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也許是件好事說明文閱讀原文及答案
生病的明顯變化表現在:精神意識感覺的異常、呼吸異常、飲食消化代謝功能異常、運動功能障礙、心跳血壓異常、性行為能力異常,六大系統的變化。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病,也許是件好事》說明文閱讀原文和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病,也許是件好事》說明文閱讀原文
①通過長期的觀察發現,生病也並非總是有害無益的。
②拿咳嗽來說,這是一種呼吸系統的毛病。慢性咳嗽可以導致諸多併發症,所以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絕不可小視。
③然而,咳嗽也是人體的一種防衛反射動作,它在有些情況下對健康是有利的。譬如,它能幫助排出呼吸道的炎症分泌物,若這些分泌物排不出來,則會加重病情,故不必見咳就去止。1987年,一位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老戰士,在一陣劇咳後吐出了46年前留在體內的一顆子彈,從而擺脫了多年來由此引發的病痛。這種事儘管奇特,但也可以看作是咳嗽有益的佐證。咳嗽還能救命。專家告訴我們,咳嗽可使心臟突然停跳的病人轉危為安。因為心臟突然停跳時病人還有短暫的清醒期,而且也有咳嗽的能力,所以病人應毫不猶豫地連續用力咳嗽。這就好比是及時啟動了“人工起搏器”,能為自己爭得一線生機。這種方法叫做“咳嗽心肺復甦術”,心臟病人顯然需要掌握這樣的救命知識。
④同樣,發熱可以是友不是敵。人的正常體溫為37℃左右,超過自己正常體溫的,謂之發熱。現代的醫學書上寫道:促使發熱的原因很多,但都是由於身體調節體溫的功能發生了變化,失去了平衡所致。因此,不管是什麼因素引起的,發熱都是有病的訊號,都應儘早就醫診治。
⑤可是,在我國古代,不少醫學家***其中有著名的孫思邈***卻認為,發熱是兒童必然要經過的正常發育階段。他們把發熱看作是促使兒童健康成長的一個因素。用現代的醫學觀點對之註解,那就是:每一次發熱,多半是表明這個孩子又獲得了對某種疾病的免疫能力。免疫力增強了,自然對健康具有積極意義。美國的《讀者文摘》雜誌在10年前也刊登過一篇文章,說是對人體而言,發熱主要是朋友而不是敵人,主張不必一發熱就去看醫生。
⑥早在東漢時期,思想家王充在《論衡》中,就提到“治風用風,治熱用熱”的觀點,給人們以有益的啟示,從而有了“以毒攻毒”的治療法則。至遲在16世紀的明代,我國已經知道用人痘接種來預防天花,這也是“以毒攻毒”思想的反映。血癌病人如果又得了病毒性肝炎,應該會在雪上加霜的襲擊下,死得更快一些吧?然而並非如此。美國的一項統計表明,病上加病者的平均生存期反而比沒有得病毒性肝炎的人活得更久:前者是765天,後者是495天。凡此種種,都可以視為“以毒治病”“以病治病”的表現。
《病,也許是件好事》說明文閱讀題目
1.閱讀全文,說說作者從哪幾方面說明了“病,也許是件好事”。***3分***
2.結合文章和下面連結材料,分析作者在題目中使用“也許”一詞的理由。***5分***
【連結材料】
如何分辨發熱是朋友抑或是敵人呢?醫生們的說法不一。有的主張發熱在38.5℃以上就該醫治;有的認為只要發熱不伴隨頭頸強直或舉止反常或呆滯不動等症狀的,即使發熱到40℃,也不要輕易進行退熱處理;而持“發熱就是有病”論的,則主張早治早好。究竟如何?還得視具體情況而定。
《病,也許是件好事》說明文閱讀答案
1.①咳嗽在有些情況下對健康是有利的;②發熱是友不是敵;③以病治病促健康
評分:共3分。每個要點1分。
2.“也許”一詞①一方面提出了生病在有些情況下是好事的看法,同時也不否定生病危害人體健康的觀念;②另一方面,由於醫學界對如何分辨生病的“好”與“壞”尚存在不同見解,使用“也許”更準確,也更符合實際。
評分:共5分。每個要點2分,語言表達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