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的功效作用和配伍應用

  麻黃為麻黃科值物草麻黃、木賊麻黃或中麻黃的草莖質,作為一種傳統中藥材,它自然也有很多的功效作用。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麻黃的功效作用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麻黃的功效作用

  發汗解表

  麻黃輕揚上達,性溫辛散,善於宣肺氣,開腠理,透毛竅,散風寒,常用於外感風寒,表實無汗者。

  宣肺平喘

  麻黃辛溫則入肺經,宣暢肺氣,溫散肺寒。常用於風寒咳嗽,哮喘等證。

  利水消腫

  麻黃辛溫,入肺,膀胱二經。肺為水之上源,宣降肺氣,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因而有利尿消腫之功效。

  散寒通痺

  麻黃辛散溫通,《藥性論》:“治身上毒風頑痺,皮肉不仁。”《日華子諸家本草》又言:“麻黃能調血脈,開毛孔面板。”《神農本草經百種錄》提出:麻黃 “輕陽上達,無氣無味,乃氣味中又最輕者,故能透出面板毛孔之外,又能深入凝痰停血之中,凡藥力所不能到之處,此能無微不至,較之氣雄力厚者其力更大。”故宋、金、元、明、清以來,本品用作佐使藥,廣泛用於治療風寒溼痺,面板疾患,癰疽腫痛,損傷瘀腫等證。內服外用皆可。

  抗過敏

  亦可用於蕁麻疹;區域性作用,能使鼻粘膜血管收縮,故可治療鼻炎;對骨骼肌有抗疲勞作用,能促進被箭毒所抑制的神經肌肉間的傳導,可用於重症肌無力的治療;還可引起高血糖,但其作用較弱而不恆定。水提取物有抗過敏作用,麻黃有抑制致敏物質釋放的作用。麻杏石甘湯能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抑制致敏豚鼠腸管組胺的釋放,緩解腸管的運動。因而臨床使用麻杏石甘湯治療過敏性、變態反應性疾病有效。

  抗炎

  麻黃多種生物鹼對足跖炎症性水腫有抑制作用。麻黃提取物對實驗性炎症有抗炎作用。麻黃所含白飛燕草苷元對實驗性關節炎有抑制作用。

  鎮痛

  麻黃鹼有中樞性鎮痛作用,並可顯著增強***的鎮痛作用。

  抗菌、抗病毒

  麻黃揮發油對流感病毒***亞州甲型AR8***有抑制作用,用揮發油給鼠作治療流感實驗,平均存活期顯著增加,平均肺損傷顯著減低,有一定治療效能。水煎劑和麻黃揮發油對多種細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對亞洲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對小鼠感染甲型流感病毒PR8株有治療作用。

  解熱、發汗

  麻黃揮發油對兔人工發熱有解熱作用,以萜鬆醇的降溫作用更為明顯。

  麻黃生物鹼不能誘發出汗。麻黃湯對大鼠發熱有解熱作用,並能引起汗腺分泌而發汗。證實了古人的觀察,單用麻黃並不發汗,麻黃與桂枝同用才能發汗。 麻杏石甘湯對兔發熱有解熱作用。實驗證明,對於用消毒牛乳引起人工發熱的家兔,麻黃揮發油乳劑有解熱作用。但麻黃揮發油對於面板的粘膜均有較強的刺激作用。

  對心臟的作用

  麻黃所含的麻黃鹼的結構和藥理作用均與腎上腺素有相似之處,能使心肌收縮增強,心輸出率增加,心率加快,甚至心律紊亂。

  降壓作用

  麻黃主要生物鹼能引起血壓升高,收縮壓和舒張壓都能上升。麻黃次鹼和揮發油有擴張血管和降壓作用。

  麻黃的配伍應用

  配桂枝

  宣衛氣,解肌發表;通血脈,溫經散寒。《本草思辨錄》曰:“桂枝者,所以補麻黃之不足也。麻黃世榮衛之邪,桂枝調榮衛之氣;桂枝得麻黃,不至羈汗;麻黃得佳枝,即能節汗;二者合而正不傷受,此麻桂並用之方皆然。”

  配杏仁

  能宣肺氣,散風寒而平喘。《藥品化義》曰:‘若四時感冒風寒,閉塞肺氣,咳嗽聲啞,或鼻塞胸滿.或喘急痰多,用入三拗湯以發散肺邪,奏功甚捷,若小孩疹子,當能散熱邪,以此同杏仁,發表清肺,大有功效。。

  配白朮

  麻黃宣通肺氣,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白朮鍵脾燥溼,以土製水,助運中焦,輸布水溼。二藥合用,發汗解表,散寒祛溼。《傷寒論》越婢加術湯,即以麻黃配白朮,治“溼家身煩疼”。

  配石膏

  麻黃石膏互伍,麻黃辛溫,石膏大寒,重用石膏,輕用麻黃,寒熱對消,麻黃只用其辛,而不用其溫,合為辛涼宣洩,清肺平喘之治。這與麻黃配桂枝,麻黃杏仁治風寒咳嗽者,則有寒熱之不同。《本草經疏》曰: ‘麻黃得石膏,則發散不猛。”

  配附子

  治素體陽虛,復外傷風寒,僅用麻黃開腠,而無附子以固元陽,則有大汗亡陽之虞,唯附子與麻黃並用,則寒邪雖散,而陽不亡。《本草綱目》曰:“少陰病發熱脈沉,有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少陰與太陽為表裡,乃趙嗣真所謂熱附配麻黃,補中有發也。”

  配細辛

  治太陽少陰兩感證。用麻黃髮太陽之表熱,細辛散少陰之浮熱,相須為用,一汗而解。《本草思辨錄》曰:“細辛佐麻黃而在行,是為一專一普。麻黃驅陰邪,發陽氣,不僅入少陰而用甚普細辛則色黑入腎,赤入心***或雲赤黑,或雲深紫,紫即赤黑相兼之色也***,一莖直上,氣味辛烈,故其破少陰之寒凝,銳而能專。”

  配熟地

  熟地滋腎,溫補營血,麻黃辛溫,善於發表。熟地與麻黃同用,如《外科全生集》陽和湯,熟地與麻黃相伍,則麻黃隨熟地而走,麻黃之辛,辛能通滯麻黃之溫,溫能散寒。主治陰疽寒凝之證。如貼骨疽;脫疽,流注,痰核,鶴眼風等,一以溫補營血不足;一以解散陰凝寒痰,使其陰破陽回,寒消痰化。《王化醫存》曰:“麻黃少同熟地多,但開腠理而不滯不汗。”

  麻黃的名字由來

  相傳,從前有一個賣藥的老人,收了一個徒弟。剛學了一年半載,徒弟就驕傲自滿起來,言行狂妄,有時還把賣藥的錢偷偷地花掉。師傅三番五次地勸說,卻終究無濟於事。後來,師傅就對徒弟說:“你現在可以另立門戶了,收拾一下行李,走吧。”徒弟聽了,傲慢地說:“如果師傅再沒有什麼可教的,我馬上就走,保證在江湖上闖出個名堂來。”師傅難過地提醒道:“還有一種草藥,你不能隨便賣給人吃,病情辨別不清,吃了就會出問題的。”

  徒弟聽了,不以為然地問道:“什麼草藥?”

  師傅說:“是無葉草。”

  徒弟滿不在乎地問:“這藥怎麼啦?”

  師傅語重心長地說:“這種草藥的根和莖用處不同,有四句話你要牢記:發汗用莖,止汗用根;一朝弄錯,就會死人。千萬記住。”

  徒弟不耐煩地點點頭,全當成耳邊風,壓根兒就沒有放在心上。

  此後,徒弟分手,各自賣藥。師傅不在跟前,徒弟的膽子更大了,認識的雖不多,卻什麼藥都敢用,沒過幾天,就忘記了師傅的叮囑,用無葉草治死了一個病人。死者家屬哪能善罷干休,就把他告到官府裡。一經審問,他便把師傅供了出來。差役傳來師傅,責問道:“你是怎麼教徒弟的?讓他用無葉草把人治死了!”師傅便如實把情況說了一遍。

  縣官又問徒弟:“你還記得那四句話嗎”徒弟想了想說:“記得。”“官接著問他:”病人有汗無汗?你用什麼藥治?“徒弟說:”病人渾身出虛汗,我用無葉草的莖治。“縣官大怒,訓斥道:”你這庸醫,簡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虛汗,你還用發汗藥,怎能不治死人?你為什麼不牢記師傅的話?“於是,縣官傳令,將徒弟打四十大板,又叛坐牢三年,師傅則無罪釋放。

  徒弟出獄後,找到師傅,痛哭流涕,承認錯誤,並決定痛改前非。師傅原諒了他,並繼續耐心地傳他以醫道。因無葉草使他闖過大禍,惹過麻煩,所以,他就把無葉草叫”麻煩草“。後來,又因為無葉草的根是黃色的,故又改名叫”麻黃“。

猜你感興趣:

1.如何鑑別中藥麻黃

2.麻黃附子甘草湯有什麼用

3.麻黃有什麼藥用歷史及用途

4.中藥桔梗的功效與作用 

5.麻黃的介紹中藥

6.當歸的四大養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