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偉人誠信的小故事精選

  誠信意味著實事求是,不虛偽,表裡如一,說實話,做實事,不誇大其辭,不文過飾非等。別以為誠信只需要對別人誠信,對於自己,更需要的也是誠信,不自欺欺人,不做違背良心,有損人格,對不起自己的事。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魂斷藍橋

  春秋時,魯國曲阜有名叫尾生的一個年輕人,與聖人孔子是同鄉。尾生為人正直,樂於助人,和朋友交往很守信用,受到四鄉八鄰的普遍讚譽。有一次,他的一位親戚家裡醋用完了,來向尾生借,恰好尾生家也沒有醋,但他並不回絕,便說:“你稍等一下,我裡屋還有,這就進去拿來。”尾生悄悄從後門出去,立即向鄰居借了一罈醋,並說這是自己的,就送給了那位親戚。孔子知道這件事後,批評尾生為人不誠實,有點弄虛作假。尾生卻不以為然,他認為幫助別人是應該的,雖然說了謊,但出發點是對的,謊言不也是出於善意嗎?尾生就是這種性格的人。

  尾生家境貧窮。後來一家人為了謀生,遷居樑地***今陝西韓城南***。他在那裡認識了一位年輕漂亮的姑娘小妮,提起小妮,尾生心裡就甜滋滋的。小妮天生好容貌:面板水嫩嫩,頭髮墨黑黑。那身段,該凸的地方凸得飽滿,該凹的地方凹得精巧。走路還一扭一扭,像風中綴著芽苞的柳條。兩人一見鍾情,君子淑女,私訂終身。他們經常在城外的藍橋約會,或徘徊橋上,或在橋下戲水。藍橋附近有山有水,景色優美,平日橋下流水潺潺,溪水清澈,水中有穿梭魚兒,溪水映著遠山、兩岸的綠樹和兩個相互依偎的人兒……

  但是姑娘的父母嫌棄尾生家境貧寒,堅決反對這門親事。為了追求愛情和幸福,小妮決定揹著父母私奔,隨尾生回到曲阜老家去。那一天,兩人約定在藍橋邊會面,不見不散,然後遠走高飛。

  晚飯後,尾生悄悄地準備好行裝、盤纏出門了,早早地來到藍橋。暮春時節,空氣中有種釅釅的東西,讓人舒暢。尾生很貪婪地深吸上一口,那是青草和春花的味道,那是泥土的芳香。真是個好地方,溪水唱著歡快的歌潺潺流過。抬頭,可以看星星,看月亮。布穀鳥在山上叫,青蛙在田裡一個勁地鼓譟。尾生此時的心情特別好,回到老家再租幾畝地,要把地好好翻翻,秋天穀子進倉,把小妮迎進門,尾生盤算著。

  有幾點雨打在尾生的臉上,下雨了,雨由疏變密,一會兒瓢潑似的,雨點砸得溪水叮咚直響,六月的天氣真是說變就變。突然間,烏雲密佈,狂風怒吼,雷鳴電閃,滂沱大雨傾盆而下,尾生到橋洞躲雨。他暗自慶幸,幸好小妮沒來。雨下了半個時辰,溪水暴漲。沒膝的小溪,現在齊胸了。平日裡貓似的溪水,現在成了發瘋的公牛,狂躁地咆哮。尾生站不住,兩隻手緊緊環抱著橋墩柱子。尾生完全泡在水裡,仰著頭,在水面和橋面的縫隙裡艱難地呼吸。一條蛇被水衝下來了,盤著柱子,對尾生吐著信子。尾生不怕,他想,雨肯定會停的,雨停了,小妮就會來的……

  水終於漫過了橋洞。尾生死死地抱著橋墩柱子。胸口真悶,千斤巨石壓著般,尾生覺得自己的胸要爆了。誰在奏樂?真好聽!尾生穿著大紅的袍子,親朋好友都來了。廳堂裡,紅燭高燒,司禮老頭高唱:“一拜天地,再拜高堂,夫妻對拜。”尾生和小妮對拜,兩個頭撞到一塊,大家鬨堂的笑,尾生也笑……

  尾生和小妮對拜,兩個頭撞到一塊,大家鬨堂的笑,尾生也笑……

  雨住了,溪水也退了。清晨的陽光照著洗浴過的青山綠葉,好清爽。一個種田人到溪邊洗腳,看見尾生站在橋洞裡,兩手緊緊抱著橋柱。“尾生,抱你媳婦啊?”尾生不說話。種田人走過來,拍了拍尾生的肩膀,尾生沒有動。村裡人來了,大家要把尾生抬上去。但尾生的手抱得這麼牢,誰能分得開?

  小妮也來了。她因為私奔計劃洩露,被父母禁錮家中,不得脫身。後伺機趁夜逃出家門,小妮冒雨來到城外橋邊,此時洪水已漸漸退去。小妮看到緊抱橋墩柱子而死的尾生,悲慟欲絕。她抱著尾生的遺體號啕大哭。小妮不說話,來到橋洞,淚水滴在尾生的手上。尾生的手鬆開了,像一棵大樹被鋸過,尾生轟然倒下,小溪裡綻開一朵碩大的水花。小妮悲痛欲絕,也跳河自殺了。

  這是中國的魂斷藍橋,如此感人,遂得代代相傳。人們欽佩他們對愛情的忠貞不渝,遂用“尾生抱柱”、“尾生之信”比喻堅守愛情信約,繼而擴大到堅守承諾、忠誠不渝。如《史記.蘇秦傳》就曾說“孝如曾參,廉如伯夷,信如尾生”,將曾參、伯夷、尾生相提,以此來突顯三人的高行義節。尾生信守承諾、忠於愛情的故事也成了一段千古流傳的佳話。

  篇二:樊於期三緘其口

  秦始皇嬴政的父親叫嬴異人,年輕的時候在趙國充當人質。當時,趙國有個叫呂不韋的富商,他想利用嬴異人提高自己的地位。為了巴結嬴異人,呂不韋送給嬴異人一個美女做妻子,這個美女就是嬴政的母親。後來,在呂不韋的幫助下,嬴異人回到秦國,做了秦國的國君,立嬴政為太子,封呂不韋為丞相。

  嬴異人死後,嬴政繼位當了國君,後來他發現自己並不是嬴異人的親生兒子,他的生身父親是呂不韋。按照當時的規定,嬴政不是皇室子孫,不是真龍天子,不但不能繼承王位,還要被處死。嬴政為了保住王位,就把所有知道事情真相的人都一一給殺了。最後剩下的是大臣樊於期,樊於期知道嬴政要殺他,就逃到燕國避難,住在朋友荊軻家裡。

  樊於期深知這個祕密一旦傳出去就會引起整個秦國的***,不知道要死多少人,於是他決心保守祕密。

  後來,嬴政讓燕國交出樊於期的人頭。樊於期知道了這件事以後,主動找到荊軻要他向秦國獻出自己的人頭,以免秦國找藉口發動戰爭。他在死前對荊軻說:“軻要他向秦國獻出自己的人頭,以免秦國找藉口發動戰爭。他在死前對荊軻說:“見到秦王后,你告訴他,我沒對任何人說過後宮的祕密。”

  嬴政要燕國交出樊於期的人頭只不過是個藉口,他早晚還是要攻打燕國的。為了阻止秦國發動戰爭,燕太子丹決定以送樊於期人頭為名刺殺嬴政,這個任務就交給了荊軻。

  荊軻刺殺秦王失敗,被嬴政用劍刺穿了胸膛,在臨死的時候他對嬴政說:“樊於期讓我告訴你,後宮的祕密他沒對任何人說過。想不到秦國這樣不講信義的國家,還有樊於期這樣捨生守信的人啊。”

  秦王非常後悔當初迫害樊於期這樣一個正人君子。

  篇三:山濤守信培養朋友兒子

  三國時期,曹氏家族與司馬昭為了爭奪國家的統治權而明爭暗鬥。官場腐敗,許多有才學的人都不想捲入其中,紛紛逃避現實。其中,有七個很有名的文人——阮籍、嵇康、山濤、向秀、劉伶、阮賢、王戎,這七個人經常在竹林裡閒遊,一邊喝酒,一邊做詩彈琴,試圖尋找亂世中的一份清靜,史稱“竹林七賢”。

  當時的朝廷,表面上是曹操的後代在當皇帝,實際上是由有篡位野心的丞相司馬昭把持大權。司馬昭為了擴大勢力,想請“竹林七賢”出來做官。司馬昭首先請山濤出山,由於他和山濤有點兒親戚關係,山濤不好拒絕,就答應了。

  後來,山濤推薦嵇康到朝中做官。由於山濤事先沒有徵求嵇康的意見,嵇康非常生氣,便寫了一封《與山巨源絕交書》給山濤***山濤字巨源***,斷絕與山濤的朋友情誼,並在信中強烈抨擊了司馬昭。

  後來有個叫鍾會的小人在司馬昭面前說嵇康的壞話,司馬昭就趁機找了個藉口把嵇康抓到監獄裡,並判了他死刑。山濤幾次上書司馬昭,請求為嵇康減免罪行,但是司馬昭仍一意孤行。

  臨死前,嵇康把自己只有十歲的兒子嵇紹託付給山濤,山濤答應了。

  嵇康死後,山濤對嵇康一家老小悉心照顧,把嵇康的兒子更是當成親生兒子一樣看待。

  嵇康被殺的二十年後,司馬炎當了皇帝,朝廷的混亂局面有所扭轉。山濤就上書給司馬炎說:“父親有罪,但和兒子沒關係。嵇紹現在已經長大成人,並且品德高尚,才華橫溢,應該重用。”司馬炎採納了山濤的意見,任命嵇紹為祕書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