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工夫由來的傳說故事

  政和工夫茶和其它的茶葉一樣都有自己的傳說故事的,你知道政和工夫茶有什麼神奇的故事,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政和工夫由來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政和工夫由來的傳說

  相傳南宋,遂應場銀礦的工地上來了一位年邁的老頭,他衣衫襤褸,衛生髒亂,只見他一隻手拿著打狗棍,一隻手拿著一塊粗碗。一邊走一邊吆喝:誰家有茶喝啊!誰家有茶喝啊……遂應村的人和工地上的人懶得搭理他,就是回答他兩個字:“沒有!”。老頭子依舊不停吆喝。

  老頭搖著頭往東走到村頭的一棵大樟樹下,不走了,掄起手中的鐵錘,叮叮噹噹地鑿村後那塊見不到土壤的岩石。傍晚,天空下起瓢潑大雨。正好,王大娘路過見他非常可憐,便領他到家裡住下,又端水給他喝。老頭生氣道:“遂應村的人實在是太小氣了,連一碗茶都捨不得給我喝。”王大娘非但不生氣,卻返身進屋,拿來水壺,掀起壺蓋說:“兄弟,您看,我們也是這麼喝的呀,我們這裡沒有茶哩!”。

  老者這才罷休,就此在王大娘用茅草蓋的房子住下。王大娘每天招待他,住了整整一年,依舊不停地鑿那塊岩石。一天早晨,他對王大娘說:“今天我要走了,你是好心人,你的恩情我一輩子也忘不了。為了報答你這幾棵茶樹苗送給你,並傳授種茶製茶的方法。隨後,便駕霧往南而去了。

  王大娘根據老者的話照做,這幾棵茶樹苗隨即就在岩石裡生根發芽。王大娘精心料理,樹苗長得枝繁葉茂。一家人因此就富裕了,帶著鄉村人家家戶戶種茶樹,製作茶葉,發家致富。

  王大娘為了答謝仙人,給和自己相依為命的兒子改名叫葉巖茶。那葉巖愛唱山歌,每當鋤完茶山,就唱起來:巖茶千棵伴山崗,浪花萬朵伴龍王,天上星星伴月亮,地上誰伴種茶郎?

  歌聲被當年那位神仙的女兒聽見了。她變成一個青衣翠袖的姑娘,望著葉巖茶,唱起歌來:翠茶自有綠衣裳,茅屋也有燕伴樑;不愛金銀和車馬,只求做對好鳳凰。

  葉巖茶覺得奇怪,追上前一看,只見那位仙女正在揮動鋤頭,鋤地種茶,她手勤腳快,鋤呀,種呀,轉眼之間,就種下半山苗子,啊!滿山滿嶺都長起青茶了!葉巖茶高興極了,他走上前去,與仙女手挽手,雙雙回到小屋裡。他們結了婚,相親相愛,以種茶為生。日子過了一天又一天,茶樹種下一山又一山。

  政和工夫的來歷

  歷史記載政和工夫始於1826年。在武夷紅茶出現之後,傳至政和。而政和工夫的出現則是又一場礦工起義開始的。

  礦工起義失敗

  明正統七年,朝廷官吏欺壓爆發了以葉宗留為首的銀礦工人起義。義軍征戰在在閩浙贛各省一帶,影響深遠。但不久即被朝廷鎮壓,銀礦卻從此衰落,不少人失去了生計。葉宗留起義失敗被殺後,他的後人躲到了遂應場。雖然沒有再受到追擊,但如何謀生呢?

  政和工夫由來的傳說

  傳說,一位外鄉人到此,他看到山崖間的奇樅,因而入村問葉氏人家討茶喝,主人捧出的竟是白開水。外鄉人起初怪主人家刻薄,後來才知道他們不識奇樅。外鄉人便將茶葉採摘和加工技術傳授給葉氏人家。茶做出來,清香撲鼻,***回甘,飲後神清氣爽。回頭再看外鄉人,竟然杳無無蹤跡。葉氏人家才知道是仙人給他們指茶來了。

  於是,便給山崖取名仙岩山,茶取名仙岩茶。一種是具有高山品質的小葉種茶,一種是政和大白茶。如今全縣最老的植株,人稱“茶栲”的政和大白茶依然在村頭佇立。葉氏定居遂應場,世代種茶做茶,子孫開枝散葉,人口一天天多起來,取代了原先的吳姓和董姓成為主要居民。

  政和工夫茶的簡介

  閩紅工夫茶系政和工夫、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的統稱,均系福建特產。三種工夫茶產地不同、品種不同、品質風格不同,但各自擁有自己的消費愛好者,盛興百年而不衰。

  政和工夫紅茶產自政和縣,迄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久負盛名。當年的福州茶行凡是“遂應場仙岩工夫”***政和工夫紅茶的前身***標號者,便優先開盤,售價倍高。清光緒初年***1879年***,政和工夫紅茶也由原來的當地菜茶改為政和大白茶為原料,品質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