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育學術論文

  在社會發展、教育觀念改變、國家的教育體制改革和大力發展素質教育的今天,美術教育在教育體系中的地位不斷提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素質教育下美術教育論文

  一、美術教育應如何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

  ***一***在美術教育的目標上注意強化審美意識的培養

  在傳統的美術教學理念當中,總是將繪畫技巧放在首位,相對而言沒有重視對學生審美方面的培養。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沒有自我個性,缺少欣賞美的心態和發掘美的眼光,充其量只是千篇一律的花匠。因此,美術教育應該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將培養審美情緒放在首位,多接受一些美好的事物。應該說,作為素質教育培養的重要組成方面,美術教育在塑造學生文化素養、提高審美能力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浩瀚的藝術作品當中,學生不但能夠體驗到異域風情,欣賞到各地的美好風光,更重要的是在“自然美”中欣賞到了人文美。只有在不斷地審美過程當中,才能在內心中形成、培養良好的審美動力和內心願望。這對學生今後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深遠意義。

  ***二***在美術教育中注重學生的能力和興趣的培養與發展

  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教育所培養的大中學生,他們身上的素質發展普遍是不均衡的。知識面比較狹窄,多數是書本上的知識。特別實在社會實踐能力方面和創造力方面都是比較薄弱的。因此在日常的美術教學當中,應當重視和強調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美術課程不僅是一門欣賞課程,更是一門重要的綜合性學科。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讓學生學會感受各種各樣的自然風光,讓學生從不同風格的美術作品中體會畫家的思維與情感過程,以此達到共鳴。藝術家為人類創造了一個絢麗多彩的藝術世界,而欣賞者能否進入到“物我兩忘”的審美境界,通過教師的淳淳善誘,教會學生通過美術欣賞獲得情感上的滿足與精神上的平衡。但這種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教師平時要教會學生多觀察、閱讀、欣賞,更需要在課堂教學中積累感性知識,瞭解美術的基礎知識,熟悉各類美術作品的不同特點與表現技巧。進而學會把握作品的意義和內容的方法,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在教學中要安排一些速寫、記憶畫、想像畫、創作畫練習,這都是培養學生形象記憶力與創造能力的好方式。形象記憶力的提高還可以促進思維能力及創造能力的發展。

  ***三***強化創造意識與創造能力的培養,提高審美素質的獨特性

  要不斷地推動美術向前發展,就必須持之以恆地創新,創造力也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目的和最終途徑。人腦的右半球決定了人類的創新力,而美術教育在訓練人類的右半球中,具有其他學科無可比擬的巨大優勢。經過科學性的訓練和不斷學習,不但可以使得持續性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且可以使得學生的認知能力上升到一個新層次。因此,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美術教學中的一個目的。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第一就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要想學生意識到創新所帶來的巨大價值,正所謂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只有創新,才能不斷地推到整個社會進步。有了創新意識之後,在通向創新的路上創新思維的訓練就能到了橋樑作用。正基於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當中就有必要進行鍼對性的創新思維訓練。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以及日常過程中的寫生、素描等各種針對性的課程訓練,學生各種創新性地思維和慾望就能夠不斷地被激發出來。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都有著各自蘊含的潛能和特質。要讓學生每個人都發揮出自己個潛能,就必須給他們提供創造和實踐的平臺。如果不給學生提供機會,那麼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只是一種空談。對於教師來說,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靈感和慾望,才能真正對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能加以運用。

  二、結語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髮展,我們正處在一個偉大的時代變革當中。不斷更新的價值觀念正在強有力地衝擊著我們,這對育人教育帶來了新的課題和挑戰。嚴謹枯燥的說教方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腳步,所謂的嚴格遵守紀律更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我們應該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將美術教育所包含的獨特美有機融合到有條不紊的紀律規範當中,這樣才能達到我們想要的目的。我們一定要充分利用美術教育的學科優勢,使美術教育在學校素質教育中發揮排頭兵作用。

  範文二:現代科技影響當代大學美術教育論文

  一、現代科技影響下的當代大學美術教育

  1.發揮大學美術教育的主體性價值功能

  當代大學美術教育的主體性功能主要集中在教育功能、認識功能和審美功能這樣三個方面的功能和作用。第一,就起大學美術教育的教育功能來說,“它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藝術教育承擔著開啟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創造力,使人的內心情感和諧發展的重任。”換一種方式說,美術教育必須要做到“以人為本”,即:以人的實際需要作為出發點和歸宿點,實現人之“主體性價值”。按照魯迅所說:“美術可以輔以道德,美術之目的,雖與道德不盡符,然其力足以淵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輔道德以為治。”總之,美術教育功能是陶冶人之情操,淨化人之心靈,讓人們的主體性價值得到積極地發展,從而努力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席勒語***”。在這裡,需要說明的是,人的主體性包括了兩個方面:首先人是實踐主題,其次人又是精神主體。所謂實踐主體,指的是人在實踐過程中,與實踐物件建立主客體的關係,人作為主體而存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行動,這時人是實踐的主體;所謂精神主體,指的是人在認識過程中與認識物件建立主客體關係,人作為主體而存在,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去認識的,這時人是精神主體。第二,就大學美術教育的認識功能來說,主要是指通過以藝術鑑賞為前提,去了解自然、認識歷史、把握現實、體悟人生、擴大人生視野,以便獲得智慧的啟迪和指導生活的價值,不斷向著新的意義攀升。第三,就大學美術教育的審美功能來說,它的目的首先不是為了獲取知識,也不是為了接受教育的思想,而是為了人之身心愉悅,或者換一種方式說,它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心身得到積極的休息,暫時擺脫外在社會的牽連,不與外在社會發生任何的功利瓜葛。因此,一件優秀的藝術作品呈現在人們面前的總是一個不與現實社會發生任何利害瓜葛的世界,可以使人擺脫生活的千瘡百孔,體驗不能經歷的冒險、不能得到慰藉。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切藝術的最初動機都莫過於此,當然,這也無疑構成了大學美術教育中主體性的作用和重要性。

  2.大學美術教育的主體創造性品格

  當代美術教育對於創造性品格的強調在很大程度上有著急功近利的情況,從這個立場出發,大學美術教育的創造性品格其主要體現在主體性的不斷超越,即:超越前人、超越同代人和超越自己。超越前人是大學美術教育的首要任務,也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整體所面對的任務,在他們的身後,是長長的過去,前人固然在教育方面有自己的創造,但過後卻成為了過去、成為了傳統。後起的美術教育工作者有權從傳統中吸取養料,但卻無法原本的模仿。所以,如果沒有對前人的觀點、理念和思想的創新,又何來進步,主體性的價值功能何以得到彰顯呢?超越同代人是要求我們加強教育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彼此之間相互學習,並藉以啟發靈感,激發主體意識的創造品格。所以,超越自己的是實現大學美術教育中主體性發揮的必要條件,也只有充分發揮大學美術教育的主體性價值功能,才能使大學美術教育的創造性價值和意義得到實現。

  二、結論

  現代科技對傳統美術教育帶來了如此巨大的衝擊和影響,但是現代教育依然離不開科技的運用。從藝術教育角度看,全新的教育方法能夠促使藝術手段培養的提高,使受教育者創作出有價值生命力的藝術作品。在這個過程中,如何解決高等美術教育的社會轉型與主體性的被遮蔽、主體性的價值功能以及主體性創造意識的品格三個問題,將成為美術教育者新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