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基礎知識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樹的原產地在中國西南部的雲、貴、川一帶,唐代的陸羽在《茶經》中稱:“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提供給大家參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歡!

  ——茶樹

  一、茶樹的起源

  茶樹是多年生、木本、常綠植物,在植物分類系統中屬於屬於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山茶科,山茶屬,學名為camellia sinensis***L.*** O.Kuntze。全世界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屬380多種,我國就有15屬260多種,大多分佈在雲南、貴州、四川一帶。

  二、茶樹的型別

  《茶經·一之源》中描述茶樹的形態:“其樹如瓜蘆,葉如梔子,花如白薔薇,實如栟櫚,蒂如丁香,根如胡桃。”野生的茶樹是高大的喬木,《茶經》中“一尺兩尺乃至數十尺。其巴山陝川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

  在現在雲南的西南部還儲存著一些野生的大茶樹,如勐海縣的大黑山森林中1700年前的野生型八達茶樹王,瀾滄縣1000年左右樹齡的過渡型邦葳茶樹王和勐海縣樹齡800年左右的南糯山茶樹王,都是一些有力的實證,因此,茶樹按進化程度分就有野生型,過渡型和栽培型。茶樹在栽培和傳播過程中,由於緯度和氣候的變化,發生了變化,生長在西南地區多雨炎熱地帶的野生茶樹多數是樹冠高大,葉大如掌的喬木型大葉種,在一些比較寒冷的地區,則演變成比較耐旱、耐寒、樹冠矮小、樹葉較小的灌木型中小葉種,我們長江中下游地區種植的茶樹多屬此種。處於兩者之間的是半喬木型的大中葉種,現雲南西雙版納地區種植的多屬此列。

  由於茶樹芽葉內各種物質含量比例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茶樹適合製成不同的茶葉,分佈在雲南、海南的大葉種茶樹,由於茶多酚含量高,適合於製造紅茶;分佈在長江流域茶區的中小葉種茶樹,氨基酸含量相對較高,適合於製造綠茶;分佈在臺灣、廣東、福建的中葉種茶樹,一般適合於製造烏龍茶。

  三、茶樹的傳播

  茶樹的演化和傳播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是由原始的野生茶樹逐漸進化演變成現代的裁培型茶樹的,雲南現存的三種類型的茶樹王和不斷被發現的野生茶樹資源據研究考證後都證明了這一點。

  中國是最早種茶和最早喝茶的國家,是早的茶樹是在我國西南部的雲、貴、川一帶的原始森林中,世界各國的茶樹、種植的茶籽和栽培的茶葉及加工技術和品飲方法,甚至“茶”字的發音,都是直接或間接從中國傳去的。

  我國茶葉的外傳,最早外傳到日本,應始於漢代,有確切的文獻記載是在唐代。唐永貞元年,日本最澄禪師到中國天台山國清寺留學,回國時帶去茶樹的種子,栽於近江***今日本滋賀縣境內***的臺麓山。不久,空海和尚也多次來中國學習佛經,帶著茶籽回國試種。宋代,榮西和尚兩次來華留學,帶回茶籽廣為種植,使種茶成為日本農民的副業。同時他還用漢字撰寫了兩卷《吃茶養生記》,大力提倡喝茶,被譽為日本的陸羽。

  茶葉於公元4 世紀末5 世紀初佛教由中國傳入高麗中時,茶葉亦隨之傳和入朝鮮半島。到了唐代,朝鮮半島已開始種茶。

  茶葉傳到歐洲晚到16世紀,1517年,葡萄牙從中國帶回茶葉,幾十年後,由於公主凱瑟琳嗜好飲茶,她嫁給英皇查理二世後提倡皇家飲茶,帶動全國飲茶風氣。1714年到1729年中國茶葉大量進入英國倫敦市場,後來還形成在下午5 時飲茶吃點心的習慣,稱為“午後茶”或“五時茶”。

  英國還將茶葉轉運美洲殖民地,後又運銷到德國、法國、瑞典、丹麥、西班牙、匈牙利等國家。在美洲殖民地上,美洲移民為了抗議英國提高茶稅,在波士頓港口將英國茶船上的茶葉倒入海里,發生“波士頓傾茶事件”,引發一場戰爭,最終導致了美國的獨立。

  茶葉在17世紀初北傳俄羅斯,1618年,中國的使者帶了幾箱茶葉到俄國送給沙皇,飲茶就在俄國盛行起來。

  印度在1780年首次引種中國茶籽。1826年,印度尼西亞的華僑從中國引進茶種,奠定茶業基礎。

  1841年因咖啡遭受蟲災,錫蘭***今斯里蘭卡***開始引種中國茶樹。

  20世紀60年代,應非洲國家的要求,我國多次派出茶葉專家去西非的幾內亞、馬裡,西北非的摩洛哥等國指導種茶,非洲才真正有了茶葉栽培。

  ——茶葉

  一、茶葉的分類

  各類茶葉都是由茶葉鮮葉採摘後經過加工製成的。中國茶葉主要分為基本茶類和再加工

  茶類。基本茶類包括綠茶、紅茶、青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六大類;再加工茶類包括花茶、緊壓茶、萃取茶、果味茶、保健茶。

  ***一***綠茶

  屬不發酵茶類。以細嫩的茶樹新梢為原料,經高溫殺青、揉捻、乾燥等典型工藝製成,形成了綠茶“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等特點。按其乾燥和殺青方法不同,一般分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綠茶。綠茶中的“明前茶”、“雨前茶”指的是在清明和穀雨前採摘嫩芽細葉製成的綠茶,品質特別優良。

  綠茶是歷史最早的茶類,也是我國產量最大的茶類,產區主要分佈於浙江、安徽、江西等省。著名的品種有杭州的西湖龍井茶,江蘇的洞庭碧螺春,江西的廬山雲霧,安徽的太平猴魁和六安瓜片,河南的信陽毛尖等。

  ***二***紅茶

  屬全發酵茶類。以適宜製作本品的茶樹新芽葉為原料,經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等典型工藝過程精製而成。其湯色以紅色為主調,紅湯紅葉。根據加工工藝的不同,紅茶可分為小種紅茶***經過鬆柴煙燻後具有特殊的松煙香味***、工夫紅茶和紅碎茶。

  著名的紅茶品種有安徽的祁門紅茶、雲南的滇紅茶、江西的寧紅等。紅茶為我國第二大茶類。

  ***三***烏龍茶

  亦稱青茶,屬半發酵茶類,是我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特色的茶葉品類。烏龍茶的加工工藝是採摘具有一定成熟度的茶樹鮮葉,經晒青萎凋後進行多次搖青,然後高溫殺青、揉捻、乾燥而成。其工藝綜合了綠茶和紅茶的製法,因此品質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既有紅茶的甜醇,又有綠茶的清香,葉底具有“綠葉紅鑲邊”、“三紅七綠”的美譽。

  根據產地分,烏龍茶分為福建***又分為閩南烏龍和閩北烏龍***、廣東和臺灣三大產區,著名品種有:

  閩南的安溪鐵觀音、黃金桂、永春佛手等。

  閩北的巖茶如武夷大紅袍、鐵羅漢、水金龜、白雞冠、半天腰***稱五大名樅***,還有武夷肉桂、武夷水仙等。

  廣東的鳳凰單樅系列有宋種單樅、黃枝香單樅等。

  臺灣有凍頂烏龍、文山包種、金萱茶、梨山茶、白毫烏龍***又稱東方美人***等名品。

  烏龍茶的藥理作用,突出表現在分解脂肪,減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稱之為“美容茶”、“健美茶”。

  ***四***白茶

  白茶屬輕微發酵茶,是我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主要產區在福建省建陽、福鼎、政和、松溪等縣。

  白茶的製作工藝,一般分為萎凋和乾燥兩道工序,而其關鍵是在於萎凋。白茶製法的特點是既不破壞酶的活性,又不促進氧化作用,保持毫香,滋味鮮爽。主要品種有白牡丹、白毫銀針等。

  ***五***黃茶

  人們從炒青綠茶中發現,由於殺青揉捻後乾燥不足或不及時,葉色即變黃,經過不斷的研究和實踐,形成了另一種加工方法,於是產生了新的品類——黃茶。

  黃茶屬輕微發酵茶類,製作與綠茶有相似之處,不同點是多一道燜黃工序。這個燜黃過程是黃茶製法的主要特點,也是它同綠茶的基本區別。

  黃茶按鮮葉的嫩度和芽葉的大小,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三類。主要名品有湖南的君山銀針,安徽的霍山黃芽,四川的蒙頂黃芽等。

  ***六***黑茶

  是我國生產歷史十分悠久的特有茶類。在加工過程中,茶葉經渥堆發酵變黑,故稱黑茶。黑茶既可直接沖泡飲用,也可以壓制成緊壓茶***如各種磚茶***。主要產於湖南、湖北、四川、雲南和廣西等省和自治區。因以銷往邊疆地區為主,故以黑茶製成的緊壓茶又稱邊銷茶。

  黑茶中最具代表性是雲南的普洱茶。普洱茶產於雲南普洱及西雙版納、思茅等地,生產歷史十分悠久,在唐代就已有與康藏地區的普洱茶貿易了。普洱茶以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料,加工中有一道潑水堆積發酵的特殊工藝,使得成茶有一股獨特的陳香。具有降血脂、減肥、助消化、醒酒解毒等諸多功效,流行於許多國家和港澳臺地區,被稱為美容茶、減肥茶和益壽茶。用普洱茶蒸壓後可製成普洱沱茶,七子餅茶,普洱茶磚等。

  ***七***再加工茶類

  以基本茶類的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的原料經再加工而成的產品稱為再加工茶。包括花茶、緊壓茶、萃取茶、果味茶和藥用保健茶等,分別具有不同的品質風味和保健功效。

  花茶是由茶葉和香花拼和窨制而成,利用茶葉的吸附性,使茶葉吸收花香。窨制花茶的茶坯,主要是烘青綠茶及少量的細嫩炒青綠茶。加工時,將茶坯及正在吐香的鮮花一層層地間隔堆放,使茶葉吸收花香;待鮮花的香氣被吸盡後,再換新的鮮花按上法窨制。花茶香氣的高低,取決於所用鮮花的數量和窨制的次數,窨次越多,香氣越高。

  花茶種類主要有茉莉花茶、珠蘭花茶、白蘭花茶、玫瑰花茶、桂花茶等。花茶香氣濃郁,飲後給人以芬芳開竅的感覺,特別受到我國華北和東北地區人民的喜愛,還遠銷海外。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