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作文素材人物例子關於自信

  成功與否或者生活的如何都離不開這兩個字:自信。你收集了多少關於自信的作文素材?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王小丫從容面對失誤

  著名電視主持人王小丫有這樣一次經歷。

  有一次,在一場全國性的律師辯論大賽中,王小丫前去採訪一位著名的大律師。走到他跟前,王小丫很自然地坐了下去,沒想到椅子沒放好,“噌”的一下,她一屁股坐到地上去了,全場鬨堂大笑。

  最可惡的是她要採訪的那位大律師居然不伸手去扶她一把,反而在她的旁邊哈哈大笑,還笑得最響。當時王小丫真的很尷尬。但沒辦法,自己摔倒就自己爬起來。她調侃著說:“我摔得太不漂亮了,下次摔碎我一定要注意姿勢。”接站,就若無其事地笑著,開始了採訪。

  事後,王小丫告訴大家:“自信,有時需要學會自我解嘲。”其實,王小丫的自嘲恰恰表現了她的自信。

  :自信的李遠哲

  李遠哲是臺灣著名的科學家,他曾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被譽為“物理化學界的貝多芬”。

  李遠哲出生在臺灣,良好的家庭環境,使他從小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各方面的知識。在各種思想的衝擊下,李遠哲養成了什麼都靠自己思考得出結論的慣性,並且盡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初中的時候,李遠哲除了把老師課堂上講的知識牢牢掌握外,還自學了不少更高深的課程。一次考試,他每道題目都至少用了三種解題方法進行計算,卷子所有空白的地方都密密麻麻地寫滿了。

  老師批改試卷的時候嚇了一跳,他知道李遠哲成績好,可是這張試卷上運用的解題方法,好多都是大學才學和知識。想了想,老師故意給了李遠哲零分。

  果然,一會兒李遠哲就跑到辦公室來了,不服氣地對老師說:“老師,我明明做對了,為什麼給我零分?應該給我一百分啊。”

  老師看著自信的李遠哲,說:“你這幾道題的確做對了,可是我考試是為了檢驗大家有沒有聽懂課堂上的知識。你這樣答題,我怎麼知道你是不是掌握了呢?”

  李遠哲說:“那些知識我都懂,就是因為懂了我才不用,希望用新的方法來解題。”

  老師說:“那你準備一下,下節課由你來給大家講講你的解題思路。如果大家都贊成,我就給你打一百分。”

  上課了,同學們端端正正地坐著,李遠哲大步走上講臺說:“同學們好,今天由我來給大家講幾種新的解題思路。”然後開始邊寫板書邊解題。

  同學們大開眼界,對李遠哲十分佩服:“哎呀,這種方法真簡便!”

  “我怎麼就沒想到呢?”

  “我也要向他學習,多學點知識,多想幾種解題方法!”

  看著這一幕,老師滿意地笑了,提起筆在李遠哲的卷子上寫了一百分。

  :尼克松連任敗於自信

  尼克松是我們極為熟悉的美國總統,但就是這樣一個大人物,卻因為一個缺乏自信的錯誤而毀掉了自己的政治前程。

  1972年,尼克松競選連任。由於他在第一任期內政績斐然,所以大多數政治評論家都預測尼克松將以絕對優勢獲得勝利。

  然而,尼克松本人卻很不自信,他走不出過去幾次失敗的心理陰影,極度擔心再次出現失敗。在這種潛意識的驅使下,他鬼使神差地幹出了後悔終生的蠢事。他指派手下的人潛入競選對手總部的水門飯店,在對手的辦公室裡安裝了竊聽器。事發之後,他又連連阻止調查,推卸責任,在選舉勝利後不久便被迫辭職。本來穩操勝券的尼克松,因缺乏自信而導致慘敗。

  :卓別林“讓我試試”的勇氣

  19世紀末的一天,倫敦的一個遊戲場內正在進行著一場演出,突然,臺上的演員剛唱兩句就唱不出來了,臺下亂得一塌糊塗。

  許多觀眾一哄而起,嚷嚷著要退票。劇場老闆一看勢頭不好,只好找人救場,誰知找了一圈也找不到合適的人。這時,一個5歲小男孩兒站了出來。

  “老闆,讓我試試,行嗎?”

  老闆看著小傢伙自信的眼神,便同意讓他試一試。結果,他在臺上又唱又跳,把觀眾逗得特別高興,歌唱了一半,好多觀眾便向臺上扔硬幣。小傢伙一邊滑稽地撿起錢,一邊唱得更起勁兒了。在觀眾的歡呼聲中,他一下子唱了好幾首歌。

  又過了幾年,法國著名的丑角明星馬塞林來到一個兒童劇團和大家同臺演出,當時,馬塞林的節目中需要一個演員演一隻貓,由於馬塞林的名氣太大,許多優秀的演員都不敢接受這個角色,還是那個小男孩又自告奮勇地站了出來,大家都為他捏了一把汗,誰知他和馬塞林配合得非常默契。

  很可能你已經想到,這個小男孩,就是後來名揚世界的幽默藝術大師——卓別林!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渴望一展才華的機會,早日找到人生的夢想舞臺,然而,當機會來臨的時候,我們常常會顧及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猶豫不決,躊躇不前,以至於錯失了一個又一個實現夢想的機會,最終落得一連串的遺憾。

  有時候,可能我們什麼都不缺,惟獨缺少大聲說一句“讓我試試”的勇氣!

  :交響樂指揮家小澤征爾勝於自信

  澤徵爾是世界著名的交響樂指揮家。在一次世界優秀指揮家大賽的決賽中,他按照評委會給的樂譜指揮演奏,敏銳地發現了不和諧的聲音。起初,他以為是樂隊演奏出了錯誤,就停下來重新演奏,但還是不對。他覺得是樂譜有問題。

  這時,在場的作曲家和評委會的權威人士堅持說樂譜絕對沒有問題,是他錯了。面對一大批音樂大師和權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後斬釘截鐵地大聲說:"不!一定是樂譜錯了!"話音剛落,評委席上的評委們立即站起來,報以熱烈的掌聲,祝賀他大賽奪魁。

  原來,這是評委們精心設計的"圈套",以此來檢驗指揮家在發現樂譜錯誤並遭到權威人士"否定"的情況下,能否堅持自己的正確主張。前兩位參加決賽的指揮家雖然也發現了錯誤,但終因隨聲附和權威們的意見而被淘汰。小澤征爾卻因充滿自信而摘取了世界指揮家大賽的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