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的名勝古蹟有哪些

  黑龍江古為肅慎地,漢朝屬夫餘地,遼屬東京、上京道,金屬上京路,元屬嶺北和遼寧行省,明為女真地,清初為黑龍江轄區,清末置黑龍江省。現在,隨小編來看看一些黑龍江的名勝古蹟吧!

  黑龍江的名勝古蹟:侵華日軍731部隊罪證遺址

  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罪證遺址位於哈爾濱市平房區,佔地面積610萬平方米,二戰期間,日本法西斯在這裡建立了一支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細菌戰部隊,這裡同德國納粹的奧斯維辛集中營並稱為世界兩大滅絕人寰的殺人魔窟。731部隊罪證遺址設立於1936年,其所在地當年是0,飛機不準在上空飛行,火車經過這裡時必須在前一站放下窗簾,如果有人誤入這塊0,等待他的便是生命的斷頭臺,人們把這塊神祕的地方叫做“六十里地國境線”。

  在長達12年的時間裡,日軍在這裡殘害無數無辜百姓,僅在試驗室內以活人做試驗的慘案,就殘殺中國人、蘇聯人和蒙古人至少3000名。731部隊罪證遺址是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國的歷史見證,是揭露侵華日軍戰爭罪行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歷史教材。

  黑龍江的名勝古蹟: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

  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位於黑龍江省寧安縣東京城。渤海是中國唐代在東北地區以靺鞨族的粟末部為主體建立的地方政權,前後設有“五京”,上京龍泉府為其首府。

  古城四面環山,三面瀕臨牡丹江。唐玄宗天寶末年,文王大欽茂自舊國遷都到此,但貞元初又遷往東京龍原府。貞元十年***794年***,成王大華璵遷還上京,此後一直作為首都,直至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天顯元年***926年***滅渤海。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後屬中國社會科學院***於1963~1964年對此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的勘探和發掘,進一步探明瞭都城的形制和佈局。

  上京城的建制和規模完全是仿唐都長安城而興築的,分內城、外城和宮城三個部分,全城的平面呈長方形,外城周長17.5公里,城牆用石塊砌築,厚約2.4米,城外有壕溝。城的四面共有十門,南北兩面各3門,東西兩面各2門,對稱分佈。城內有東西向大街5條,南北向大街3條,均成直線;各條大街縱橫交叉,將全城劃分為許多規整的長方形區域,其間設坊;各坊有石砌的圍牆,大多數坊僅兩面臨街。

  黑龍江的名勝古蹟:“八女投江”遺址紀念地

  “八女投江”遺址紀念地景區位於林口縣烏斯渾河畔——刁翎鎮境內,2009開發建設,主要建設內容有佔地70000平方米的人工湖、1600平方米的“八女投江”遺址紀念館、50000平方米的文化碑廊、雕塑、紀念廣場、旅遊服務區、通景公路大橋、環山抗聯路、停車場等。

  “八女投江”烈士中有六位是林口人,她們在生死關頭,用血肉之軀鑄就了不朽的中華民族之魂,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永放光彩的千古絕唱。“八女投江”的事蹟先後被拍成《血染冰河》、《中華兒女》等多部影視片,並出版了以此為題材的小說。“八女投江”烈士被列入《中華女英烈》、《中國旅遊大詞典》、《滿洲國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戰史女英雄名錄》中。

  黑龍江的名勝古蹟:金代五國城遺址

  沿依蘭縣城楊柳成蔭的通江路北行二里許,路左側矗立著一座兩米高的石碑,上面刻著"金代五國城遺址"七個大字。再西行數步即踏入800年前的遼金國土。據史書記載,北宋徽欽二帝"坐井觀天"遺址就在這裡。

  五國城系遼代五國部***城***之一。因為依蘭是越裡吉故國,在五國部的最西面,為盟城,故稱依蘭五國城為"五國頭城"。1956年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國城如今僅存城牆殘跡。從城牆輪廓看,該城呈長方形,長850米,寬450米,周長2600米;城牆高5米,底寬10米,頂寬1.5米。因譭棄時間過久,城門在何處,已無法考證。

  靖康初年***1126年***,金兵攻破東京***現河南開封***,俘徽欽二帝及其宗室3000餘人北行。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抵金國胡路,即今依蘭五國城,開始了他們漫長而屈辱的"坐井觀天"生涯。至1135年***宋紹興五年***、1156年***宋紹興二十六年***,徽欽二帝先後死於五國城,方結束了這一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悲劇。

  黑龍江的名勝古蹟:鐵力明命寺

  明命寺是全真道教教觀,主張“道、釋、儒”三教的融合,殿堂內除了道教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等神像,也有如來、觀音、孔子等像。

  明命寺的廟宇建築在其佈局、體量、結構上除十分鮮明地繼承了中華傳統的建築思想、建築格局和建築方法,同時也注入了道家與佛教的審美思想和價值觀念,融合了東北的地方文化特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大 殿屋簷伸出深遠,且向上舉折,加上鴟吻、脊飾,形成優美而多變的曲線,使本來沉重的大屋頂變得透逸典雅。尤其是在直立厚重的牆壁和殿宇下寬闊的月臺,或是香靄仙樂的襯托下,使整個建築顯得十分莊嚴和神聖。並形成了一種曲與直、靜與動、剛與柔的和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