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有助健康的小習慣

  很多人只關注食物中的營養,卻不知飯後保健也同樣重要。其實,只要足夠細心,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飯後小行動,也可以為你的健康加分。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一些相關的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1 吃得太油膩,喝杯芹菜汁

  如果一餐中吃的油膩食物較多,喝杯糖分低、纖維素含量高的芹菜汁大有裨益。芹菜中的纖維素可以帶走部分脂肪。

  2 吃火鍋後喝點酸奶

  火鍋湯溫度高,配料鹹辣,對胃腸的刺激大。吃火鍋後喝點酸奶,可以有效保護胃腸道黏膜。此外,酸奶中含有乳酸菌,可抑制腐敗菌的生長。

  3 消化不良,飯後喝大麥茶或橘皮水

  大麥中的尿囊素和橘皮中的揮發油,可增加胃液分泌,促進胃腸蠕動,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很有好處。

  4 吃方便麵後吃水果

  進食方便麵後吃一點水果,如蘋果、草莓、橙子、獼猴桃等,可以有效補償維生素與礦物質的不足。此外,提倡煮食方便麵。煮後的麵條更柔軟,有利於腸道吸收水分,幫助消化。

  5 吃蟹後,喝生薑紅糖水

  蟹肉屬寒性,脾胃虛寒的人吃後可能引發胃痛、腹瀉、嘔吐等。中華中醫藥學會醫學博士莊乾竹博士表示,吃蟹後喝一杯性溫的生薑紅糖水,能祛寒暖胃、促進消化、緩解胃部不適。但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

  6 潤肺止咳,飯後吃個柿子

  莊乾竹表示,柿子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功效,對於有呼吸道疾病的人來說,是理想的保健水果之一。但柿子不能空腹吃,其中的鞣酸成分易在胃中形成結塊。

  7 燒烤後吃根香蕉

  燒烤類食品會產生較多的苯並芘等致癌物。軍事醫學科學院食品與營養系博士芮莉莉表示,最新研究發現,香蕉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苯並芘的致癌作用,保護胃腸。

  人體各器官的休息時間

  月有陰晴圓缺。我們的身體也一樣,它就像一個小小星球,一天之中隨12個時辰、一月之中隨日月盈虧、一年之中隨24節氣而潮動。中醫管這一套體系叫時間醫學,是說我們身體呼應著日月的運轉,各器官在依序此消彼長,起承轉合。如果我們順應了身體的生物鐘規律,摸準薄弱那一刻,拾遺補缺,身體就能被調校到最佳狀態。

  一天之中,每個時辰都有一個臟器主持,那就是它最活躍的時段。隨時間消逝,它會逐漸減弱到低谷,即薄弱期,如此迴圈往復。

  凌晨1~3時:這是肝最強的時間,我們能做的就是睡眠,給肝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肝最弱的時間是13~17時。所以建議把辛苦工作儘量堆在上午。肝怕勞累,雖然一天中任何時候都應該注意休息,但13~17時這段時間更重要。如果必須工作,肝臟在體

  表開竅於眼睛,至少每隔一小時讓眼睛休息5分鐘。

  有以下症狀者,最需要養肝:眩暈、情緒易激動、煩躁不寧、性情抑鬱沉悶、睡眠多夢,同時可能會胸肋隱痛、月經不調。

  凌晨5~7時:這是腎最強的時間,腎最脆弱的時間是23時~凌晨1時。建議早睡,養養精神,別在男人最虛弱的時候一再刺激它。

  有以下症狀者,最需要養腎:頭暈耳鳴、記憶

  力減退、性功能衰弱、手足軟、腰膝痠軟、易感風寒、不孕、早產。

  7~9時:這是肺最強的時間,有什麼運動最好放在這會兒做,在肺最有力的時候做有氧運動,例如慢跑,能強健肺功能。肺最脆弱的時間是21~23時。肺臟通常在此時示弱,我們晚上咳嗽得更厲害些,建議晚飯後口中含一片梨,到睡前刷牙時吐掉。

  有以下症狀者,最需要養肺:呼吸微弱、語音低微、呼吸急促、胸悶、咳嗽、喘息。

  9~11時:這是脾最強的時間,脾弱的人可以把午飯時間提前到11時,因為此時脾氣最旺,消化食物、吸收營養最得力。脾最脆弱的時間是19~23時,建議晚飯一小時後吃一個水果,甘味可以健脾。

  有以下症狀者,最需要養脾:腹脹、腹瀉、倦怠、遺精、白帶多、氣短、懶言、韌帶和肌肉鬆弛。

  11~13時:這是心最強的時間,有需要耗神思考的工作,可以利用中午,此時心力最強。心最弱的時間是21時~凌晨1時。所以心臟先天較弱的人宜早睡不宜熬夜,建議睡前喝一杯胡蘿蔔汁或番茄汁,紅色食物能養心。

  有以下症狀者,最需要養心:心悸、胸悶、失眠、健忘、神志不寧、煩躁,甚至心前區劇烈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