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公共危機中的媒體功能與責任

摘要:在社會發展的常態下,媒體的主要功能是傳播資訊、引導輿論、輿論監督等。而在發生公共危機中,媒體的功能則細化為預警、溝通、參與等等,並承載著重要責任和使命。本文通過分析公共危機事件的涵義和特徵,針對媒體在公共危機中應具備的功能及責任進行探討。 
  關鍵詞:公共危機;新聞媒體;社會責任;功能 
   
  一、公共危機事件的涵義和特徵 
   
  “危機”從字面上理解即危險和機遇,是組織命運轉機和惡化的分水嶺。危機通常指決策者的核心價值觀念受到威脅或挑戰、有關資訊很不充分,事態發展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和需要做出決策的事件。在我國,公共危機事件一般指突然發生並且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重大財產損失、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社會危害和危及公共安全的緊急事件,包括突發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社會安全事件和公共衛生事件。 


  公共危機事件具有四大特徵:第一,突發性和緊急性。即發生的具體時間和地點難以預測,常常超出人們的慣性思維和社會正常的執行秩序。第二,後果難以預料性。由於資訊時代事物間的聯絡日益密切且呈多元化趨勢,易引起事物間的連鎖反應而把危機的影響逐漸擴大。第三,廣泛的社會性。危機事件所涉及的主體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對廣大民眾有著越來越多的互動影響。第四,具有可控制性。危機是可以控制的,無論是事前還是事後,甚至在危機爆發的過程中,相關部門與人員都可採取有效的方式控制危機的發生、發展並儘可能消除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 
  在公共危機事件中,資訊的傳播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活動。2001年的9?l1事件發生後,美國政府和媒體團結一致,及時、準確地釋出資訊,在積極引導公眾的同時也塑造了政府形象。而在2003年的“非典”事件之初,我國有些地方政府沒有對事件給予足夠的重視,甚至隱瞞事實真相,媒體也未能及時、準確的報道,最終在社會上造成恐慌,以致出現了搶購抗非物品的狂潮。資訊傳播與政府和民眾之間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所以,面對公共危機事件,只有政府、媒體和民眾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才能有利於及時消除危機,維護社會穩定。 

   
  二、公共危機中媒體應具有的功能 
   
  危機事件發生後,新聞媒體因其迅速、準確地報道而在業內和公眾中確立自己的影響力和公信力,也在為社會有效地應對和處置突發事件中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而贏得公眾的認同和讚譽。新聞媒體在公共突發事件應對和控制中具有如下重要功能: 
  ***一***新聞媒體在突發事件控制中具有實現群眾知情權的功能 
  人民群眾既是災害的受體,也是抗禦災害的主體。災害發生後,要及時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網路等新聞媒體讓群眾瞭解災害發生的實情,讓公眾享有充分的知情權,這是新聞媒體積極參與抗災救災的重要前提。 
  (二)新聞媒體在突發事件控制中具有輸導群眾情緒的功能 
  危機事件發生後,媒體可以充分發揮獨特的輿論功能,正面引導危機事件所影響的區域之內的廣大群眾的情緒,使之趨利避害並朝著有利於抗災救災的方向發展,為政府有效處理突發事件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三)新聞媒體在突發事件控制中具有維護社會穩定的功能 
  政府、傳媒和公眾是大眾傳播系統的三個角色,傳媒在公眾與政府之間架起資訊暢通的橋樑。政府是社會公民權利的代表,代表人民管理社會公共事物,代表人民利益對發生的災害進行應急處置。新聞媒體可以通過設定輿論焦點塑造政府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的良好形象,並在滿足公眾資訊需求的過程中保持社會正常運轉。任何突發事件發生時,總會形成一定的輿論焦點,影響人們的觀念。新聞媒體在不知不覺中傳達政府的聲譽,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政府的形象,在正確引導中實現維護社會穩定的功能。

三、公共危機中媒體應承擔的責任 
   
  (一)媒體要做“安全閥”不做“助燃劑” 
  在危機傳播的過程中,受眾最關心的是有關危機資訊的內容、釋出者和傳遞的方式。在危機事件發生之後。大眾媒體在資訊傳遞、知識介紹、信心鼓勵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大眾傳媒的危機資訊傳播需要注意下面四個方面問題:資訊失真、報道失衡,重複傳播、急功近利,造成媒體公信力的下降和受眾趨向不穩定的局面。同時,也需注意受眾面對危機資訊傳播的媒介素養水平不高,缺乏理性判斷各種傳播渠道的客觀性和可信性的能力,不知道如何接觸公共資訊源,如何判斷大眾傳媒報道的真偽,對得到的危機資訊缺乏科學判斷和理性分析,導致輕信來自人際傳播渠道的流言。 
  由此可見,在傳播危機事件時,新聞是柄“雙刃劍”,媒體既可能是“安全閥”也可能是“助燃劑”。媒體作為輿論的工具,具有反映輿論、引導輿論的功能,及時、真實、準確地傳播危機事件資訊,讓公眾儘快瞭解事實真相,大眾傳播就是“安全閥”。如果瞞報謊報危機事件資訊,大眾傳播就可能是“助燃劑”。 
  因此,對公共危機,媒體首先要做好全面報道,儘可能及時地將真相告知公眾,廓清謠言,穩定人心。其次做好輿論引導。當危機來臨時,由於社會有較大變動和震盪,導致刺激意見的出現並彙集為輿論,而輿論又反過來影響著公眾的意見和情緒。此時,如果進行正確引導.輿論就有助於危機的解決,而如果引導不善,輿論就有可能形成阻力。 
  (二)媒體要樹立大局意識,善於資訊的取捨 
  一旦危機事件發生,媒體就要積極面對,把社會公眾對危機的輿論引導到有利於危機解決的正確方向上來。如何發揮媒體的積極作用,正確引導輿論,需要媒體樹立全域性意識和大局意識.全面配合危機處理者,二者達到完美的結合,共同促進危機的解決。 
  公共危機是對媒體的一場大考驗,既是新聞敏感性的考驗,也是政治敏感性的考驗,更是綜合業務能力的考驗。2008地震災害涉及到方方面面,但始終有一個聚焦點——抗震救災,包括受災狀況、救人和重建工作。緊盯聚焦點是媒體的本能。但怎麼盯、盯什麼,卻反映了媒體自身的素質。每一場公共危機,對媒體來說,都是一場戰鬥。這場戰鬥不僅僅說要“在場”,在場只是起碼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打好責任牌, 是最大程度地為化解危機出力。在報道中不渲染災情,以穩定人心,維護穩定,減少些對民眾產生恐慌心理的資訊傳播。這是責任媒體在報道中大局意識的體現。 
  危機傳播,不同於一般的新聞傳播,它是在極大時間壓力下對不確定狀態做出的無章可循的傳播。媒體必須以高度的責任感,樹立大局意識,努力提高危機傳播的引導水平。 
  在此次地震災害面前,各媒體積極介入,紛紛派出記者奔赴抗災第一線,為讀者帶來了各地第一手材料,但這其中仍然存在著各種複雜因素,只要稍一處置不當,就有可能進一步激化危機。這主要體現在媒體對資訊的取捨上。 
  面對這麼多資訊,公開什麼不公開什麼,就對媒體造成了考驗。如果不加判斷,有什麼就披露什麼,哪怕資訊是真實的,也有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在這樣的公共危機面前,傳媒責任不僅是派記者奔赴抗災第一線,更關鍵的是需要有大局意識和高度的政治家辦報的理念,幫忙而不添亂。 
   
  結束語 
   
  新聞媒體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力量,在公共危機管理中發揮的作用日益凸現。因此,政府在危機管理中,要充分重視新聞媒體的作用,制定有效的媒體政策,及時向公眾公開資訊,提高決策透明度,引導公眾共同克服危機。 
   
  參考文獻 
  [1] 趙路平.公共危機傳播中的政府、媒體公眾研究[DB/OL]. 
  [2] 張任明.迅速開放傳播渠道——公共危機事件中的政府傳播對策[j/OL].公關世界,2003***10*** 
  3.孫璐.論新聞媒體對公共危機管理的積極介入[j/OL].湖州師範學院學報,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