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割了以後為什麼還能再長

  韭菜拼音:jiǔ-cài;學名:Allium tuberosum,又名洗腸草、草鍾乳、起陽草、長生草,又稱扁菜。韭菜是蔥科蔥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叢生,葉細長而扁,開小白花。葉和花嫩時可以食用。從種植到換茬結束栽培一般需3~5年時間,有的長達8~10年。以種子和葉等入藥。

  韭菜生長長得很快,一般每到40天就要剪一次,然而韭菜割了以後還能再長,為什麼呢?


韭菜

  韭菜是種四季常青的植物,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一般3至4年後就要把老株挖掉,重新栽植。我們吃的韭菜就是齊地面割下來的,為什麼韭菜割了還能長?這是因為它在地下長著許多鱗莖,莖內儲藏著很多營養物質供應韭菜葉生長。韭菜葉生長特別快,因為葉片不是葉尖在長,而是從鱗莖中心點向上生長的,所以割掉上面韭菜葉之後,下面又重新長出來了。一般從春天到秋天,韭菜40天就可以割一次,如果肥料充足,一年能收割5至6次。

  知識擴充套件:

  營養價值

  韭菜的營養價值很高,每100克可食用部分含蛋白質2~2.85克,脂肪0.2~0.5克,碳水化合物2.4~6克,纖維素0.6~3.2克.還有大量的維生素,如胡蘿蔔素0.08~3.26毫克,核黃素0.05~0.8毫克,尼克酸0.3~1毫克,維生素C10~62.8毫克,韭菜含的礦質元素也較多,如鈣10~86毫克,磷9~51毫克,鐵0.6~2.4毫克,此外,韭菜含有揮發性的硫化丙烯,因此具有辛辣味,有促進食慾的作用。韭菜除做菜用外,還有良好的藥用價值。其根味辛,入肝經,溫中,行氣,散瘀,葉味甘辛鹹,性溫,入胃,肝,腎經,溫中行氣,散瘀,補肝腎,暖腰膝,壯陽固精。韭菜活血散瘀,理氣降逆,溫腎壯陽,韭汁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葡萄球菌均有仰製作用。《本草綱目》中說:"韭籽補肝及命門,治小便頻數,遺尿,"民間常用韭菜治療身體虛弱,肺結核盜汗,噎嗝反胃,婦女產後血暈,吐清水及跌打刀傷腫痛,神經性和過敏性皮炎,新生小兒硬皮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