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啞人的勵志故事

  其實,人都是各有所長,比如聾啞人視力很好,盲人的聽力很好,也許這就是所說的上天是公平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篇1

  在她看來,因為有了丈夫的遮風擋雨,生涯便不再苦不再難;在他看來,因為有了妻子的相依相伴,生活才更出色,創業才更有勁頭。

  因為聾啞,他們都是可憐的,但因為相愛相伴,他們又是幸福的。他們在解放西路上開辦了一爿小小理髮店,十多年來,他們一起聯袂幸福走過。

  外觀上看,西門的這家民眾理髮店與別的理髮店沒什麼兩樣,獨一不同的是,每個進店的顧客,都要在店主籌備好的一本筆記本上寫下本人須要服務的名目。本來,理髮店的主人是一對聾啞夫婦,男的叫高聖斌,女的叫董珍珍。店雖小,但生意卻十分紅火。十多年來,夫妻倆用嫻熟的技巧跟真誠的服務留住了顧客。

  近日的一個下戰書,記者慕名走進了這家理髮店,比劃著手勢說要採訪他們。正在繁忙的高聖斌,一手高高地舉著電吹風,一手遞過一本本子塞到記者手中。這是一本工作筆記,只見上面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對話記載: “你需要做什麼髮型”、“我想剪個頭髮”; “你刮鬍子不”、 “算了,這次臨時不颳了”…… “平時咱們來理髮,就是靠著這個本子和他們交換的。”一位正在理髮的顧客告訴記者。

  今年42歲的高聖斌已有20多年的理髮教訓了,顧客這麼評估他: “高師傅理髮有三個特色,剪得細心,洗得柔柔,颳得舒暢。而且服務周密,待人熱忱,收費低,個別只收5~8元。”

  高聖斌告知記者,他們夫妻倆的殘疾都不是生成的。小時候的高聖斌也是個健康活躍,口齒聰穎的孩子,但3歲那年,老天對他開了個殘暴的玩笑:由於生病,注射輸液用藥適量導致聽力完整損失,3歲的他原來就不會說太多的話,加上聽不到外界的聲音,更加無從啟齒學談話了。就這樣,高聖斌無奈地走進了一個無聲的世界。妻子蕙珍珍聾啞的起因也和他差未幾。

  高聖斌16歲那年從嘉興聾啞學校畢業後,開始拜師學藝,從事理髮行業。通過近2年的學徒,他豈但控制了技術,也有了必定的積蓄。就這樣,他開端了創業生活,創辦了一家眷於自己的理髮店。

  高聖斌的愛人董珍珍是他在聾啞學校讀書時同窗。兩人從相識,到相愛相知相聯合,這對聾啞夫妻相伴著一起走過了十多年的風風雨雨,現在他們的兒子都已經14歲了,一個健康陽光的少年,會說會唱,還懂手語。他在店裡的作用還真是不小,不僅能幫爸爸媽媽接電話,還能替前來理髮的顧客做翻譯。他自豪地告訴記者: “我是爸爸媽媽的耳朵,是爸爸媽媽的嘴巴,我會和爸爸媽媽一起盡力,把我們的理髮店越辦越紅火,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妙。”一旁的高聖斌夫婦固然聽不到聲音,但他們清楚兒子在說什麼,他們愛憐地看著兒子,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篇2

  1972年,包堅信出生在溫州市下轄樂清市翁?鎮一個普通農民家庭。一歲半那年,包堅信因 發燒被粗心的醫生注射了過量藥物導致失聰。9歲時,包堅信進入一所正常人小學,因無法與人 溝通及個別小朋友的歧視,他變得鬱鬱寡歡,學習成績很差。兩年後,父母把他送到了溫州一家聾啞學校。

  在那裡,他學會了手語,改革開放之後,市場經濟浪潮席捲全國。當時,很多兒時的夥伴紛紛下海經商,包堅信的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最終決定綴學創業。當他把想法告訴父母時,無須質疑的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可在包堅信的一再堅持下,父母決定放手讓他一試。

  在最初的創業階段,因自身聾啞,缺乏經驗等因素,一度虧到血本無歸。在堅持下,在信念中,在磨礪裡慢慢的積累,幾年下來竟賺了數萬元。小攤小販的生意雖然做得有聲有色,但他卻一直嚮往著更大的人生舞臺。

  2000年,湖南長沙三相市場有一個叫做聖光燈飾的小店開業了,這就是啞吧燈飾的前身。剛開始,很多人都不相信,疑惑著的說,一個啞巴能做什麼生意呢,是不是騙子喲。有一次包堅信去一個廠家進貨,對方看他說話“咿咿呀呀”哼著生硬的中文便以為是韓國人,竟然還給他找來了個韓國翻譯。每每回憶起這些獨自去進貨的往事,包堅信總是一臉的苦笑。

  從一個外行人成長為生意好手,很多人都羨慕他運氣好,可只有他自己才能體會到其中的艱辛.因為無法順利交流溝通,很多急性子的顧客都不耐煩地離開了;因為對行業的不熟悉,貨物都是從同行手中調過來賣的,利潤很低;因為資金有限,不敢進太多的貨,不敢請太多的員工; 因為追求良好的產品質量和款式,不會打價格戰,很多生意都被別人用低價搶走了…

  就這麼堅持了兩年,到2002年,燈飾照明行業競爭愈加激烈,家人不忍再看到包堅信如此辛苦約操勞、掙扎,勸他把店面轉讓出去,但倔強的包堅信拒絕了一一他已經深深的愛上了這個充滿激情奮鬥的生活!

  為了謀求新的發展,包堅信懷揣著向父母借的2萬元到古鎮進貨,從這裡他打開了新的一頁。

  一切回到了他最開始做生意的狀態:看嘴型理解別人的意思;用紙筆來與客戶交流;用計算 二氣價,用耐心和恆心應付廠家的刁難;用誠信和微笑來贏得更多人的信賴。

  2004年包堅信面臨一場巨大的危機,一家工廠出爾反爾,讓他損失了15萬元。痛定思痛,包堅言覺得把"誠信"作為考察合作伙伴的首要條件。

  誠信是雙方的,包堅信要求客戶誠信的同時也首先自己做到誠信。言必行,行必採,讓他和他的啞吧燈飾漸漸聲名鵲起。也正因為這個生意原則,讓他的生意越做越好。

  2005年,經歷了幾次代理廠家品牌不歡而散的事件之後,包堅信有了樹立自我品牌的緊迫感。品牌就是話語權,沒有品牌就沒有發言權。他與許多朋友深入交流之後,浮現了成立啞吧燈飾***中國***連鎖公司的想法。

  2006年,啞吧燈飾邁出了異地連鎖的第一步,位於長春的啞吧燈飾連鎖店順利開張了。他心中湧起前所未有的喜悅。雖然連鎖店是朋友兼老鄉所開,但也表明周圍人對啞吧燈飾連鎖的認可,對聾人創業經商的認可,對他能力和智慧的認可。

  2007年,位於天津的連鎖店、湖南長沙的二個店先後開門迎客。在包堅信的計劃中,啞吧燈飾 τ連鎖店就是一群熱心燈飾、熱心殘疾人事業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來做大做強的信念。

  確立這一目標後,包堅信決定不收取加盟費,只希望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一起分享自己的生 吃心得,分享聾人創業的快樂生活。

  包堅信先後榮獲“中國照明行業十大傑出人物”、“中國燈飾經銷商500強”、“中國燈都最受尊重企業家”、博鰲“中國照明行業三十年新銳影響力人物”、 “2010年度最具愛心企業家”、“中國十大燈飾名店”、“中國燈都特別推薦品牌”、“中國照明燈飾行業傑出經銷商”、“中國優秀創業企業家”、“中國誠信優秀企業”、“中國殘疾人自強創業之星”等榮譽稱號。

  目前,身為董事長的包堅信,仍在繼續著他的快樂經商和愛心奉獻之旅。在今後的創業道路上,將帶著他自信的笑臉堅定的前行,一如既往的走出自己的路,盡全力帶著大家邁向美好的明天。"我們不能給世界帶來聲音,但我們能給世界帶來光明"。

  現有65名員工,其中殘疾人20餘名,有加盟店30個。

  篇3

  人生不如意

  出生第六天患病致聾啞

  1986年,張勇出生在大冶市靈鄉鎮戴嶺村下張灣,剛出生的他非常的健康,可在出生後的第六天,一場意外的破傷風改變了一切。破傷風好了之後,父母漸漸發現他對聲音沒有多大反應,一開始是認為孩子太小,聽力還沒有完全發育好,所以才會出現什麼都聽不見的情況。

  然而,隨著張勇一天天地長大,與同齡人的差距愈加明顯,他一歲多的時,父母發現他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說話,對聲音仍然沒有多大反應,後經診斷為聽力殘疾。

  這對張勇的父母來說,猶如五雷轟頂,他們便抱著小張勇求醫問藥,幾乎走遍了大江南北,尋訪名醫和偏方,嘗試一切可以治癒的機會,並花光了家裡的積蓄,可最終得到的結論是無法醫治。

  從一個健康可愛的孩子到不能聽不能說的聾啞兒,張勇的父母只有暗自流淚。

  勤奮學業

  聾啞男孩變身理髮名師

  因家庭貧困,張勇沒有上聾啞學校讀書,他看著別的小夥伴都上學去了,很是羨慕。為了不甘於人後,13歲的張勇小小年齡就拜師學藝,希望取得一技之長來自力更生。

  由於無法用語言溝通,張勇跟師兄弟們比起來要吃力很多。剃鬚,是理髮過程中的基礎技藝,他常常是在沒有人的時候偷練。沒有模具,又不可能在顧客身上練,他就買了一大塊豬皮練剃鬚。豬皮練壞了,就在自己身上練,腿上的刮完了,就在身上刮。

  等到全身都刮遍了,也摸索出了剃刀技術的輕與重、緩和急。師傅張緒江每談起這事就眼圈泛紅:"張勇這孩子啊,心地善良又誠實,小小年紀就勤學苦練,剛來學徒幫顧客洗頭時得搭個凳子才夠得上。"張緒江說,當初他不願意收啞巴徒弟,擔心殘疾人的接受能力不強,如果張勇學不好則會敗壞自己的名聲。而張勇特別機靈,能夠察言觀色,主動地幫助師傅做事,學藝後不久,他就成了人見人愛的孩子。

  在其後幾年的學藝中,或許是張勇的聰明好學,或許是他對美的領悟和理解,他會根據不同年齡、不同臉型、不同氣質的顧客設計出令其滿意的髮型,並獨創了一套理髮技藝,讓前來理髮的顧客把理髮的過程當成了一種放鬆和享受過程。

  隨著他的技術日益精湛,他很快成為了理髮店的"名師",很多顧客都點名叫張勇理髮。讓他理髮的人多了,張勇的幹勁也更大了。於是他就經常抽空去黃石市區大的理髮店去看人家的新發型,學別人的新手法。平時看電視、看電影也不看情節,一門心思只看演員的髮型,瞭解最新的髮型潮流趨勢。凡是到店裡經張勇上手理髮,顧客都有煥然一新的感覺,因此專門等張勇理髮的顧客,隊也排得越來越長。

  "小張師傅理髮,那是實打實的手藝,讓他理髮特放心,我是這店的老顧客了,鎮上許多幹部都是定點在這裡理髮。"家住陳貴鎮柯友仕灣正在張勇店裡理髮的柯清華對張勇嘖嘖稱讚。

  隨著他的名氣越來越大,來店的顧客應接不暇。2009年,師傅張緒江把自己的店子以2000元的低價轉讓給他了,師傅的真心幫扶,張勇心知肚明。為了不給師傅丟臉,他以感恩的心態去對待顧客,經常免費為貧困老人及殘疾人理髮。

  拾金不昧

  不僅經常幫助他人,張勇還是一個明白愛財也要取之有道的人。

  2012年11月21日這天中午,吃午飯的時間,店裡好不容易沒有顧客了,張勇準備走出店門透口氣。他剛一出門口,猛地發現地上竟然有厚厚的一沓嶄新的100元,他隨即把這沓錢撿起來數了下,整整14500元。

  張勇把錢攥在懷裡,站在門口等失主前來認領。可是等了兩個小時,還是沒有人來,於是他用手機給師傅張緒江發信息:"師傅快來,我在店門口撿到14500塊錢,沒有人來尋找,不知道是誰的。"師傅張緒江收到簡訊後,急忙趕來幫忙沿著理髮店這條街挨家問。問到了街尾的昌達名煙名酒經銷店處,總算是找到了失主。這14500塊錢是昌達名煙名酒經銷店老闆解連明掉。當日中午他去銀行取幾萬塊錢準備第二天去進貨的,正在發愁莫名奇妙的少了14500塊,張勇和他師傅就把錢送來了。解連明當即拿出1000元感謝張勇,可被張勇拒絕了。

  "總是聽別人說你經常在店裡撿到顧客的手機、首飾,你都原封不動的歸還給別人,剛開始我還半信半疑,這回我倒是真相信了,你真是好人啊!"解連明在紙上寫著這麼幾行字給張勇看。

  勵志創業

  自學漢字贏得美滿愛情

  雖然沒有健康的聽覺,也沒上過學堂,但張勇如今除了會手語,還能寫很多漢字,並會熟練的在網上購物。他在紙上寫道,是在跟師傅學手藝的時候自學寫字的,他的字為他贏得了愛情及婚姻。

  張勇的愛情沒有"隻言片語",只有鍵盤上敲打出的漢字和飛快變換的十指及富於感染力的面部表情,傾訴著喜怒哀樂,交換著真摯的情感。

  回憶起和妻子第一次相見的情形,幸福像花兒一樣在張勇的臉上綻放開來。張勇和妻子喬麗珍是在網上相識的,得知雙方都是聾啞人,一種同病相憐之情立馬把兩人的心拉近了,兩人由剛開始的網上交流發展到用手機發資訊。漸漸地,張勇發現自已喜歡上了有同樣遭遇的喬麗珍,而喬麗珍顯然也很喜歡他。"他很優秀,非常樂觀,生活和工作的態度都很積極,凡事總為別人著想,比很多正常的人強百倍,嫁給他是我這輩子最幸福的事。"喬麗珍一臉幸福的樣子在手機上按出了這段話。

  夢想未來

  欲開聾啞人技能培訓學校

  在張勇的理髮店裡還有另一名同是聾啞人的理髮師,這名理髮師叫雷穩,是張勇的同門師弟。一個聾啞理髮師與人交流本身就有一定的難度,再花錢請一個同樣不能聽不能說的人理髮,著實令人不解。

  也許因為自己是個殘疾人,所以對殘疾人張勇便有著特殊的感情。"他是我的師弟,也是聾啞人,我請他來店裡幫忙,也能讓他有份工作和穩定的收入。"張勇在紙上寫道,而正在為一位女顧客染髮的雷穩也搶去紙和筆寫道:"勇哥人好,還教我識字,是他鼓勵我走上理髮這個行業的。"

  張勇說,他最大的夢想就是成立一家適合聾啞人的職業技能培訓學校,讓同是聾啞人的兄弟姐妹們都能掌握一門專業技能,具備一定的工作能力,走出心靈和生活的困境,脫貧致富。

  勵志感悟:耳朵失聰,心靈有聲

  即便是聽不到,不會說,張勇也從未放棄自己,13年來他苦心學藝,練就了一手美髮的好手藝。他雖是一名殘疾人,但經常免費為困難老人、殘疾人理髮;面對掉在門口的一筆數目不小的金錢,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交還給失主;他還幫扶同樣是聾啞人的師弟,心中裝著一個夢想,希望讓所有的聾啞人都能掌握一技之長。

  張勇的耳朵失聰,生活在無聲的世界裡,但他善良的心靈,散發著魅力之光,感染著每個人。他堅持不懈地學藝精神,拾金不昧的高尚人格,幫扶他人的熱心腸......都讓人為之動容。他用自己的勞動創造了人生的價值;他用自己的快樂體驗了生命的價值,在無聲的世界裡活得同樣精彩,也讓人們在他自強不息的精神裡感受生命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