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艾灸的方法

  艾灸是一種養生保健的中醫療法,那麼艾灸能治頸椎病嗎?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

  頸椎病艾灸的技巧

  1、取穴:頸夾脊、風池、大椎、啊是穴。

  2、灸法一:艾柱隔姜灸,取黃豆大小的艾柱每穴灸5~7分鐘,每天1次,7天為1個療程。

  3、灸法二:可以用艾條溫和灸,每次每穴灸5~10分鐘,每天1次,10天為1個療程。

  4、灸法三:溫灸器灸,點燃艾絨在頸部來回熨燙,直至施灸部位發紅為止,每天1~2次,每次約30分鐘,7天為1療程。

  5、灸法四:將點燃的艾條像鳥雀啄食一樣對準所選穴位,活動施灸。一個穴位雀啄樣施灸100下,每天1次,15天為一療程。

  艾灸的注意事項

  1、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 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準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2、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於養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3、防火: 現代人的衣著不少是化纖、羽絨等質地的,很容易燃著,因此,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用艾條灸後,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人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於熄滅。

  4、要循序漸進: 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後再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5、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6、注意施灸溫度的調節:對於面板感覺遲鈍者或小兒,用示指和中指置於施灸部位兩側,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做到既不致燙傷面板,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7、注意施灸的時間: 有些病證必須注意施灸時間,如失眠症要在臨睡前施灸。不要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後立即施灸。

  艾灸的禁忌

  由於艾灸以火薰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區域性面板的燙傷,另一方面,施灸的過程中要耗傷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較多,有些禁忌雖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況確實是應禁忌的。

  1、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頭、陰部、睪丸等不要施灸。另外,關節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眼球屬顏面部,也不要灸。

  2、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顏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3、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忌灸。

  4、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無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中醫按摩治療頸椎病

  1、後頸牽拉

  以雙手用力將頭向前下拉,儘量使下巴貼胸口,至後頸部或肩胛部位有拉扯感為止。停留15秒再放鬆,重複5次。

  2、肩胛牽拉

  將左手掌置於右肩,右手置於頭頂,右手用力將頭向右前下方拉,至有拉扯感為止。停留15秒再放鬆,重複5次。

  3、摩面

  兩手中指貼近鼻樑旁並輕按迎香穴,向上做擦臉動作,至額前,沿耳旁按摩至頜下,並輕輕按壓耳垂周圍,還原至鼻旁面頰。重複上述動作,共12次。

  4、梳頭

  雙手自前額髮際開始,至項後髮際止,分三路,相當子按經絡中陽明、太陽、少陽經的循行路線梳頭。重複4次。

  5、提耳

  雙手拇、食二指指腹擠按耳輪中下1/3交界處及耳屏,各擠按3分鐘。

  6、搓頸

  以手掌沿頸後髮際至第7頸椎棘突***大椎穴***,自上而下揉搓頸後部肌肉,反覆12次,兩手交鍺各搓揉一遍。

  7、旋頸

  即“米”字功。兩手叉腰,令頭頸項循低頭、仰頭、左旋、右旋、左下視、右上視、右下視、左上視等8個方向,呈“米”字形狀旋轉。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