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旅遊不能錯過的景點

  名山大川猶如一幅幅美不勝收的畫卷,形成多處風光寶地,成為山西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旅遊資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山西旅遊景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山西旅遊好去處

  1.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2公里處的靜升歷史文化名鎮,是山西晉商大院的典型代表。同蒲鐵路、108國道縱貫縣境,大運高速公路靈石出口處距王家大院2公里,距綿山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築的集大成者,由歷史上靈石縣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後裔——靜升王家於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先後建成。建築規模巨集大,擁有 “五巷”、“五堡”、“五祠堂”。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佈局分別被喻為“龍”、“鳳”、“龜”、“麟”、“虎”五瑞獸造型,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以上。現 以“中國民居藝術館”、“中華王氏博物館”和“力群美術館”開放的紅門堡***龍***、高家崖***鳳***、崇寧堡***虎***三大建築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 座,房屋2078間,面積8萬平方米。

  王家大院現已開放的高家崖、紅門堡、崇寧 堡三座建築群比肩相連,皆黃土高坡上的全封閉城堡式建築。外觀,順物應勢,形神俱立;其內,窯洞瓦房,巧妙連綴。在保持北方傳統民居共性的同時,又顯現出 了各自卓越的個性風采。總的特點是: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層樓疊院,錯落有致,氣勢巨集偉,基本上繼承了我國西周時即已形成的前堂後寢的庭院風格,再加匠心 獨運的磚雕、木雕、石雕,裝飾典雅,內涵豐富,兼融南北情調,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王 家大院以其雄偉的建築藝術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聞名於世,被譽為“中國民間故宮”、“山西的紫禁城”和“華夏民居第一宅”,另外,還有一個流傳很廣的口碑-- “王家歸來不看院”。2001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04年被評為山西省唯一的“全國文化產業示範基地”,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 保護單位”,同年12月15日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07年被評定為“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旅遊示範區”,2008年,被評為中國文化旅遊 十大品牌。

  2.喬家大院

  喬家大院位於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北距太原市54公里,南距東觀鎮僅2公里,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全國著名的商業金融資本家喬致庸的宅第。

  大 院為全封閉式的城堡式建築群,佔地10642***約十六畝***平方米,建築面積4175平方米,分6個大院,20個小院,313間房屋。大院三面臨街,不與周 圍民居相連。外圍是封閉的磚牆,高10米有餘,上層是女牆式的垛口,還有閣樓,眺閣點綴其間,顯得氣勢巨集偉,威嚴高大。大門座西朝東,上有高大的頂樓,中 間城門洞式的門道,大門對面是磚雕百壽圖照壁。大門以裡,是一條石鋪的東西走向的甬道,甬道兩側靠牆有護牆圍臺,甬道盡頭是祖先祠堂,與大門遙遙相對,為 廟堂式結構。北面三個大院,都是蕪廊出簷大門,暗櫺暗柱,三大開間,車轎出入綽綽有餘,門外側有拴馬柱和上馬石,從東往西數,依次為老院,西北院,書房 院。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結構,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則是客房傭人住室及灶房。綜觀全院佈局嚴謹,設計精巧,俯視成“喜喜”字形,建築考究,磚瓦磨合,精工細 做,斗拱飛簷,彩飾金裝,磚石木雕,工藝精湛,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築工藝水平,被專家學者譽之為:“北方民居建築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因此 素有“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之說,名揚三晉,譽滿海內外。

  1985年,祁縣 人民政府利用這所古老的宅院成立了祁縣民俗博物館,1986年11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陳展5000多件珍貴文物,集中反映了以山西晉中一帶為主的民情風 俗,陳列內容有:農俗、人生禮儀、歲時節令、衣食住行、商俗、民間工藝,還專門設立了喬家史料、喬家珍寶、影視專題等的陳列。

  祁縣民俗博物館1998年被省旅遊協會評為山西省十大優秀旅遊景區,1999年獲得國家級“青年文明號”。2001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2001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AAAA級旅遊景區。

  山西美食小吃

  1.靈石攤攤

  是人們非常愛吃的食品之一,尤其適宜老人小孩食用。但由於它製作麻煩,費時費力,一般情況下人們很少食用,但在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這一天,是家家必做,戶戶皆吃。傳說這一天是龍抬頭之日,做攤攤俗稱扯龍皮,意在馴服龍王,好讓它在新的一年中服服貼貼為百姓服務,保證風調雨順,獲得糧茂年豐。

  2.平要碗禿

  平遙碗禿則是飯鋪攤點中常見的一種風味小吃食品。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清光緒初年,平遙縣城南堡的名廚董宣師傅所創。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碗禿主要由白麵粉製作。它集涼粉與灌腸的優點於一身,既有涼粉的涼爽利口,又有灌腸的濃烈香味,精而不膩,滑利爽心。夏可涼拌,冬則熱烹,老少皆宜。傳說,1900年***即光緒二十六年***,慈溪太后一行避禍西安,路徑平遙時,食用了董宣的碗禿,讚不絕口,並賜予重賞。碗禿被封為御膳,於是碗禿名聲大振,以後漸漸流傳到民間。

  3.祁縣悶乾肉

  先把豆腐乾切成條或丁,再把瘦豬肉切成經細絲,比例按1斤豆腐乾配1兩瘦豬肉即可,鍋內加適量的油加熱後,先用蔥、姜、蒜把肉絲炒至八成熟時,加入豆腐乾再炒一會,然後加入調料,再加稍許花椒水,此時停火蓋上鍋蓋,在鍋內燜上十幾分至半個小時即好。

  山西特產手信

  1.神池三八席

  在神池三八席因三八二十四道菜而得名,但最後席面上不僅僅是二十四個盤子。“三八席”整個席面用八命名,象徵成雙成對,喜事逢雙。以四為基數,取“事事如意,四平八穩”之意。食材絕不用“下水”之類,菜名絕不用炒字***與吵同音***。開席前要上八碟乾鮮果品,這並不算在正式的“三八席”菜品之內,是為客人未齊或剛到入座預備的。

  2.神池胡麻油

  色澤純黃而透明,味道清香,久放不沉澱的神池胡油,在煎、炸食物上色快。據科學鑑定,胡油含有的油酸和亞油酸,是食物中不可缺少的營養素和生理上必需的脂肪酸。久食可防治高血壓、血管硬化等疾病。胡油碘價甚高,故乾燥性甚強,廣泛用於製造油漆和高階油墨,用以印製鈔票和郵票;胡油亦含有亞麻膠,用於製革、醫藥和國防工業。

  3.偏關羊雜碎

  《偏關縣誌》載:“關民大半以養羊為職業”。偏關養羊具有悠久歷史。草坡資源豐富,各種牧草齊全,適宜養羊,羊肉肥嫩,有大補溫胃之功效。《本草拾遺》將其與人蔘相提並論,特別是用三髓湯熬製的羊雜碎,營養豐富,美味可口。羊雜碎配料為:羊肉、羊肝、羊心、羊肺、羊腸、羊肚、三髓湯***羊脊髓、羊骨髓、羊腦髓***、羊油辣角、複合調料、香菜等。羊雜碎,由羊的頭、蹄、血、肝、心、腸、肚、等混合燴制而成,故又名“羊雜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