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的名勝古蹟推薦
“北方明珠”避暑勝地大連,是中國北方綠化最好的城市,今天小編在這裡為大家介紹一些大連的名勝古蹟,歡迎大家閱讀!
:金州忠義寺
金州忠義寺,又稱忠義祠,俗稱金州關帝廟,原來位於金州古城的城中央,即南街、北街、東街和西街交匯的十字路口,也就是今天的金州步行街***斯大林路***與民主街的交匯處的民主廣場那裡,為道教廟宇,供奉著東漢末年的蜀國大將關羽,每年的農曆五月十三,也就是關公的誕生日那天為傳統廟會日。可惜在1949年--1953年這幾年間,金州關帝廟因城市建設,陸續被拆毀。進入新世紀後,經有關部門批准,金州忠義祠遷建於金州區二十里堡街道劉家店村劉家店屯***今屬於大連保稅區管轄***,於2007年7月7日 破土動工,當年冬天竣工,原址以前也是被拆毀的寺廟,為清朝末年鹽民捐建的草廟、財神廟,留存一棵有近200年樹齡的大柳樹,以及在修建忠義祠時,在財神廟出土了一對石鼓。如今忠義祠,也被稱為武財神廟,現為金州境內僅存的一座關帝廟。
關羽***約公元160年 -- 219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人***今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被俗稱為“關公”、“關老爺”、“關帝”,是東漢末年著名的大將。有關關羽的傳說流傳千古,特別是由明代小說家羅貫中著寫的《三國演義》***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將關羽推倒一個忠義勇敢的神話地位。各朝皇帝為了統治的需要,都以關羽為忠義的化身成為教育忠君愛國信念的典範,從南北朝開始到清朝末年,關羽受歷代皇帝的崇封,經歷了“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的過程。
:大連觀光塔
大連觀光塔***原大連廣播電視塔***坐落於市內勞動公園南秀麗的綠山之巔,塔高360米,是世界上首次採用空間桁架結構的鋼塔,是大連市標誌性建築和國家旅遊AAA級景點。
大連觀光塔是遊客領略大連風光的第一高度和最佳視點。鳥瞰浪漫之都--翠綠的山巒、蔚藍的大海、秀美的市景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黨和國家領導人及許多外國元首和政要,都曾蒞臨視察和觀光遊覽。塔內的天海府旋轉餐廳理所當然是大連“最高”的餐廳,是追求浪漫的戀人們的經常光顧之所。
大連觀光塔內設空中觀光廳、空中旋轉餐廳、空中咖啡廳、露天觀景臺、多功能廳、觀光餐廳,是集觀光、餐飲、娛樂於一體的綜合旅遊景點。
:大連松山寺
大連松山寺是一座始建於唐代的寺院,位於大連最繁華的西崗區唐山街之側,佔地很小,是座超級袖珍的佛門勝地。
從寺外望去,多見斷壁殘垣,破門虛掩,細心一些的,方能從滿目破敗中看到斜伸出的紅漆飛簷,透露著一絲飄逸灑脫的靈秀之氣。臨街的大門常常緊閉,悄無聲息,唯有圍牆上遒勁有力的“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大字中規中矩地佇立著,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如如不動,於喧囂繁雜的城市氣息中凸現著佛家的淡定從容。
繞過轉角來到側門,只見窄得二人不能併入的***上方,頂著一方亮堂堂的黑漆大匾,是樸初老人的親筆題字--松山禪寺,顯得與這寒酸的外表極不協調。進寺門前行不到十步向右轉身,頂到鼻子尖上的是一偌大香爐,旁邊有香案擺了一些細香,香客們可以免費取用供佛。香爐的前面是彌勒殿,笑逐顏開大肚能容的彌勒菩薩坐在那兒笑吟吟地看著世間百態。彌勒殿兩側都是簡易鐵皮房,護法居士們在那裡辦理各種事務。
:大連金龍寺國家森林公園
金龍寺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大連甘井子區營城子鎮和紅旗鎮交匯處,距大連市中心25公里,佔地21.38平方公里,屬國家級森林公園。 公園內山巒起伏,森林茂密,奇石遍佈,綠草如茵,植被覆蓋率達94%以上。公園內有植物72科、296屬、757種,有動物30多個品種,形成集旅遊、休閒、科普考察、強體健身於一體的生態旅遊景點,已於2002年5月底開放。
金龍寺國家森林公園生物資源豐富,遍地野果,更適合獐、狍、野豬等大型動物生存。林中棲息著幾10餘種鳥類,較常見的有野雞、山斑鳩、喜雀、鷹等,此處已被國家林業部批准為大連國際狩獵場的開發地。這裡奇石遍佈,奇石景點有30多處,天然次生林,千姿百態,栩栩如生—諸如玄奘禮佛、狗頭石、雄獅把關、千佛崖、彌勒佛、金龜望海、天狗吃月、鍾馗石、迎賓石等。
金龍寺國家森林公園春季山花爛漫,夏日濃蔭弊日,秋季漫山紅葉,冬季雪原林海。山谷中的人上湖望波盪漾,山水相映,盡顯魅力;山林中奇石遍佈,一個個訴說那古老的故事,讓人們原想聯翩;更有那野生動物不時出沒山林,追逐嬉戲,好一幅迴歸大自然的生動畫面,讓人們留戀忘返。
金龍寺國家森林公園不僅是大連市一座美麗的後花園,還是大連市郊區可供人們戶外進行森林浴所觀光的旅遊新勝地。
:大連普明禪寺
普明禪寺坐落於素有“遼南第一峰”美譽的普蘭店同益鄉帽山腳下,始建於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距今已有三四百年的歷史。普明禪寺南望復州河,北依神帽山,坐北朝南,呈長方形,佔地面積約有10000多平方米,殿宇建築依山勢次第而建,殿宇之間,曲徑迴廊,雕樑畫棟,飛簷翼角,蔚為壯觀。
帽山具有悠久的宗教文化歷史背景,普明禪寺佛教文化底蘊深厚,鼎盛時期, 香火旺盛,每逢初一、十五和廟會之日,善男信女紛至沓來,寺院內外,帽山腳下,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熱鬧非凡,因此聞名遐邇。-年代,寺院被毀於一旦,一片荒蕪間,遺址依稀可見。
隨著國家宗教政策的不斷落實,為弘揚祖國傳統的佛教文化,恢復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大家積極呼籲恢復重建普明禪寺。為了滿足廣大信眾的願望,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援下,依據《宗教事務條例》的有關規定,經大連市宗教局和普蘭店市宗教局同意批准,於2006年11月8日批覆了《關於同意復建普明禪寺為佛教活動場所》的檔案。普明禪寺籌建委員會決定在其原址處恢復重建。現在復建的普明禪寺是明清建築風格,佈局為:山門、天王殿、圓通寶殿、藏經樓三層院落。全寺建築中軸線依山勢次第佈置梯級院落,庭院規劃整齊有序,自外而內,殿宇重疊,院落互變,高低錯落,主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