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見心理問題

  單親孩子常出現哪些心理問題?因為很多的夫妻,由於各種各樣的因素,不得已走上離婚的結局,所以很多的孩子不得已,也成為了單親家庭的孩子,而單親家庭的孩子,其實很容易出現下面這些心理問題。

  

  ***一***自閉

  家庭的破裂,彷彿是“天降橫禍”,對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因而他們遭受的打擊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大人敏感、脆弱,他們還不具備自我調整心理的能力,一時還難以面對家庭破損的嚴酷現實,因而會感到無所適從、悶悶不樂。孩子也懂得比較,他們會拿自己的現在與過去比,感到自己處境已大不如前,拿自己與健全家庭的孩子比,自感不加別人家的孩子,因而滋生出自卑的心理,做事變得膽怯,缺乏自信,缺乏進取和積極向上的精神,而且因為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家的孩子。

  這些孩子由於被父母所疏遠而產生抑鬱,不願與人接觸,對周圍的人常有戒備、厭煩的心理表現出神經過敏的症狀。他們總懷疑別人會在背後議論自己家庭的缺損和父母的離異,認為別人都瞧不起自己,不願向他人敞開自己的心扉,便自我封閉,不願外出活動,不願與人打交道,表現出孤獨、內向的性格特徵。

  ***二***自卑

  由於一直生活在完整的家庭裡,面對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無法接受眼前的現實,無法適應無父或無母的環境。孩子的心理沒有成熟,他無法去體會父母們的生活,無法理解父母們的苦衷,幼小的心靈脆弱、敏感,沒有自我調適的能力,一旦受到衝擊,就會不知所措,無所適從。

  特別是看到同伴們與父母親親熱熱、幸福美滿地玩耍、嬉戲的時候,孩子最容易想到自己過去的生活。而現在是今非昔比,心中的悲傷、失落使得他們產生憂鬱和自卑的心理,孩子們找不到自己的快樂,看不到自己的快樂在那裡,於是拒絕快樂,沉浸在憂慮、悲傷中。

  同時孩子這時最敏感,面對同伴們和社會的關懷,他們會過於在意,甚至發生誤解,長而久之,他們將從人群之中脫離出來,進入自我封閉和孤獨的空間,從而導致性格交流的極大障礙,長此以往,他們就會產生心理疾病。

  上面這些心理健康問題,是很多單親家庭孩子容易出現的,所以希望家長們必須警惕,如果想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那麼當他變成單親家庭孩子的時候,父母還是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瞭解他的內心需求。

  孩子常見的心理偏差

  膽小敏感的性格

  有些孩子很敏感,他們嬌弱得很,比如碰到陌生人的時候總是忸怩羞澀地躲在媽媽的身後,牢牢拽著媽媽的衣角,探著半個小腦袋看著初次見面的陌生人。此時,父母自然希看自己的孩子能大方一點,可是孩子卻還是如此敏感和緊張。這種性格的主要表現:對外界環境表現出異常的敏感,外界稍微有變化就使他緊張不安;人際交往的能力比較差,喜歡獨自安靜地玩一些自己比較熟悉的遊戲;行動比較緩慢;情緒比較平靜;依靠性強,不願意表達自己的要求。對於孩子的敏感性格,很多父母會對寶寶發脾氣,希看寶寶能大膽起來。但是這麼做的結果是寶寶更加敏感和膽小。

  膽大冒險的性格

  有些孩子膽子很大,他們經常會做出一些讓父母汗顏的事情。比如他們會將玻璃製品隨便扔向牆壁,他們會不在乎插座和開關,甚至在家中玩火……對於寶寶的這些表現,媽媽的神經總是緊繃繃的,生怕孩子再做出什麼膽大和冒險的事情來。專家分析,孩子膽大冒險的性格主要有以下的特徵:總是處於一種興奮的情緒狀態,習慣性地動手往摸摸東西,用腳往踢踢四周的物品;按自己的想法往行動,從不考慮後果,也記不住以前得到的教訓;喜歡攻擊、侵犯他人,逆反心理比較強。

  乖而冷漠的性格

  有些寶寶特別乖,父母感到特別省心。他們吃飯穿衣都可任大人擺佈,家中來了什麼人他們從來都不會關心。但是,這種寶寶進進幼兒園時,父母往往開始擔心了。由於寶寶太乖了,即使被小朋友欺負了也不會反抗,被老師批評了也不在乎。這種情況該如何是好呢?

  專家以為,孩子形成這種性格的原因,多是由於他們從小就有更多的時間一個人自得其樂,而對外界環境的變化很少給予關注,養成了一種對外界環境冷漠而不敏感的性格傾向。其主要表現:對外界環境極少表現出普通孩子的愛好,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無論開心與否,都沒有明顯的反應;比較溫順,行為和生活卻很有規律;很少能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需要;沒有固訂婚密依戀的人。當今社會是一個誇大情商的社會,冷漠而不敏感的性格會影響孩子將來的發展,因此,及早改變寶寶的這種性格偏差對寶寶很有幫助。

  衝動多動的性格

  衝動而多動的孩子總是讓父母又喜歡又頭痛,喜歡他們活潑和可愛,頭痛他們太無“紀律”。比如,他們在幼兒園裡總是動個不停,喜歡捉弄其他的小朋友……只有在他們喜歡的動畫片前才能安靜一會。專家指出,有多動傾向的孩子,往往表現在喜歡做的事情有很多,但很難將精力集中於某一件事情上;精神抖擻,行為多動,但有的時候能靜下來。

  家長式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主要引導人,也是自己孩子的教育者,因此,家長必須要關注到孩子的日常活動,讓孩子在內心中養成一種良好的心理健康習慣,減少孩子心理偏差出現的機率,鼓勵孩子的優秀行為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