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地黃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

  熟地黃,中藥名,又名熟地。經炮製後,藥性由微寒轉微溫,補益性增強。功效顯著。下面是小編和大家一起分享熟地黃的作用及相關內容,歡迎閱讀。

  熟地黃的功效

  性味歸經:甘,微溫。歸肝、腎經。 功能主治: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用於肝腎陰虛,腰膝痠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眩暈,耳鳴,鬚髮早白。 生地黃加黃酒拌蒸至內外色黑、油潤,或直接蒸至黑潤而成。簡稱熟地。切厚片用。

  熟地黃的作用

  味甘,性微溫。能補血滋陰,補益精髓。用於血虛,面色萎黃,眩暈心悸;血虛,月經不調,崩漏失血;陰虛內熱,骨蒸潮熱,盜汗;腎陰虛,消渴口乾;肝腎兩虛、精血不足,腰膝痠軟,眩暈耳鳴,鬚髮早白。單用,或與當歸配伍燉雞,用於血虛證或月經不調;配黃芪、山藥、天冬,煎湯飲,用於消渴***糖尿病***;配枸杞子、菟絲子、覆盆子浸酒,用以補虛抗衰。一日可用15~30g。用法與注意與生地黃相似。

  熟地黃食用方法:熟地酒

  熟地黃60克,枸杞子30克,白酒1000毫升。將熟地黃、枸杞子洗淨,乾燥,切碎,裝入紗布袋內,紮緊袋口,置於瓷壇內, 加入白酒,密封壇口。每日振搖1次,7天后改為每週1次。浸泡20天后飲用。服完後,藥渣可再加白酒500克,浸泡15天后飲用。每次15毫 升,1日2次。功用補血養陰,滋腎益精。適用於精血不足、健忘、脫髮、腰膝痠軟等。

  熟地黃食用方法:熟地補血湯

  熟地黃15克,當歸12克,白芍藥10克,雞血藤15克。將以上四味補藥洗淨,加入清水,浸漬2小時,煎煮40分鐘,取汁 溫服。藥渣再加清水,煎煮30分鐘,取汁再服。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功用補益精血,滋養肝腎。適用於血虛心悸、頭暈、目眩、閉 經、面色無華等。

  熟地黃食用方法:二地膏

  熟地黃500克,乾地黃500克,蜂蜜1000克。將熟地黃、乾地黃洗淨,切碎,一併放入砂鍋內,加入清水浸漬12小時。分別加 水煎煮3次,第1次3小時,第2、3次各2小時,分次濾取藥液,合併濾液,用文火煎熬至膏狀。再加入蜂蜜調勻,用文火濃縮成膏。每次 15克,1日2次,白開水化服。功用滋陰涼血,補血生血。適用於精血虧虛、形體消瘦、腰脊酸楚、腳軟乏力等。

  熟地黃食用方法:熟地黃燉烏雞

  材料:熟地黃25克、烏雞1只、豬瘦肉100克、生薑3片。

  烹製:烏雞宰洗淨,去髒雜和尾部;豬瘦肉洗淨。一起與熟地黃、生薑下燉盅,加冷開水1500毫升***約6碗量***,加蓋隔水燉2個半小時便可。為3~4人量。

  熟地黃食用方法:歸黨熟地羊肉湯

  原材料:當歸15克、黨蔘20克、熟地15克、生薑20克、羊肉300克

  烹製方法:

  將當歸、熟地、黨蔘用水稍浸洗,生薑切片;羊肉切塊,置沸水中稍滾片刻,再洗淨,焯水。將所有食材、藥材與生薑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煲沸後,改為小火煲1.5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即可食用。

  藥膳功效:

  本藥膳中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生肌健骨、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於血虛萎黃、心悸暈眩、月經不調、閉經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祕、風溼痺痛等症。而熟地則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作用,配合補中益氣的黨蔘、溫中暖身的羊肉共煲湯適用於平素怕冷、四肢不溫、小腹冷痛、面色萎黃的女性冬季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