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弟子曾參生平簡介

  曾子是孔子的真傳弟子,是春秋戰國時期有名的思想政治家,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孔子的弟子曾參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孔子的弟子曾參簡介

  曾子,名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南武城人,曾點之子,與父二人同拜孔子門下。

  曾子生於公元前505年,一共活了七十一歲,春秋魯國人。十六歲的時候認識了孔子,拜在其門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勤奮好學,孔子死後將衣缽傳給了曾子。他一生都在踐行著仁義禮智信的儒家觀點,被後世稱為宗聖先師。他提出齊家治國平天下,內外兼修。

  曾子的孝道主張對華夏子孫的價值觀產生了積極影響,並且具有社會意義和實用意義。是現如今建立和諧社會思想的源頭,他參與編纂了《論語》,並且自己主編了《孝經》,後人為了紀念他的成就為他建了宗聖廟堂,地位幾乎與孔廟齊平,讀書人經常前去祭拜。

  曾子喜歡讀書,雖然家境貧寒,但是他還是艱苦學習,跟隨父親讀了很多聖賢書。他十六歲的時候拜在孔子門下,曾子23歲的時候,顏回病故,曾子成了孔子最主要的學生,陪他出門遊學。沒過幾年,孔子也病故,死前將孫子子思託付給了曾子。

  三十歲的時候,守孝期滿,孔子門下人認為曾子具有孔子的品質,紛紛來請他接替師傅的位置。但是曾子沒有同意,他認為孔子的光環就像太陽,他就是一個螢火蟲,怎麼能因為樣貌相似就妄加揣測。

  曾子特別孝順,在母親和父親死後堅持為他們服喪,經常哭的昏過去,水米不打牙,內心充滿悲痛。他認為自己的生命是父母給的,就要恭恭敬敬的服侍,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曾子的主要思想

  曾子繼承了孔子的思想,雖然曾子天分並不高,但是曾子很有毅力,一直苦心鑽研著孔子的學說,尤其是後來孔子去世之後,曾子一人經歷著艱難的生活,體會著孔子的學術,結合自己的人生閱歷,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主張。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以仁為基礎,以政治為核心,以禮為外在規範,曾子也深受影響,但是因為人生經歷的不同,曾子的思想主張還是有著不同之處。首先是曾子不屈服於權貴勢力的品德,雖然曾子曾經做過官,但是曾子一生他還是一個恪守本心,不苟且屈從於權貴勢力的君子,孟子曾經說過:“士不可以不弘毅”單從這種以天下大勢為己任,臨危不改其志的豪放的思想,就可以得知孟子絕不是那種為了權勢利益苟合於權貴的人。對於曾子而言,沒有什麼會比“道義”、“大志”更加重要,在者面前,就連生命利益都可以不顧,那麼區區的官位財富算的了什麼呢?

  曾子的政治思想中最重要的就是正心誠意,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孟子通過人生的諸多階段的追求,從個人的修養到政治上的需求,完成了一個嚴謹的政治體系,是後來的儒家學子一生的政治生活的體現。其中孟子思想中和前人不同的就是以民為本的政治思想,孟子認為一個

  在治理國家中最重要的是要以人為本,必須時刻注意到人民的需求。而且孟子特別的強調了人的地位,認為人的存在是天地之間最為尊貴的。

  曾子衣蔽衣以耕故事

  曾子不只是很重信義,而且還甘於平淡,能夠不為外物所動,堅守著自己的道義。據說有一次曾子穿著破舊的衣服在田地裡勞作,魯國的國君知道曾子的生活如此貧困就讓使者前去,送一座城邑給曾子,希望曾子能夠藉此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環境,但是曾子推辭了,連著兩次,使者就問曾子:“這是魯國君白送給您的,您為什麼不要呢?”

  曾子就告訴使者說:“我聽說拿了人的東西,就會害怕得罪送東西的人,送別人東西的人會有一種優越感,而現在魯國君送我一座城池,都不對我顯露出驕縱的神色,我怎麼敢接受呢?”於是曾子最後都沒有接受。

  曾子的話並不是諷刺魯國君,只是認為自己對於魯國並沒有什麼功勞,怎麼能就這樣接受魯國君的饋贈呢,如果只是親友之間的正常往來,曾子必定不會拒絕,但是這樣突然的贈送城池這樣的大饋贈,讓曾子怎麼能放心的收下呢,這個故事告誡了後來人應該要堅守自己的道義,不能隨便接受別人的饋贈。

  曾子是春秋戰國時期有名的儒家大師,他在中國文化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曾子不只是對於學問很有研究,自己的品性更是傑出,他尤其推崇言行一致,所以才會在妻子說出要殺豬之後就果斷的把豬給殺了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且曾子安與貧困,能守清貧,在魯國君要贈與他城邑的時候曾子斷然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