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的功效作用以及配伍應用

  麻黃作為一種傳統中藥材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應用歷史,而且在中醫上的應用一直很廣泛,那麼麻黃的功效作用究竟有哪些呢?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麻黃的功效作用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麻黃的功效作用

  發汗解表

  麻黃輕揚上達,性溫辛散,善於宣肺氣,開腠理,透毛竅,散風寒,常用於外感風寒,表實無汗者。

  宣肺平喘

  麻黃辛溫則入肺經,宣暢肺氣,溫散肺寒。常用於風寒咳嗽,哮喘等證。

  利水消腫

  麻黃辛溫,入肺,膀胱二經。肺為水之上源,宣降肺氣,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因而有利尿消腫之功效。

  散寒通痺

  麻黃辛散溫通,《藥性論》:“治身上毒風頑痺,皮肉不仁。”《日華子諸家本草》又言:“麻黃能調血脈,開毛孔面板。”《神農本草經百種錄》提出:麻黃 “輕陽上達,無氣無味,乃氣味中又最輕者,故能透出面板毛孔之外,又能深入凝痰停血之中,凡藥力所不能到之處,此能無微不至,較之氣雄力厚者其力更大。”故宋、金、元、明、清以來,本品用作佐使藥,廣泛用於治療風寒溼痺,面板疾患,癰疽腫痛,損傷瘀腫等證。內服外用皆可。

  麻黃的配伍應用

  配桂枝

  宣衛氣,解肌發表;通血脈,溫經散寒。《本草思辨錄》曰:“桂枝者,所以補麻黃之不足也。麻黃世榮衛之邪,桂枝調榮衛之氣;桂枝得麻黃,不至羈汗;麻黃得佳枝,即能節汗;二者合而正不傷受,此麻桂並用之方皆然。”

  配杏仁

  能宣肺氣,散風寒而平喘。《藥品化義》曰:‘若四時感冒風寒,閉塞肺氣,咳嗽聲啞,或鼻塞胸滿.或喘急痰多,用入三拗湯以發散肺邪,奏功甚捷,若小孩疹子,當能散熱邪,以此同杏仁,發表清肺,大有功效。。

  配白朮

  麻黃宣通肺氣,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白朮鍵脾燥溼,以土製水,助運中焦,輸布水溼。二藥合用,發汗解表,散寒祛溼。《傷寒論》越婢加術湯,即以麻黃配白朮,治“溼家身煩疼”。

  配石膏

  麻黃石膏互伍,麻黃辛溫,石膏大寒,重用石膏,輕用麻黃,寒熱對消,麻黃只用其辛,而不用其溫,合為辛涼宣洩,清肺平喘之治。這與麻黃配桂枝,麻黃杏仁治風寒咳嗽者,則有寒熱之不同。《本草經疏》曰: ‘麻黃得石膏,則發散不猛。”

  配附子

  治素體陽虛,復外傷風寒,僅用麻黃開腠,而無附子以固元陽,則有大汗亡陽之虞,唯附子與麻黃並用,則寒邪雖散,而陽不亡。《本草綱目》曰:“少陰病發熱脈沉,有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少陰與太陽為表裡,乃趙嗣真所謂熱附配麻黃,補中有發也。”

  配細辛

  治太陽少陰兩感證。用麻黃髮太陽之表熱,細辛散少陰之浮熱,相須為用,一汗而解。《本草思辨錄》曰:“細辛佐麻黃而在行,是為一專一普。麻黃驅陰邪,發陽氣,不僅入少陰而用甚普細辛則色黑入腎,赤入心***或雲赤黑,或雲深紫,紫即赤黑相兼之色也***,一莖直上,氣味辛烈,故其破少陰之寒凝,銳而能專。”

  配熟地

  熟地滋腎,溫補營血,麻黃辛溫,善於發表。熟地與麻黃同用,如《外科全生集》陽和湯,熟地與麻黃相伍,則麻黃隨熟地而走,麻黃之辛,辛能通滯麻黃之溫,溫能散寒。主治陰疽寒凝之證。如貼骨疽;脫疽,流注,痰核,鶴眼風等,一以溫補營血不足;一以解散陰凝寒痰,使其陰破陽回,寒消痰化。《王化醫存》曰:“麻黃少同熟地多,但開腠理而不滯不汗。”

  麻黃根的藥用附方

  1、治諸虛不足,及新病暴虛,津液不固,體常自汗,夜臥即甚,久而不止,羸瘠枯瘦,心忪驚惕,短氣煩倦:黃芪***去苗、土***、麻黃根***洗***、牡蠣***米泔浸,刷去土,火燒通赤***各一兩。上三味,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小麥百餘粒,同煎至八分,去滓熱服,日二服,不拘時候。***《局方》牡蠣散***

  2、治虛汗無度:麻黃根、黃芪等分。為末,飛麵糊,作丸梧子大。每用浮麥湯下百丸,以止為度。***《談野翁試驗方》***

  3、治產後虛汗不止:當歸一兩***銼,微妙***,麻黃根二兩,黃芪一兩***銼***。上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聖惠方》麻黃根散***

  4、治腎勞熱,陰囊生瘡:麻黃根、石硫黃各三兩,米粉五合。上三味治下篩,安絮如常用粉法搭瘡上,粉溼,更搭之。***《千金方》麻黃根粉***

  麻黃與麻黃根的區別

  麻黃與麻黃根雖然同出一種植物,但二者功效相反,早在《本草綱目》述“麻黃髮汗之氣,駛不能御,而根節止汗。”麻黃為辛溫解表藥,性味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功效發汗、平喘、利尿,主要應用於:

  ①外表風寒表實證;

  ②肺氣壅遏的咳喘證;

  ③水腫兼有表證者。而麻黃根為收澀藥,性味甘、平,歸肺經,功效止汗,主要用於自汗,盜汗。所以,在用藥時不可混淆。

​猜你感興趣:

1.如何鑑別中藥麻黃

2.麻黃附子甘草湯有什麼用

3.麻黃有什麼藥用歷史及用途

4.中藥桔梗的功效與作用 

5.麻黃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