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名勝古蹟

  邵武素有“鐵城”之稱,地處武夷山南麓、富屯溪畔,史稱南武夷。下面小編整理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盤點

  1:天成巖

  天成巖是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邵武市西南部約50公里處。天成巖屬武夷山脈丹霞地貌,總面積1.78萬畝。區內動、植物資源豐富,據統計,植物類約有400多種,鳥類68種,獸類30種,有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白鷳、蘇門羚、穿山甲等。

  景區山川秀麗,景點眾多,其中尤以錦溪***俗稱九節水***令人讚歎不已。這條發源於自然保護區西面,曲折迂迴於保護區南部山崖中的溪流,全長約7.3公里。錦溪集“雄、奇、險、秀、幽”於一體。錦溪河床較平整,多為粒徑不大於3至5釐米的砂礫碎屑和小鵝卵石。水面寬窄不一,槽寬一般為5至10米,最窄處僅二三米,僅容一張單筏擦壁而過。河谷呈“U”形,彎多水急,但急流淺灘與平靜深潭交替。泛竹筏漂流其間,時急時緩,隨波逐流而下,心絃時張時弛,別有一番情趣。錦溪是一條動態帶狀水景,河谷兩岸坡峭,有的絕壁對峙,有的岸坡植被繁茂,鳥語花香,完全處於原始狀態。錦溪兩岸奇峰怪石高聳密集,如斧劈刀削,形成了猴五峰、不老龍峰、和光巖、仙人臺、雞公山、五虎朝獅、巨龜巖、水簾洞、駱駝峰、寶塔峰等自欺欺人自然景觀。

  2:熙春園

  位於邵武市西郊。依山傍水,佔地面積38公頃。園內有眾多的宋、元、明、清各代古建築遺址和風景名勝,其中尤以滄浪閣、熙春朝陽、六噓高嘯、惠應祠、越王臺最為出名。

  滄浪閣在邵武市郊熙春山之東,俯臨富屯溪。建於明萬曆年間,俗稱八角樓。清雍正初年,為紀念南宋著名文學評論家和愛國詩人嚴羽而易名滄浪閣。閣內天井中種有黃楊、翠竹、桂花、石榴等,四季常青,鳥語花香。滄浪閣有嚴羽的《滄浪集》、《滄浪詩話》等著作。其閣頂,是欣賞富屯溪夜景的極好去處。

  從滄浪閣沿溪西行數10步,相傳是嚴羽當年垂釣之處。從這裡再往前越六噓高嘯、惠應祠,便來到了建在熙春園西北山巔的越王臺。該臺是為了紀念西漢初閩越王諸兄在邵武建城立下的功績興建的。臺牆正面中間題匾上的“越王臺”三個金色大字,系張愛萍所題。臺內立有石碑,為邵武歷史沿革碑記。從臺後石梯登上臺頂,放眼望去,建設中的邵武城一覽無遺。

  3:紫金城

  紫金城建於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延天柱峰環繞,周長345米,牆基厚2.4米,牆厚1.8米,城牆最高處達10米,用條石依巖砌築,每塊條石重達500多千克,按中國天堂的模式建有東、南、西、北四座石雕仿木結構的城樓象徵天門。該石雕建築在懸崖徒壁之上,設計巧妙,施工難度大,是明代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

  4:淨樂宮

  淨樂宮位居武當山八宮之首,始建於明代永樂十一年的武當山淨樂宮,因1958年興修丹江口水庫時淹沒在水庫之中,宮中的牌樓、龜馱碑等一批文物搬遷至丹江口。2002年,丹江口市引資7000萬元,全面實施淨樂宮復原工作,經過2年多的施工,一期工程廣場、山門、御碑亭、三大殿及配殿等已初現雛形,再現了當年淨樂宮的巨集偉氣勢,成為丹江口南水北調工程地上文物搬遷復原的範例。

  5:玄嶽門

  玄嶽門是“治世玄嶽”牌坊的俗稱,為三間四柱五樓式的石建築。“治世玄嶽”牌坊建於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位於武當山鎮東4000米處,為進入武當山的第一道門戶,又名玄嶽門。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