周山是天柱,天柱給撞斷了,天也塌下來,給世界萬物帶來災難,於是就引來女媧補天的故事。按今天的話來說這可以說是女媧補天的前傳。
另一說法,伏羲死後共工作亂,黃帝派祝融平叛,雖然打敗了共工,但沒有殺死所有共工氏成員,黃帝殺了祝融。後由他的弟弟吳回擔任火正官,依舊稱祝融氏。
民間故事篇3:伏羲畫八卦
地處黃淮大平原中心的淮陽,自古以來,被古人認定為五方天地的中心,也是全國各民族東移西遷、南來北往的交通中心。淮陽不僅歷史悠久,且有 16000畝的龍湖。伏羲畫卦臺、白龜池、絃歌臺、司城貞子閣和蘇子讀書檯等諸多名勝古籍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散落在湖中,太昊伏羲陵、伏羲故都宛丘、宋代大詩人張詠的西園、魏曹植的思陵冢坐落在湖濱,淮陽猶如“一座歷史文化的官殿”。
相傳,遠古時期,人對大自然一無所知。天氣會變化,日月會運轉,人會生老病死,所有這些現象,誰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人們遇到無法解答的問題,都到宛丘問伏羲,伏羲解答不了時,感到很茫然,人們為此每天提心吊膽地過日子。
如何瞭解大自然這些奇奇怪怪的現象,伏羲經常地環顧四方,舉目六合,揣摩著日月經天,斗轉星移,猜想著大地寒暑、花開花落的變化規律。他看到中原宛丘一帶蓍草茂密,顯示象數效果好,驚喜萬分,開始用蓍草為人們卜筮。
有一天,伏羲在蔡河裡捕魚,捉到一隻白龜,他感到很奇怪:當年石龜救過俺兄妹的命,這白龜很可能是石龜轉世,他趕快挖了一個大水池,把白龜養了起來。
一天,伏羲正在往白龜池裡放食物,有人跑來說蔡河裡出了怪物。他來到蔡河邊一看,只見那怪物說龍不像龍,說馬不像馬,在水面上走來走去,如履平地。伏羲走近水邊,那怪物竟然來到伏羲面前,老老實實地站那兒一動不動。伏羲仔細審視,見那怪物背上長有花紋: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伏羲薅一節蓍草梗,在一片大樹葉上照著龍馬背上的花紋畫下來。他剛畫完,龍馬大叫一聲騰空而起,轉眼不見了。大家圍住伏羲問∶“這是個啥怪物呀?”伏羲說:“它像龍又像馬,就叫它‘龍馬’吧。”
伏羲整天拿著那片蓍草葉,琢磨上面的花紋,怎麼也解不開其中的奧妙。這天他坐在白龜池邊思考,忽聽池水嘩嘩作響,定睛一看,白龜從水底游到他面前,兩眼亮晶晶地看著他,接著向他點了三下頭,腦袋往肚裡一縮,臥在水邊不動了。他面對白龜聚精會神地觀察起來。漸漸地,他發現白龜蓋上的花紋中間五塊,周圍八塊,外圈兒十二塊,最外圈兒二十四塊,頓時心裡亮堂了,悟出了天地萬物的變化規律——惟一陰一陽而已。他用通道兒“—”作陽,斷道兒“--”作陰,三道兒為一組進行組合,畫出八種不同圖案。伏羲畫出了八卦圖,鬧得天帝終日心神不安,天帝便命天將下界察看人間出了什麼怪事。伏羲用八卦算出了天帝的心機,為防止天將查出八卦圖,就把它埋在地下,並在上面栽一棵柏樹。在封土的時候,他左一腳,右一腳,南一跺,北一跺,使那棵桕樹左看右倒,右看左倒,南看北歪,北看南歪。搞得天將迷了方向,到底沒有查出八卦圖。後來,他封這棵柏樹為八卦柏。今天,人們從旁邊看這棵柏樹的時候,還是哪看哪歪,很難分辨出它朝哪方向傾斜,人們都說這是伏羲佈下的八卦陣在起作用。
如今從淮陽老城通往北關中途路東環城湖裡,有個方形土崗,那便是伏羲當初畫八卦的地方,叫做八卦臺。臺中央有座八卦亭,亭頂天棚上畫有伏羲先天八卦圖。亭東有棵歪柏樹,便是傳說中那棵神奇的八卦柏。八卦臺南邊一片較深的城湖水域,便是伏羲養白龜的地方,叫白龜池。太昊陵伏羲墓北有個蓍草園,蓍革很硬,伏羲就是用它畫的八卦。此草別處找不到,山東曲阜孔廟裡的蓍草,還是當年孔子從這裡帶回家鄉的呢。
後人稱伏羲八卦為伏羲先天八卦,並把八個卦形命名為前乾、坤、艮、兌、震、巽、壩、離這八個字分別象徵天、地、山、澤、風、雷、水、火等。以三道兒為一組變化出八個圖形,一陰一陽,一轉一動,陰陽消長,變化萬千。八卦又組成六十四卦,再加上六爻的變化,自然界的變化規律即可推測出來。若用四道兒、五道兒等多道兒為一組就能變化出更多的卦形,以致無窮。
伏羲一畫開天,是人類認識史上的飛躍,人類從此步人了文明的紀元。伏羲八卦是中國古代人特有的生命哲學。它通過天、地、人的陰陽二氣,既將人融於天地萬物之中,同時又將萬物納入人類自己的生命體驗;它既將天地萬物作人性的理解,同時又將人道與天道融為一體。
畫卦臺上原有不少石碑,正對著畫卦臺大門,原有伏羲的“先天圖”***俗稱石算盤***。畫卦臺正中,還有兩塊石碑,一塊為“開物成務”,一塊為“先天精蘊”,分別豎在石龜背上。這些都是伏羲畫卦傳說的生動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