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的名勝古蹟有哪些

  衡水是大京九上靠近龍頭北京的一顆明珠。正迅速發展成為冀東南園林式現代化中心城市。今天小編在這裡為大家介紹,歡迎大家閱讀!

  衡水的名勝古蹟:孝感聖姑廟

  聖姑廟位於河北省聞名全國的中國絲網之鄉衡水市安平縣,其廟宇位於安平‘閆會沃’村西。安平古稱博陵,位於冀中平原腹地,取“眾官民安居樂業,且地勢平坦”之意,得名安平。安平自漢高祖置縣,至今已歷悠悠兩千年,地處北京、天津、石家莊三角中心,交通便利。

  聖姑廟相傳是漢光武帝劉秀降旨修建的。元代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在原廟東側築高臺重建,明、清兩代多次擴建而成。據史料記載,“燕趙齊魯之民,雖千百里之遠,致香火者如織”。聖姑廟毀於1945年5月抗日戰火之中,現僅存高大的臺基,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聖姑廟由牌樓、碑亭、蹬道、門屋、工字殿、寢宮殿、觀稼亭6個主體建築組成,佈置在一條明顯的中軸線上。鐘鼓樓和配殿左右對稱,為比較典型的中國傳統寺廟佈局。

  衡水的名勝古蹟:楊露禪故居

  楊祿禪故居位於廣府古城南關。始建於晚清。原建築分南北兩段院落,北院為住宅,有主房、配房。南院為店房。總佔地面積980平方米。北院南北長14米,東西寬25米,佔地350平方米,有瓦房9間***北屋6間,東屋3間***;南院東西寬45米,南北長14米,佔地630平方米,有房屋10間,敞棚4間,早年被毀。

  1991年,首屆河北·永年國際太極拳聯誼會後,為弘揚太極文化,保護文物古蹟,經廣府鎮政府提議,永年縣政府決定對楊祿禪故居進行修復。成立了修復故居籌建委員會,1993年10月動工,在原址上進行重修、增建。1995年4月落成,2000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重修後的楊祿禪故居佔地面積達1361.6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49.49平方米,整體建築坐東面西。分為兩段院落,比原貌規模大、標準高。設有走廊、明柱、古式門窗、隔扇等。

  衡水的名勝古蹟:冀州竹林寺

  竹林寺坐落於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北關村東北300米處,乃冀州古城的四大名寺之一。因其四面環水,夏秋時節有時出現海市蜃樓幻景而又名“懸空寺”。

  “冀縣城北竹林寺圖”是著名畫家趙望雲先生在民國廿二年***1933年***,在冀南旅行寫生,路經古老的竹林寺時所作的圖畫。畫面上的竹林寺瓦宇鱗鱗、苔蘚斑駁,顯得古樸幽靜。相傳竹林寺,為晉朝竹林七賢之一的山濤,出任冀州刺史時建築的,山濤在冀州頗有功績***竹林七賢: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和阮咸***。

  《冀縣誌》記載:“竹林寺,據說是明初的一個州官,依照紫薇山海市蜃樓幻景,命工匠修建而成。” 在民國時期流傳著許多有關竹林寺的美麗傳說,其中寺院昇天的故事影響最大,至今人們津津樂道。因其四面環水,南面有一狹長通道與岸連線,夏秋時節有時出現海市蜃樓幻景,所以又名“懸空寺”,寺內常年香火極盛。

  衡水的名勝古蹟:慶林寺塔

  慶林寺塔位於河北省故城縣鄭家口西南的饒陽店村東。

  慶林寺塔原屬慶林寺古建築群的一部分,因年代久遠,現其他建築已蕩然無存,惟有寶塔獨立,亦稱饒陽店塔。據饒陽店關帝廟的碑文記載:北宋初年,有饒、楊兩姓在此開店,故名饒楊店。在塔的內壁上,有許多遊人題的詩詞。早期出的《武城縣誌》和《故城縣誌》,都把慶林寺塔說成是唐代建築。直到1990年,中國科學院的張馭寰教授,對慶林寺塔進行了實地考察後,根據該塔的建築風格和特點,確定為北宋初期所建。新中國成立後,曾於1957年和於1976年,兩次進行修繕,該塔至今儲存完好。

  衡水的名勝古蹟:觀音禪院

  興隆寺相傳為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所建,如果算到今天,已有一千九百八十多年的歷史了。是深州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寺院。興隆寺建成後,香火鼎盛,遠近聞名,經過歷代維修和擴建,規模越來越大,從山門算起,沿中軸線從南至北共有五座建築,其中第四座最大,這就是大雄寶殿了,面寬約20米,進深約7—8米,瓦為綠色琉璃瓦,柱礎直徑約75釐米,大雄寶殿的廢墟堆積有三層樓高,由此可見興隆寺一定雄偉壯麗。根據這些情況分析,大雄寶殿可能超過20米,即六七層樓高。

  興隆寺門前有一條東西走向的運糧官道***德州到正定***,來往的車輛較多,凡是過往車輛在此必須停下,把車軸上的油刮下少許,抹到石獅的嘴裡,不然就會翻車,這個習俗一直延續到抗戰前夕。

  興隆寺是在1853年被太平天國的軍隊燒燬的。太平天國的軍隊在深州駐紮半個月之久,他們確實騷擾過清輝頭和大寺莊村。他們來到興隆寺前,首先推倒門前的兩通石碑,然後衝進院內,斬殺和尚,燒燬大殿,化掉銅佛像,砸銅佛像的聲音傳得很遠,村裡都能聽得清楚,火光映紅了天空,村民們情急無奈,不敢近前。就這樣興隆寺被毀。

  如今2010年清輝頭村開始重建興隆寺,現主佛像已將建成,勻稱的漢白玉觀音像已經樹起,佛像高約3米,底座也高約3米,通高約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