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說明文閱讀常見題型及答題技巧

  高考語文的說明文運用很廣泛,說明文閱讀的題型其實變化也不大,只要掌握各類常見題型的答題技巧,說明文閱讀就不難解題了。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提供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高考說明文閱讀的常見題型

  1、題目有什麼妙處/作用/好處?

  答題格式:***1***點明瞭XX說明物件;***2***突出了XX說明物件的XX特徵;***3***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2、結合文意,給本文加個標題。

  答題要點:***1***要點明說明物件;***2***要點明說明物件的特徵:***3***要生動形象,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3、本文的說明物件是什麼?/本文介紹了什麼內容?

  答題思路;***1***從題目中找;***2***從文中找,一般開頭即點明。

  4、本文所介紹的說明物件有什麼特徵?/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依次介紹XX說明物件的?

  答題思路:***1***可能在開頭一段的尾句總說:***2***可能在中間每個大段的開頭一句:***3***可能需要自己根據每段段意概括。

  5、本文/本段/XX幾段採用了什麼說明順序?

  答題思路:***1***時間順序:***2***空間順序;***3***邏輯順序。一般是這三種中的一種,有時是兩種。

  6、本文/本段/XX幾段採用了什麼空間順序?

  答題格式:由XX到XX。常見的空間順序有***1***由遠到近;***2***由外到內:***3***由上到下;***4***由中間到兩邊;***5***由整體到區域性等。

  7、本文/本段/XX幾段採用了什麼邏輯順序?

  答題格式:由XX到XX。常見的邏輯順序有***1***由主到次:***2***由現象到原因***或本質***;***3***由總到分:***4***由一般到特殊等。

  8、本文/本段/XX幾段/某句採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常見的說明順序有:***1***舉例子;***2***列數字;***3***作比較;***4***列圖表

  9、說明方法有什麼作用?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多為舉例子***/具體準確***多為列數字***/清楚明白***各種均可***地說明了XX說明物件的XX特徵。

  10、XX詞語去掉好不好?為什麼?

  答題格式:不好。因為***1***XX詞語意思是XX,在範圍/程度/語氣/數量等上起了限制作用,表明了XXXX,符合事實;***2***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簡析加點的詞語的表達作用。1、解釋加點詞的意思。2、一定要聯絡這個詞在句子中的作用,不能刪去的原因、理由。***這是關鍵***不能刪去:可能與文意不符/可能與客觀實際***事實***不符/可能與人們認識事物規律不符3、這個詞體現了***表明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11、閱讀連結材料,聯絡文段,說說你的探究結果/發現等。

  答題思路:⑴閱讀連結材料,找出與原文的連結點即共同點;***2***角度多樣,按分答點。

  12、聯絡生活,列舉一個與本文相似的例子。

  答題思路:***1***弄懂吃透文中的說明物件及其特徵;***2***參照文中所舉的例子;***3***開啟思路,聯絡自己所見所聞。

  13、本文語言風格是準確/生動。請結合某某句簡析。

  準確的答題格式是:⑴該句中某某詞語有XXXX的意思,在程度/數量/範圍/語氣等上起了限制作用,表明了XXXX,符合事實;⑵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生動的答題格式是:***1***該句中某某詞語使用了擬人修辭/該句使用了打比方***或引用:多指引詩文名句、謎語、俗語等***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了XX說明物件的XX特徵;***2***增強了文章的文學性、趣味性/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14、XX代詞指代什麼內容?

  答題思路:***1***一般往代詞所在的句子前邊找,儘可能地摘錄原詞原句,或根據其概括。***2***找到後還要放入代詞所在的句子中讀讀,檢驗是否合適。

  高考說明文閱讀的解題技巧

  一、明確說明物件:閱讀事物說明文,不管是整篇還是整段,都要首先從整體人手,把握文章說明的是什麼事物,即說明的物件是什麼;閱讀事理說明文,要弄清文章說明了什麼事理。

  如何找準說明物件呢?

  1、看題目,不少題目都表示說明的物件。如***中國石拱橋***。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說明文往往運用這種句子來突出所要說明的事物和特徵。

  二、抓住事物特徵:事物的特徵主要表現在構造***內外***,形態***大小、長短等***,性質***硬、軟、冷、熱等***,變化***動、靜、快、慢***,成因***簡單、複雜***,功用***廣狹、正反***等等方面。

  一般來說,說明文要說明的要點,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徵。除說明的重點外,還要弄清作者介紹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徵,又是從哪些角度介紹的。

  例如《死海不死》一文,圍繞死海的特徵,從三個角度進行說明:先說死海的“死”***現象特徵***,再說死海的“不死”***本質特徵***,最後又說到死海的“不死”與“死”***現狀與未來發展特徵***。這樣死海的全面特徵便被一層一層地揭示出來了。

  又如《蘇州園林》一文,圍繞“無論站在哪一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一總特點,從五個方面加以說明:亭臺軒榭的佈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以及門窗雕鏤琢磨和顏色等。這樣從不同方面歸納分析,也就全面把握了蘇州園林的特色。

  三、歸納說明方法:閱讀說明文時,邊讀邊標出文章所使用的說明方法,然後總結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並進而分析這些說明方法對準確說明事

  物特徵所起的作用。

  四、逐段概括要點,理清說明順序:概括要點時,要重視首括句、尾結句或提問式語句的作用,重視給概念下定義或解說的語句的作用。

  閱讀時可以把這些語句勾畫出來。概括要點時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簡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點的基礎上,用“同類合併”的方法,把全文劃分為相對獨立的幾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連綴起來,就能比較清楚地顯示出全文的說明順序了。使用什麼說明順序,還要看說明的物件。一般來說,說明事物的演變發展的,用時間順序;說明建築物的,用空間順序;介紹高科技產品或說明事物間的聯絡的,用邏輯順序。

  五、整體感知,把握中心:在理清說明順序的基礎上,分析段與段、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係,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結構了。

  如是總—分式的結構還要著重分析“分”的部分是按什麼原則組合的,是並列,是遞進,還是包含有總分關係。遞進式結構要著重分析各層意思是怎樣逐步深入展開的,是由現象到本質,還是由個別到一般,或是從結果到原因等等。把握結構後,最好能畫出結構示意圖。說明中心就是歸納出一篇說明文說明了被說明事物的怎樣的特徵,或闡釋怎樣的事理。在理清說明順序、把握文章結構的基礎上,再歸納說明中心也就不難了。

  六、體會語言準確性:準確是說明語言的特點。

  分析說明文語言,就是看遣詞造句是怎樣準確說明被說明事物的特徵的。要注意分析關鍵詞語的作用。如《向沙漠進軍》一文中“沙漠是人類最頑強的自然敵人之一”中去掉“最”不足以說明沙漠危害之嚴重;去掉“自然”“敵人”性質就不清楚;去掉“之一”就絕對化了。當然,文字的生動性也應充分注意。

  高考說明文的閱讀技巧

  一讀,快速瀏覽瞭解大意。因考場上時間寶貴,不可能像平時那樣慢慢地讀,快速瀏覽的目的是把握文字的主要意思。要明確說明的物件,正確把握文章的思路,知道文章的結構是先總後分,還是先分後總,還是“總一分一總”,是按時間順,還是空間順序,還是邏輯順序,進而準確地把握住說明物件的特徵。注意,說明實體事物一般以空間為序,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一般以時間為序,闡明事理一般按邏輯順序,對某事物做單一的說明則根據具體情況來安排,有的說明文綜合幾種說明順序。

  二讀,根據題目細讀重點句段。細讀不再是全文泛讀,而是有針對性地讀,這樣集中讀速度快而且實用性強。題目問什麼或者要求什麼,就讀什麼,重點閱讀相關內容。注意那些起限定作用的詞語及那些表示各種不同的判斷的副詞,以更好地體會說明文的語言。如《中國石拱橋》一文,是橋樑專家茅以升的說明文。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水經注》裡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於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作者先用“大約”、“可能”表示估計,再用“有記載的”限定範圍,然後用“最”強調程度,極有分寸地說明了中國石拱橋歷史悠久的特點。閱讀這篇文章,只有用心揣摩,才能體會出這篇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三讀,這是對前兩次閱讀的深化。就是根據全文的意思和題目的要求深入品讀,考慮答題思路,確定答案。

  審清題意把握要求

  許多同學輕視了審清題目這一關,從而出現了不該出現的錯誤。如因漏讀或錯讀題目而失分,這是一種過失性的失分,只要細心讀題,完全可以避免。有的學生忽略題目中的修飾語而失分,還有的是因為沒有真正把握題目的要求,答非所問而失分。仔細審題可以幫助考生提高得分率,尤其是一些難度較大或開放性較強的題目更需要認真審題。有些所謂難題,只要仔細閱讀,捕捉到題目所給的資訊,就能發現其內在含義,進而攻下難關。捕捉到的“資訊”只是一個“毛坯子”,需要根據題意作比較後進行精加工。加工的前提仍要始終圍繞文章的整體意思比較答案與文中提供的資訊的異同,比較答案的內涵、外延和關係是否與題目的要求相一致等。

  準確表述靈活回答

  前兩點如能做好,就已勝利在望,但如果在表述上略有不慎就可能前功盡棄。表述要準確,就是將前面通過閱讀確定的答案以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要求做到準確、簡潔、靈活。準確是答題最重要的要求,語言再漂亮,不準確也絕不會得分。在準確的前提下,還需要簡潔。答題的語言不在多少,而在於是否準確和簡潔。所謂靈活,就是在答題時不能死板地套用平時的練習或檢測,考試中有許多題目會讓考生有似曾相識之感,即使這個題目與平時做過的某道題差不多,也要細緻分析,靈活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