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語文鄭和遠航教及教學反思

  一份良好的語文教案是語文教師把所學教育理論與自己的教學實踐相結合創造出的成果!以下便是小編為大家所帶來的五年級下冊語文鄭和遠航教案,希望各位會喜歡!

  北京版五年級下冊語文鄭和遠航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認讀6個字

  能力目標

  能夠結合課文內容和收集到的材料,理解重點段落的意思。

  思品目標

  瞭解鄭和首次遠航的壯觀景象,產生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瞭解鄭和首次遠航的壯觀景象,產生民族自豪感。

  教學難點:

  瞭解鄭和首次遠航的壯觀景象,產生民族自豪感。

  查閱資料:

  收集整理鄭和航海資料,瞭解當時的歷史文化背景。

  一、揭題匯入

  世界上有許多著名的航海專家,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麥哲倫環球航行,而在中國的明朝也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他的名字叫鄭和。出示

  鄭和,明朝宦官。本姓馬,小字三保。回族,雲南昆陽洲人。祖與父都到過伊斯蘭教聖地麥加,幼時就對外洋情況有所瞭解。明初入宮做宦官,從燕王起兵,賜姓鄭,任內官監太監。1405年率艦隊通使“西洋”***當時稱加裡曼丹至非洲之間的海洋為西洋。***兩年而返。

  今天我們就去看看600多年前鄭和遠航的一幕。板書:鄭和遠航

  二、檢查自學效果。

  1.認讀生字:監 炫 載 ***讀四聲***韁***與“疆 僵”區別***

  2.出示詞語:派遣 巨集大 炫耀 威脅 呼嘯 咆哮 襲擊

  名揚海外 鎮定自若 化險為夷 嚴陣以待

  自讀,指名讀;藉助工具書理解意思;任選一個或幾個造句;齊讀詞語。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正音。

  4.討論分段。

  5.同座位互讀全文。

  三、學習課文

  1.出示自學提示

  默讀課文,思考:鄭和下西洋是中國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首次壯舉,作者是從哪幾方面向我們進行介紹的?邊讀邊作簡要的批註,記下自己的心得和不懂的問題。

  生讀畫後自主交流,師巡視點撥,首次:第一次 壯舉:“壯”在哪裡?

  2.誰能概括的說一說?從哪幾方面看出是“壯舉”?指名回答。

  學生結合1—6自然段的內容談理解。

  ***鄭和首航比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環球航行早了100多年,其規模之大,時間之長,範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

  如:隨行的有水手、翻譯、醫生、護船的兵士等,共27000多人;200多艘船隻整齊地停靠在碼頭邊,其中寶船60多艘;

  每艘寶船長150米,寬60米,有10多層樓房那麼高。每條船上有9根桅杆和12面風帆,可以乘坐1000多人,需有二三百人駕駛。

  船上配備著航海羅盤等當時最先進的儀器。緊挨著寶船的還有許多戰船、糧船和水船。

  ……

  3.為什麼要有這個“壯舉”?***即為什麼要遠航?***鄭和遠航有什麼意義?

  自由讀課文,想一想,畫一畫。指名回答。

  你對鄭和遠航怎樣認識?

  引導學生這樣回答:我認為鄭和遠航開闊了中國人民的眼界,這可以從6自然段看出“鄭和率領船隊出洋7次,前後一共到過30多個國家……”

  再如:鄭和首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範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這可以從課文的2自然段看出,課文是這樣說的……還可以從課文的4自然段看出,課文是這樣說的……

  師在學生回答時,隨機出示補充文字資料。***西方學者稱:只有舉世無雙的特混艦隊才能遠航非洲;鄭和艦隊——集先進科技之大成;鄭和艦隊軍事建制 整軍行動優於商船;艦隊規模龐大 帥艦甲板有足球場大;當代10大航海科技鄭和艦隊擁有2項;《鄭和航海圖》代表當時最先進技術;哥倫布、麥哲倫只有幾條船、百十名水手 百年後海上列強打破鄭和神話等等。***

  四、回顧全文

  1.鄭和率領船隊出洋7次,為什麼略寫其餘六次的遠航?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2.為什麼直到現在,有關國家還流傳著三保太監下西洋的故事?

  3.鄭和在眾人的歡呼聲中“揚帆起航”,途中和各國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戰勝凶險”,真是令人回味無窮。今天,我們讀到這幾百年前激動人心的一幕幕,由衷地為以鄭和為代表的中國古代人民的開拓、探索精神而感到自豪。

  五、作業

  感情朗讀課文;查閱鄭和遠航相關資料;瞭解祖國航海事業的發展情況。

  鄭和遠航教學反思

  一、倒敘入手,直奔中心。

  “鄭和遠航,規模之大,時間之長,範圍之廣,達到了當時世界航海事業的頂峰。它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也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鄭和出使,促進了我國和亞非許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直到現在,有關國家還流傳著三保太監下西洋的故事。”這段課文,正是本文的重點和中心所在。我先請學生自己讀讀這段文字,想想有什麼問題。學生讀題後,紛紛提出了“鄭和遠航,規模到底有多大?”、“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鄭和遠航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頑強的探索精神?”……等有價值的問題,這些問題中比較容易的,就馬上解決掉。選擇一些有探索意義的問題作為本堂課要研究的重點。學生帶著問題學習課文,有了明確的目的性。而且因為這些問題來源於學生自己,所以激發起了他們的探索慾望,為後面的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學習氛圍。

  二、巧搭舞臺,放飛想象

  在教學中,十分注意創造意境,巧搭舞臺說的舞臺,給學生提供放飛想象的空間。拓展學生的視野,給他們提供口語表達的機會,並以此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比如,當教到鄭和船隊出發時的壯觀場面時,讓學生說一說:“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麼呢?”當教到鄭和船隊在遠航中遇到了許多艱難險阻時,請同學們說一說:“他們還可能遇到了什麼情況呢?”……新課程理念認為,應該從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出發設計教學。因此,到結束課程時為學生設計了實際解決問題的體驗課題。把學生的練習引向國家、社會、群體、個人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