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孫皓生平簡介

  孫皓,三國時代吳國人,身份尊貴無比,乃是吳國的第四代君主。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孫皓生平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孫皓生平簡介

  孫皓,字元宗,《冊府元龜》中則說他字元景,也有說他名彭祖,字皓宗的,孫皓是吳大帝孫權的孫子,父親是南陽王孫和。

  孫皓之父孫和原為太子,但遭到全公主孫魯班等人的陷害而被廢為南陽王,遷居長沙。孫權死後,其幼子孫亮繼位,孫和的妃子張氏的舅舅諸葛恪執掌朝政,後諸葛恪被孫峻誅殺,孫和也被孫峻流放並賜死。後孫亮被孫綝廢黜,孫休登基為帝,將孫皓封為烏程侯,遷居烏程。

  公元264年,孫休去世,彼時蜀漢剛滅,交阯又發生了叛亂,孫休的兒子都還年幼,不足以擔當大任,於是朝臣們商議迎立一個較為年長的君主,在萬彧、濮陽興、張布的推薦下,孫皓被擁立為帝。

  孫皓即位後,將父親孫和追諡為“文皇帝”,尊母親何氏為皇太后。在位初期,孫皓下令要撫卹百姓,並開倉賑濟貧民,減少宮女,還放生了宮中多餘的奇珍異獸,博得了一片好評。但是很快,孫皓就變得殘暴無比,貪圖酒色,還殺了擁立自己的濮陽興和張布,將都城遷到了武昌,大興土木。因為孫皓的荒淫,吳國的國庫很快被掏空,又因他濫殺無辜,其在位後期已經民心盡失,眾叛親離,成了孤家寡人。

  公元265年,魏國曹奐禪位,司馬炎登基為帝,建立了西晉。公元268年,孫皓向西晉發起進攻,最終以失敗告終,次年,孫皓派人剿滅了交阯叛軍,並再次北征。在取得一些成績後,孫皓開始自傲,窮兵黷武,更加殘暴。終於公元280年,江東的防線被瓦解,孫皓便效仿劉禪投降晉軍,東吳至此滅亡。

  吳國滅亡後,孫皓被送到了洛陽,晉武帝司馬炎將他封為歸命侯。公元284年,孫皓四十二歲,在洛陽病逝。

  孫皓由明君變成了瘋子

  孫皓從其叔父手中接過君主之位時,正值剛行完弱冠之禮,長大成人之際,年齡為二十二歲。一個人的一生隨著年齡的變化,性格是會有一定變化的,接下來就分別來看看各個年齡層次的主要性格體現,希望從中找尋到一定的規律,可以歸納出孫皓性情大變之原因。

  一個人的一生可以分為學習期、創業期、成熟期、衰退期四個時期。那麼這四個時期的年齡劃分,可以以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進行劃分。也就是說第一個時期,學習期是一個人的弱冠之年前,那時候主要以學習為主,心無旁騖。第二個時期,創業期是一個人的而立之年來衡量的,而立之年以前,正值是抱負施展之時,初生牛犢,不怕吃苦不怕勞累,只希望完成給自己設定下的目標。而立之年後,人就會變得懶散墮落,貪圖享樂。當一個人到了不惑之年,那麼也就將所有看淡了看開了,心中的執念也就慢慢消散了。

  孫皓的性格轉變正好是介於而立之年這樣的一個時間段,三十歲前的孫皓希望達成自己的抱負,治理好吳國,所以他努力的去成為一個好的君主,仁愛、明智、賞罰分明,處處都彰顯出一個明君的行為作風。

  但當孫皓過了而立之年後,便開始覺得治國不過如此,沒有新奇感開始覺得枯燥無味,便希望獵奇享樂,性格開始變得暴虐,冷血,無情,殘酷。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使得孫皓性格發生巨大轉變,從而使得吳國提前亡了國。

  孫皓為何對司馬炎口出狂言

  孫皓,吳國在他的手上被滅了國,但是當孫皓面對晉國皇帝司馬炎時,居然還敢口出狂言,聲稱自己在吳國也同樣設了一個位置給司馬炎,等待著有朝一日,當吳國滅了晉國,便將那個位置賜予司馬炎。孫皓憑藉什麼資本敢於如此不知天高地厚呢?

  從正史中縱觀孫皓的性格,可以說對他既感到可恨,但同時又何嘗不為他感到可嘆呢!

  本來是一個好好的有為青年,勵志君主,奈何卻淪為賊人,不務正業,不求上進。從賢明之主君頃刻之間變為地獄使者,兩者的差別之大,真是讓人無所適從。

  假設孫皓從未轉變過,他一直能夠施行良政,任用賢臣,寬待百姓,那麼吳國也未嘗一定會輸於晉國,兩者相爭,鹿死誰手不到最後一刻又何嘗能夠得知呢。

  但,孫皓就輸在他的轉變上,輸在他的懶散和沉迷上,他將社稷做了他的賭注,最後輸的一敗塗地,倒是到了真正認輸的那一刻,他反而豁然了,他奉勸賢臣們不需要為吳國做最後的亡命之搏,如果晉國有能力還是歸順於晉國吧。

  孫皓對司馬炎的那些不恭的話語並不能顯現出他不怕死,有骨節有節操的君主氣節。相反地,只是因為孫皓後期已經殘暴慣了,如果看人不順眼便挖掉此人的眼睛,這些酷刑對於孫皓來說就像是小兒過家家酒般的稀鬆平常,所以當晉帝司馬炎說出那些譏諷孫皓的話時,孫皓下意識的就是反駁,因為這已經是他的一種潛意識反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