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的名勝古蹟

  邯鄲是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城市,就連市區文化公園中都能探尋到歷史遺蹟。今天小編在這裡為大家介紹一些,歡迎大家閱讀!

   北朝墓群

  北朝墓群分佈於磁縣的東部,墓葬密集區位於磁縣的東南部區域,南北綿延達15公里,東西約14公里,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級別為A級。北朝墓群文物檔案中有編號記錄的墓葬達134座,其中80多座有封土,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考古工作的推進,墓葬的數量在不斷增加。北朝墓群已被列入“十一五”中國100處古遺址遺蹟保護範圍。這些墓均用繩子紋青磚砌成,墓室結構為單室外墓,由墓道甬道,墓室外組成。墓道為斜坡狀,墓室外平面各呈方形四壁作弧狀外,墓道兩壁有紅,藍,黑,黃色彩繪。

   鄴城遺址

  鄴北城始建於春秋齊桓公時期,戰國時屬魏,西門豹曾為鄴令,投巫治河。兩漢時為魏郡的郡治所在地,東漢末為冀州牧袁紹駐地。官渡之戰後,曹操擊敗袁紹,攻佔鄴城,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為魏公,定都於此,這時就是鄴城作為都城所經歷的第一個朝代——曹魏。此時鄴城得到大規模營建,城垣東西七裡,南北五里,外城有七個門,城內築宮殿、衙署、苑囿等,並以城牆為基修築了三座高大的臺榭***金鳳、銅雀、冰井***。當時的鄴城,堂、殿、樓、閣、臺星羅棋佈,應有盡有,把偌大的都城點綴得五彩繽紛,幽雅古樸。曹操在鄴城居住的16年,使這裡成為當時北方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著名的建安文學就誕生在這裡。

   水浴寺石窟

  水浴寺石窟位於邯鄲市峰峰礦區大社鎮西南三公里處,隔鳳凰臺和天宮峰與北響堂寺東西相峙,因其規模比南、北響堂寺小,又叫小響堂。過寺後坡村西行300米就可見掩隱在蒼松翠柏下的水浴寺石窟。

  沿著青石砌成的九十九臺階盤旋而上,到處是蒼松翠柏,嶙嶙怪石。水浴寺石窟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窟,在西側坐北朝南低矮崖壁上開鑿有兩個石窟,開鑿年代為北齊武平五年***574年******西窟***和北宋初年***東窟***;二是寺,在石窟東側的山坳裡,三面環山,背風向陽,地勢平坦。這裡殿堂廟宇,紅牆黃瓦,碑刻石幢,臺階山門,依次錯落排列。

   媧皇宮

  媧皇宮位於涉縣縣城西北12公里處的中皇山上,是神話傳說中中華始祖女媧“煉石補天,摶土造人”的地方。目前,媧皇宮留有北齊佛教石刻、唐代題記、宋代磚牆、元代石雕、明清建築等文物珍品,是我國建築規模最大、時間最早的祀奉始祖女媧的古建築群,被譽為“華夏祖廟”。媧皇宮內的精髓是摩崖刻經,面積達65平方米,有-13.7萬多字,被稱為“天下第一壁經”。

   廣府古城

  廣府古城,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地處華北平原南部,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永年縣東南20公里處,距離邯鄲市區20公里,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興建於元明清時期的古城牆儲存完好,世界各地自發遊客眾多,網上稱其為被遺忘的神祕古城,廣府古城這個名字開始流傳。

  廣府古城早在春秋時期就有記載,戰國時期趙國毛遂封地。隋末竇建德在此建都,立夏國。明清朝這裡成為直隸省廣平府。

  城東儲存完好的弘濟橋,是趙州橋的姊妹橋。廣府古城是楊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的發祥地,在太極拳界執大旗地位。目前國家體委正式公佈的88式、24式以及在許多場合表演的,都是楊式太極拳或由其演化而來。在全國八大太極拳門派中,源於永年的已佔其五。被譽為中國太極之鄉。2013年廣府古城晉升為4A級旅遊景區。先後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級溼地公園”、“中國太極拳之鄉”、“中國太極拳研究中心”、“太極拳聖地”、“全國簡化太極拳推廣先進單位”、“東方神祕古城”、“河北省人居環境範例獎”、“河北省環境優美城鎮”等。境內有邯***鄲***--臨***清***線貫穿其間,此外,現已開通邯鄲火車站至廣府古城的605路公交旅遊專線,交通十分便利。

   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

  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暨晉冀魯豫軍區司令部舊址,位於河北省涉縣赤岸村。抗日戰爭爆發後,-、-率領八路軍一二九師,建立了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這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0領導的幾個重要根據地之一。

  一二九師司令部暨晉冀魯豫軍區司令部,自1940年設在涉縣赤岸村,長達5年多。司令部大院就在村中央的小山坡上。院內西屋為-司令員的住室,北屋為會議室,南屋為辦公室,東屋為警衛室。-政委住在西院一幢坐南朝北的房子裡。 現在司令部大院舊址北屋、東屋和南屋都陳列著反映當時軍民光榮鬥爭史的革命文物和有關資料。

  1946年秋,晉冀魯豫軍區領導機關遷到距武安25公里的冶陶村。1947年,0中央在這裡召開了整黨整風和土地工作會議,同年還召開了大軍南下會議。現在,當年的防空洞、地道、會議室舊址和部分領導人居住過的窯洞尚存。

  八路軍一二九師政治部舊址位於涉縣西部,距離涉城6.5公里的王堡村。1940年,一二九師挺進太行山區,政治部從山西省遼縣***今左權縣***桐峪村遷駐涉縣常樂村,同年移駐王堡村,1945年12月遷往武安。1943年,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在這裡整風學習。政治部舊址現為村民居住,禮堂仍儲存完好,現在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國以來,涉縣清漳河畔赤岸村一帶的數十處晉冀魯豫邊區黨政軍機關舊址,一直是人們觀光旅遊和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