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旅遊的導遊詞
山西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
篇1
女土們、先生們:
週末閒暇時,您是否常與家人、朋友到公園遊玩呢?今天,我將帶大家到別具特色的森林公園去一遊,相信您一定會體驗到以前所未曾體驗到的樂趣。
老頂山森林公園位於長治市東北部,距城中心約7公里,地理位置非常優越。該園東西寬約3公里,南北長約8公里,森林覆蓋率為68%,公園內有五峰,俗稱五頂,由北向南依次為老頂、梳妝頂、玉皇頂、奶奶頂和新頂。五頂之中,老頂海拔最高,為1378米,由此冠稱“老頂山”。這裡屬暖溫帶氣候,自然資源豐富,闢有老頂山風景旅遊區,神農峰名勝旅遊區,林業科研考察區和動物養殖觀賞區四大景區。有的景區正處於開發建設之中。1983年被確定為山西省省級森林公園,1993年又被劃定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無論四季與朝夕,這裡都各具氣象,各有情致,冬春瑞雪紛飛青山素裹,秋夏千林盡染百草崢嶸。一會兒,我將帶大家一同走進美麗的森林公園,去領略它的絢麗壯觀,它的雄奇多姿。
進入園區,青松翠柏,果樹連片,山花爛漫。森林中植物種類繁多,藥用、經濟、油料植物應有盡有。動物資源也十分豐富,屬國家保護鳥類有遊隼、蒼鷹、紅腹角雉等,這些小生靈,為公園增添了許多的野趣和勃勃生氣,但願我們能多碰到些可愛的小動物。
各位朋友,我們首先要登500米長的臺階到新頂半山腰的南崖宮參觀一下。南崖宮依山而建,其門為閣樓式,栩栩如生的彩龍盤旋於四根丹柱上,雙層斗拱四挑,施琉璃脊獸。請大家隨我走入這一天然巖洞中,它寬24米,深15米,高6米,正面塑呂祖像,兩側為羅漢眾神像。沿著洞旁的臺階,我們可以走上一座二層六角秀美玲瓏的亭子,小超一下。再往上走至新頂之巔,是風雨樓,俗稱觀景樓,青石座臺,共3層,上下有石階相通,二、三層樓上前後各有大紅明柱八根,周圍砌有石欄,整個建築雕樑畫棟,氣勢巨集大。風起雲湧,松濤怒吼時,站在這裡,你會真切地體會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境界。再看四周這石刻天成的黑虎臥崗以及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峰峰嶺嶺,你會覺得平日的憂鬱煩惱及塵世紛爭全都沒有了,有的只是透心的清爽和舒暢,彷彿所有的意念剎那問全都融入了眼前這美不勝收的風景之中,融入這大自然毫無雕飾的溫馨之中了。
在碧霞峰以西的山場,建有滴谷寺,也稱神農廟,始建於東晉,明、清時期多次重修。寺周圍原有5座寺院,後被毀,院內散存宋、明、清柱基、經幢等。今天,這裡已成為老頂山林場辦公之所。在辦公樓西牆下,有一景點為古寒泉。石砌券洞護住泉眼,額嵌楷書“古寒泉”三字,泉水從雕刻的石龍嘴中流出,下有圓形石鑿小井。相傳,在建造寺院時,石龍嘴裡晝夜不停地往外滴谷,更為奇妙的是,龍嘴裡流出的穀子隨寺院人員的增減而增減。在快要竣工時,每天在龍嘴旁接谷的小和尚,嫌穀子的流速太慢,就拿起木棒在龍嘴裡捅了幾下,誰知這一捅捅出了麻煩,龍嘴裡鑽出一對白鴿向遠方飛去,龍嘴裡也不再滴谷,而流成泉水了。這泉水富含礦物質,清涼甘醇,舒肺爽口,您不想嚐嚐嗎?
最後,我們到百穀山的主峰玉皇頂參觀炎帝銅像。相傳,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之一炎帝神農氏曾在這裡“嘗百穀、制耒耜,教民耕種”,首先在這裡完成了人類由遊牧到定居,從漁獵到農耕的重大變革。老頂山有關炎帝的傳說及炎帝活動的遺蹟很多,以炎帝為中心的開發,使者頂山成為始祖之山,其文化內涵源遠流長,吸引了海外僑胞前來尋根祭祖,可與山西洪洞大槐樹相媲美。為紀念炎帝,文物管理部門投資500多萬元,塑造了炎帝銅像,總重量100噸,由我國著名雕塑家錢紹武先生設計,1990年9月1日奠基,1995年10月安裝完成。
請看銅像左側這一巨型石碑,它長6米,高3米,攜刻著關於炎帝在此創立光輝業績的碑文。放置銅像的平臺用漢白玉欄杆圍繞,四周砌有護坡。銅像總高39米,其中,像高25米,基座高14米,寬24米,長29米。基座又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三層,每層高2米,表面為白色花崗岩貼面,有臺階相通;第二部分為展廳,外高8米,紅色花崗岩貼面,正面鑲著長8米,高5米的銅板敷設的牛頭浮雕。您知道為什麼要刻牛頭嗎?因為炎帝氏族是以牛作為他們的“圖騰”,也就是他們的氏族保護神的,這裡也隱含著炎帝馴養家畜,開創農業的不朽貢獻。基座上的炎帝銅像為全身站立像,披髮、赤臂,上身著獸皮,下身以樹葉相遮,微微抬起的雙手捧著一捆穀穗,其面部神態莊嚴肅穆,氣度非凡,是以一個神化了的人的形象設計,突出體現了對先祖的崇拜和敬仰。銅像面向著長治市區的方向,彷彿我們的祖先炎帝仍在關切地注視著他的子孫後代。
我們由基座後的臺階進入展廳。這裡以圖片、文字說明、實物等形式,展示了炎帝在此開創人類古代農業文明的偉大貢獻。炎帝銅像中間是空的,沿旋梯可上至炎帝胸部穀穗處,這裡是一個可容納20人站立的觀景平臺,站在如此高度,上黨盆地遠近景物,盡收眼底,城廓、農舍、高樓、田園,可謂氣象萬千,讓人油然而升騰出一種偉大而謙恭的情愫,一種身為炎黃子孫的自豪感。
各位朋友,今天的遊覽就要結束了,讓我們再看我們的祖先——炎帝一眼,讓我們這些有著相同血緣的炎黃子孫共同努力,把我們的祖國母親裝扮得更加美麗。歡迎您再來遊覽!
篇2
坐落在芮城縣東南24華里的神柏峪內,它依山傍水,環境優美是一座規模巨集大,結構新穎的集灌溉、旅遊為一體的旅遊勝地。七十年代這裡修建了大禹渡電灌站,分兩級揚水,提水為八個流量,總揚程為214米。河岸的抽水泵房,能夠根據水位漲落升降而上下滑動。電灌站於1979年對外開放,當時主要以三大巨集偉工程而著稱:一是一級站採用移動式泵車抽水,安全、可靠、方便、創造了黃河上抽水的先例;二是一級站和二級站之間建築了兩廂四萬立方米的沉沙池,黃河水在此一改渾濁的容顏,使泥沙排入黃河,清水抽上去澆灌良田,受益面積為28.6萬畝,令人讚歎;三是二級站一次揚高193.2米,在國內農業灌溉中首屈一指,十分壯觀。隨著參觀和遊人的增加,新的旅遊專案逐漸發展起來,主要包括:
神柏位於二級揚水站管道頂端,雄姿偉岸,是大禹渡的標誌。樹高14.6米,胸徑1.53米,腰圍5米之許,投影面積273平方米。枝繁葉茂,鬱鬱蔥蔥,傳說古時大禹治水曾在此拴馬、憩息,故被人們稱為“神柏”。在神柏下翹首遠望,滾滾黃水迎面撲來,遊船往來盪漾,詩情畫意躍然大河之上。
大禹像雕像置於望嶽亭東的平臺上,整個像高12.23米,用中條山青石175方拼雕而成。
望嶽亭位於沉沙池東南方,為仿古建築,六角玲瓏,拱式在花板上龍鳳相戲,舉目西眺,華樂在望,故取名“望嶽亭”。
風動亭仿傘狀,全部採用10毫米厚的鐵板製作,中心採用軸承技術,遇風轉動,這時與其它亭子完全不同的奇思巧構。
在這裡的山谷摩崖上刻有“舟於此,出水得”六個大字。由於船隻往來於黃河兩岸,使大禹渡更富詩情畫意。??
大禹渡還建有動物園、神泉水、待濟亭、迎曦亭、三晉第一獅等旅遊景觀,足使中外遊客流連忘返。
此外,還可以登船遊弋,參加“黃河風情遊”。這裡的客船,在黃河航行3個多小時,可達三門峽會星渡,沿途,可領略到黃河粗獷、雄偉的奇麗風光,兩岸高山密林,田園風光盡收眼底,氣象萬千;觀賞沿途的名勝古蹟,別有一番風味。如果再品嚐一下黃河鯉魚的美味,更是別有一番情趣。
篇3
則天廟位於山西省文水縣城北5公里處的南徐村北面。它西傍呂梁山,東靠文峪河,是一處山青水秀的名勝地。廟於坐北向南,規模不大,中軸線上從北到南有正殿、樂樓、雕像、山門;兩翼建築有偏殿、配殿、碑廊、魚池、迴音亭等30多間殿宇,佔地面積約26000平方米。院內柳樹成蔭,花草遍地,以武則天的特定身份名揚中外,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唐天寶七年***747***,唐玄宗詔令州縣在歷代帝王肇跡之處修葺廟宇,文水縣在武周皇帝武則天的故鄉建廟塑像,尊為“則天聖母”廟,後金代重修。清朝初年,被改名為“水母廟”。為何改名?究其原因有兩個:其一,宋代以後至明清統治者對武則天謾罵最甚,故官方把她的把廟改掉以示貶責與除滅;其二,武則天與水有關。南徐村東南有條小河稱為泌水,是從武氏深井自流而成,千百年來澆灌農田數百頃,造福一方。因此,人們把這一井泉稱為神福泉,認為是則天聖母賜給家鄉的福水,所以改武則天廟為水母廟,或稱“則天水母廟”。到宣統元年,才恢復了“則天皇后廟”的名稱。
相傳,則天廟原計劃建於南徐村東南的泌水源頭,正當人們作好地基立起樑架時,一夜大風,把全部木架刮到村子西北。村裡人見此情景驚恐萬狀,知縣看後也百思不得其解。正在疑惑之時,走來一位老翁,他說:“神皇一朝天,修廟該佔乾。”在場人等如夢方醒,於是決定齋戒三日,就地建廟,即則天廟現址。地處南徐村西北,正當乾位。
現存武則天廟正殿為金代皇統五年***1145***的建築,是廟內建築群的中心,結構規整,手法蒼老: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簷歇山頂。它用料粗壯,外觀雄偉,柱頭有卷剎,斗拱作雙昂,用料粗大,造型奇特,類似五臺山佛光寺的構造。在營造法式上採用減柱造,殿內只有兩根柱子巧妙地用在神龕後側,使大殿顯得寬敞舒適。頂部坡度平緩,出格較大,儲存了唐代建築的風格。樑架,斗拱以及簷下門窗,門墩石雕等,全為金代原制。板門上部“金皇統五年”刻字尚存,是殿宇建成年代。正殿內神龕屬宋金時代的構件。前部斗拱製作華美,神龕上方有一條懸塑走龍。它頭小頸細,舉步向前,回頭顧後,造形生動優美,正是武則天以女人身份登基稱帝的典型象徵。在古代八卦中,乾為天,坤為地。推演於家庭中,父為乾,母為坤。武則天稱帝為真龍天子,但她又是個母親,位佔坤地,所以這裡塑的是一條在地上行走的真龍。武則天彩塑像頭戴金色鳳冠,身穿雲紋霞帔,懷抱如意,端坐龕中。寬額廣頤,面目慈祥,一副含蓄的表情,像在與民同樂。則天廟舞臺是一座捲棚頂式的明清建築。在舞臺內壁上儲存了清代後期至民國初年戲劇演出題記71條。他們出自演員之手,字跡潦草,章法也差,但卻真實地反映了晚清到民國初期這一地區戲劇活動的真實面貌。從這些題記中可以知道,當時在山西省中部的汾陽、祁縣、太谷、平遙、清源、文水、介休、孝義8縣中,至少有34個戲劇團體,演出劇目最少有71個。這些題記是研究地方戲劇史的珍貴資料。
舞臺南面正對山門的是武則天雕像。該雕像取中年女政治家的身態,不穿袞袍,不戴冕冠,鳳冠與龍釵都是縮小了比例的象徵性頭飾,以顯露其面部與體態美,總高已5米,臺高4米,臺基邊長9.9米。雕塑臺正面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的題字“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已成為武則天廟的獨特的新景點,倍受遊人青睞。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