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藝茶道的基礎知識

  茶藝,是指如何泡好一壺茶的技術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茶道藝術。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一個核心

  這個核心就是唐代陸羽提出的“精行儉德”。以後宋代徽宗趙佶又提出了“清和澹靜”。到明代喻政又提出了“淡遠清真”。中國茶道傳到日本,千利休提出了“和敬清寂”。傳到韓國,韓國人提出了“和敬儉真”。傳到新加坡,新加坡人提出了“和愛謙靜”。中國當代茶學專家莊曉芳提出了“廉美和敬”。這些茶道四字令就是茶道、茶藝的核心。雖然都有時代性和地域性,但它的核心都是道德修養。

  二、兩個基礎

  不論是茶道還是茶藝。最根本的兩個基礎是“茶”和“藝”,故稱茶藝。物質與精神兩個方面是茶藝的根本。茶就是科學泡茶,科學飲茶,使人們充分吸收茶葉的營養保健物質達到強身健體。藝就是把泡茶飲茶藝術化、人輕鬆愉快,達到精神上的養生。

  三、三個要求

  這是指茶道和茶藝表演的動作必須符合三個要求:

  一是動作圓活、連綿、輕盈;

  二是動作自然、優美、和諧;

  三是動作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四、四種茶具

  綜合茶道、茶藝的茶道具,不外乎陶、砂、瓷、透***玻璃***四種形態。

  1.陶,是指陶器。是我國最古老的茶具。今天用起來-,古樸典雅,返樸歸真,迴歸自然,別有韻味。

  2.砂,是指紫砂,有著名的宜興紫砂。它起源於明,興盛於清。有形美、神韻,氣質高雅形態各異的特點。泡茶不走味,過夜茶不餿。

  3.瓷,是指瓷器,有著名的景德瓷。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白玉”之稱。它“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罄”。

  4.透,是指玻璃等透明茶具。她玲瓏剔透,泡茶可觀賞杯中的茶湯和茶芽,特別是看到茶芽直立、起舞更是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五、五種茶藝

  縱觀我國的茶藝,不外乎五種基本茶藝。

  1.紅茶茶藝。

  2.綠茶茶藝。

  3.烏龍茶藝***也叫功夫茶藝***。 ·

  4.花茶茶藝。

  5.禪茶茶藝。

  其他茶藝都是從這五種基本茶藝中演化出來的。

  六、六個條件

  無論是茶道還是茶藝表演必須具備六個條件,它們是茶、水、器、人、靜、雅。

  1.茶,這是最基本的一個條件。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客人最滿意的茶。

  2.水,它不一定是名泉水,但一定要符合飲用水的衛生標準定無異味,無雜質。

  3.器,是泡茶的工具,不一定是名壺金盃但一定要適合所表演的茶藝,要以茶定器。

  4.人,是茶藝的主體,工農商學兵,三教九流,都能與茶融合,搞茶藝一定要文明,雅靜。

  5,靜,品茶的環境要靜,這是進入茶藝境界的前提,茶道修養的環境。

  6.雅,是茶室的環境佈置,是精神愉快的條件。

  七、七條標準

  茶藝表演的好壞,通常有七條標準進行衡量和評判。

  1.表演。

  表演要自然、規範、熟練、優美。韻律舒展流暢與音樂相符。

  2.解說。

  解說詞與表演配合恰到好處,詞語使用恰當。聲音流暢、語言簡煉優美嫻熟,要用普通話。

  3.茶湯。

  所泡茶湯符合所用茶的茶湯標準。如紅茶紅豔透明,綠茶清澈碧綠等。

  4.搭配。

  服裝、服飾、髮型搭配是否合理美觀。茶具組合是否合理,與所表演的茶藝是否配套。茶具是否清潔衛生。

  5.交流。

  表演人員之間相互配合、協調,反映出整體的美感。

  6.音樂。

  所配的音樂要同表演的茶藝相協調。音量大小適中,要優美動聽。

  7.程式編排。

  整個表演自始至終的程式編排要科學合理,時間25分左右。

  八、八種展示

  茶道、茶藝表演要體現出八種展示。

  1.展示環境美。

  這是展示茶藝的環境,也是茶藝館的硬體。

  2.展示芳魁匯萃。

  這是眾多茶藝的展示,有名茶匯萃,才有茶藝繽紛。

  3.展示人性美。

  美是人的一種追求,對人性美更是如此。因此,茶藝小姐的容貌是很重要的,並不要都是美人,但一定要好看,大方,有內涵有味,或小家碧玉,或大家閨秀。

  4.展示茶具美。

  茶具配套組合,或砂,或陶,或瓷都顯示 出精美的特色。

  5.展示服裝美,

  不論是茶藝表演還是茶館的小姐都有一套合身美麗大方的服裝,顯示出茶藝職業服裝之美。

  6.展示語言美。

  不論是茶藝中的解說詞還是茶藝館的小姐用語,都象鶯歌燕語,娓娓動聽,顯示出語言美。

  7.展示音樂美。

  在茶藝中不論是清脆樂耳的琴聲,還是綿綿的禪樂,都使人陶醉,顯示出茶藝音樂之美。

  8.展示舞蹈美。

  在茶藝中那優美的舞姿,那柔滑輕鬆的手法都顯示出舞蹈、太極之美。

  茶藝茶水比例

  茶葉中的化學成分是組成茶葉色、香、味的物質基礎,其中多數能在沖泡過程中溶解於水,從而形成了茶湯的色澤、香氣和滋味。泡茶時,應根據不同茶類的特點,調整水的溫度,浸潤時間和茶葉的用量,從而使茶的香味、色澤、滋味得以充分的發揮。綜合起來,泡好一壺茶主要有四大要素:第一是茶水比例,第二是泡茶水溫,第三是浸泡時間,第四是沖泡次數。

  1.茶的品質:

  茶葉中各種物質在沸水中浸出的快慢與茶葉的老嫩和加工方法有關。氨基酸具有鮮爽的性質,因此茶葉中氨基酸含量多少直接影響著茶湯的鮮爽度。名優綠茶滋味之所以鮮爽、甘醇,主要是因為氨基酸的含量高和茶多酚的含量低。夏茶氨基酸的含量低而茶多酚的含量高,所以茶味苦澀。故有“春茶鮮、夏茶苦”的諺語。

  2.茶水比例:

  茶葉用量應根據不同的茶具、不同的茶葉等級而有所區別,一般而言,水多茶少,滋味淡薄;茶多水少,茶湯苦澀不爽。因此,細嫩的茶葉用量要多;較粗的茶葉,用量可少些,即所謂“細茶粗吃”“精茶細吃”。

  普通的紅、綠茶類***包括花茶***,可大致掌握在1克茶沖泡50~60毫升水。如果是200毫升的杯***壺***,那麼,放上3克左右的茶,沖水至七八成滿,就成了一杯濃淡適宜的茶湯。若飲用雲南普洱茶,則需放茶葉5~8克。

  烏龍茶因習慣濃飲,注重品味和聞香,故要湯少味濃,用茶量以茶葉與茶壺比例來確定,投茶量大致是茶壺容積的1/3至1/2。廣東潮、汕地區,投茶量達到茶壺容積的1/2至2/3 。

  茶、水的用量還與飲茶者的年齡、性別有關,大致說,中老年人比年輕人飲茶要濃,男性比女性飲茶要濃。如果飲茶者是老茶客或是體力勞動者,一般可以適量加大茶量;如果飲茶者是新茶客或是腦力勞動者,可以適量少放一些茶葉。

  一般來說,茶不可泡得太濃,因為濃茶有損胃氣,對脾胃虛寒者更甚,茶葉中含有鞣酸,太濃太多,可收縮消化黏膜,妨礙胃吸收,引起便祕和牙黃,同時,太濃的茶湯和太淡的茶湯不易體會出茶香嫩的味道。古人謂飲茶“寧淡勿濃”是有一定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