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山西旅遊攻略

  山西省,簡稱晉,位處華北,東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稱山西。省會太原,古時又稱“幷州”。山西省總面積15.6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總面積的1.6%。春秋時期,大部分地區為晉國所有,所以簡稱“晉”;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因而又稱“三晉”。山西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山西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團結一致,艱苦奮鬥,開拓創新,推進了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作為能源基地,山西為全國的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今天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山西旅遊必玩景點推薦:

  恆山

  恆山是著名的道教聖地和旅遊勝地。現為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之一,是山西省十佳旅遊景點之一。景區面積147.51平方公里,含異景紛呈、各具奇觀的十五個分割槽,是一處集觀光遊覽、科研考察、休憩度假、休養療養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風景名勝區。

  恆山,風景旅遊資源豐富:自然風光,人文景觀,英才傳說,名人掌故,風土民俗,藝術戲曲等等無不成景,天趣盎然。景觀特色獨具魅力。

  文物古蹟,星羅棋佈。恆山風景名勝區保留了眾多珍貴的文物古蹟。從億萬年前的動植物化石,到新石器時代的彩陶文化遺址;從春秋時代的青銅器遺址,到近現代革命文物,種類多樣,數量可觀。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處,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八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十多處。許多文物古蹟的結構、造型、裝飾、雕刻、彩畫等方面在中國古建築史上都有著重要地位和文物價值,許多文物均有極高的科研價值和藝術觀賞價值。特別是罕見的北魏高空古建築,國內少有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院,國之瑰寶、舉世聞名的懸空寺,“危巖綴虛空,石閣輕如紙”,鑲嵌在萬仞峭壁之間,鳥道一系沒雲中,奇絕險絕亦巧絕,蔚為壯觀,令古今中外的遊人歎為觀止。恆山,不僅是我國的一座名山,也是我國古代藝術的寶庫。來此一遊,憑弔歷史,欣賞奇觀,豐富知識,增長見識,陶冶情操,開擴胸襟,增強體魄,迴歸自然,其情趣感受正如古人所說:“靈山瞻禮罷,登覽意無窮。”

  五臺山

  五臺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位於山西省五臺縣,南距山西省太原市230公里,北距五臺山火車站48公里。

  五臺山由東西南北中五峰組成,環基250公里。寺院分為青廟和黃廟兩種,青廟住和尚,黃廟***藏傳佛教寺院***住喇嘛。五臺山過去有360座寺廟,到1956年時還有124處,其中青廟99處,黃廟有25處,菩薩頂寺是傳說中的文殊菩薩居住處,為五臺山黃廟之首。現存寺廟四十餘處。

  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臺懷鎮是寺廟最集中的地方,寺院一個挨著一個,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殊像寺和羅侯寺並稱為五臺山五大禪林。

  壺口瀑布

  位於晉陝峽谷山西吉縣境內的壺口瀑布出現冰瀑奇觀。平日裡“湍勢吼千牛”的壺口瀑布,在“冷靜”中呈現出別樣風情:黃河水從兩岸形狀各異的冰凌、層層疊疊的冰塊中飛流直下,激起的水霧在陽光下映射出美麗的彩虹,瀑布下搭起美麗的冰橋,令人不禁慨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位於黃河中游,晉陝陝谷中段,山西省吉縣龍王,地理位置為北緯36度8分10秒,東經110度26分40秒,海拔448.1米。以壺口瀑布為中心,北至馬糞灘,南至小船窩,西至峽谷地域,東至人祖山,總面積100公里。東距吉縣縣城45公里,距堯都臨汾市169公里;西距陝西宜川縣城49公里;距革命聖地延安170公里;北距山西省省會太原387公里;南距陝西省省會西安449公里。

  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雕刻在我國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氣魄雄偉、內容豐富多彩見稱。最小的佛像 2公分。最大的高達17米,多為神態各異的宗教人物形象。石窟有形制多樣的仿木構建築物,有主題突出的佛傳浮雕,有精雕細刻的裝飾紋樣,還有栩栩如生的樂舞雕刻,生動活潑,琳琅滿目。其雕刻藝術繼承並發展了秦漢雕刻藝術傳統,吸收和融合了佛教藝術的精華,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對後來隋唐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我國藝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國與亞洲國家友好往來、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

  懸空寺

  懸空寺,懸掛在北嶽恆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間,始建於北魏太和15年***公元491年***,始建初期,最高處的三教殿離地面90米,因歷年河床淤積,現僅剩58米。1957年列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寺院,上載危崖,下臨深谷,背巖依龕,寺門向南,以西為正。全寺為木質框架式結構,依照力學原理,半插橫樑為基,巧借岩石暗託,樑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緊聯。僅152.5平米的面積建有大小房屋40間。懸空寺的總體佈局以寺院、禪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關帝廟、鼓樓、鐘樓、伽藍殿、送子觀音殿、地藏王菩薩殿、千手觀間殿、釋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純陽宮、棧道、三教殿、五佛殿等。

  殿樓的分佈都對稱中有變化,分散中有聯絡,曲折迴環,虛實相生,小巧玲瓏,空間豐富,層次多變,小中見大,不覺為彈丸之地,佈局緊湊,錯落相依,其佈局既不同於平川寺院的中軸突出,左右對稱,也不同於山地宮觀依山勢逐步升高的格局,均依崖壁凹凸,審形度勢,順其自然,凌空而構,看上去,層疊錯落,變化微妙,使形體的組合和空間對比達到了井然有序的藝術效果。

  遠望懸空寺,像一付玲瓏剔透的浮雕,鑲嵌在萬仞峭壁間,近看懸空寺,大有凌空欲飛之勢。登臨懸空寺,攀懸梯,跨飛棧,穿石窟,鑽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幾經周折,忽上忽下,左右迴旋,仰視一線青天,俯首而視,峽水長流,叮咚成曲,如置身於九天宮闕,猶如騰雲皈夢。

  懸空寺不僅外貌驚險,奇特、壯觀,建築構造也頗具特色,形式豐富多彩,屋簷有單簷、重簷、三層簷,結桅構有抬樑結構、平頂結構、斗拱結構,屋頂有正脊、垂脊、戧脊、貧脊。總體外觀,巧構巨集制,重重疊疊,造成一種窟中有樓,樓中有穴,半壁樓殿半壁窟,窟連殿,殿連樓的獨特風格,它既融合了我國園林建築藝術,又不失我國傳統建築的格局。

  懸空寺內現存的各種銅鑄、鐵鑄、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風格,體例具有早時期的特點,是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珍品。

  霍州署

  霍州署位於霍州市東大街北側,始建於唐代,佔地面積3.85萬平方米,現存古建築為元、明、清古文化遺產。無論其位置選擇、建築規模,還是整體佈局、形制設計,均為全國現存同類衙署之冠,是我國目前尚存唯一一座較完整的古代州級署衙。霍州署與故宮博物院、河北保定直隸總督署、河南內鄉縣衙構成了我國從中央到地方的四級古代官文化系列,具有較高的研究、觀賞與保護價值。1996年11月,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霍州署相傳為唐尉遲恭的帥府行轅,分中軸線、東、西副線三大建築群。現存建築由南至北分別為:“二龍戲珠”影壁、“古霍名郡”坊、譙樓、丹墀、儀門、甬道、戒石亭、東、西廂房、月臺、抱廈、大堂及東、西耳房、二堂、內宅、靜怡軒等。

  在全國星羅棋佈的人文景觀中,霍州署有著獨特的文化定位。在北京故宮、河北保定直隸總督署、河南內鄉縣衙共同構成從中央到地方的四級古代官府文化體系中,霍州署歷史最為悠久。元代大堂建造年代較故宮早一百多年。其雄偉高大、古樸典雅,結構奇巧,工料俱佳,是元代建築藝術之精品,被我國古建築研究專家樑思成先生稱為“滑稽絕倫的建築獨例”。霍州署的開發開放,對研究古代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官吏及科舉制度等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應縣木塔

  應縣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應縣城內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我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也是唯一一座木結構樓閣式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木塔位於寺南北中軸線上的山門與大殿之間,屬於“前塔後殿”的佈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臺基上,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層立面重簷,以上各層均為單簷,共五層六簷,各層間夾設暗層,實為九層。因底層為重簷並有迴廊,故塔的外觀為六層屋簷。各層均用內、外兩圈木柱支撐,每層外有24根柱子,內有八根,木柱之間使用了許多斜撐、樑、枋和短柱,組成不同方向的復樑式木架。有人計算,整個木塔共用紅松木料3000立方,約2600多噸重,整體比例適當,建築巨集偉,藝術精巧,外形穩重莊嚴。

  該塔身底層南北各開一門,二層以上週設平座欄杆,每層裝有木質樓梯,遊人逐級攀登,可達頂端。二至五層每層有四門,均設木隔扇,光線充足,出門憑欄遠眺,恆嶽如屏,桑乾似帶,盡收眼底,心曠神怡。塔內各層均塑佛像。一層為釋迦牟尼,高11米,面目端莊,神態怡然,頂部有精美華麗的藻井,內槽牆壁上畫有六幅如來佛像,門洞兩側壁上也繪有金剛、天王、弟子等,壁畫色澤鮮豔,人物栩栩如生。二層壇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薩和二脅侍。三層壇座八角形,上塑四方佛。四層塑佛和阿難、迦葉、文殊、普賢像。五層塑毗盧舍那如來佛和人大菩薩。各佛像雕塑精細,各具情態,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塔頂作八角攢尖式,上立鐵剎,製作精美,與塔協調,更使木塔巨集偉壯觀。塔每層簷下裝有風鈴,微風吹動,叮咚作響,十分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