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名人勵志的小故事感悟

  我們在看那些關於名人勵志的小故事時,要學會感悟其中的人生道理,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馮小剛妙語收柺杖

  馮小剛和馬未都是好朋友。2013年初春的一天,馬未都忽然接到馮小剛的電話,命令道:“今天我在家裡搞個小聚會,幾個朋友一起吃個飯。不管你今天有多大的事,也必須放下給我趕過來。”馬未都答應道:“我這就趕過去。”

  放下電話,馬未都就想:“儘管是老朋友,但也不能空著手去。”帶什麼禮物好呢?拿兩瓶紅酒吧,有點老土。想來想去,一時拿不定主意。在經過一個商場時,馬未都看見有新到貨的柺杖很不錯,沒多加思索就買了一根。

  在接過馬未都送來的柺杖後,馮小剛仔細一會兒後說:“你怎麼知道我快使上這個東西了?”這句話,讓馬未都突然意識到了自己的失誤,一時尷尬得不知道該怎麼應答。因為在中國有兩樣東西不能送,一個是鍾,一個就是柺杖,這是個忌諱。

  這時馮小剛又說:“你是要告訴我,每個人精神上都需要有一根手杖,需要朋友幫你支撐,我們之間幾十年經歷的風風雨雨,不正是說明了這點嗎?這根柺杖送得好,送得及時,它會時刻提醒我,要格外珍惜來之不易的深情厚誼啊。”

  事已至此,馬未都也只好順著馮小剛的話誇讚道:“真不愧是大牌導演,有知識,有見解,更有人生心得,我等自愧不如啊!”說罷,眾人都大笑。

  :偏移1寸的境界

  1983年,劉德華剛從香港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畢業,還是影視界籍籍無名的小輩。而此時的紅線女,早已是蜚聲中外的粵劇表演藝術家。這一年,紅線女應邀到香港演出粵劇《王昭君》,對紅線女仰慕已久的劉德華專程去劇團拜訪這位前輩。

  在香港九龍灣一個不起眼的飯店裡,紅線女請劉德華吃飯。兩人邊吃邊聊,一見如故。吃完飯,紅線女提議去打檯球。打檯球是劉德華最拿手的,他想不到紅線女竟然也有和自己一樣的愛好,就欣然答應。不過,紅線女提出一個要求:“我下午還要演出,只能打一盤,我們一盤定勝負哦。”劉德華說:“都依你!”

  兩人來到飯店旁邊的一家檯球館,找了一張桌子就“廝殺”起來。一開始,兩人不分勝負。當只剩下最後一顆黑球時,劉德華先打。他拿起球杆,俯下身朝那顆瞄了瞄,在準備發力的一剎那,劉德華有意頓了頓,然後將球杆朝左偏移了1寸左右。只聽“砰”的一聲,原本很容易進底袋的黑球,卻劃出一道彎曲的弧線,在碰上球桌的底端後,又彈回了球桌中央。輪到紅線女擊打這顆黑球,顯然,她的運氣要好得多。只輕輕一推,黑球就滾進了底袋。

  打完球,紅線女和劉德華坐在椅子上休息了一會兒。劉德華誇讚了紅線女的球技,並向她討教了粵劇的演唱技巧。紅線女知無不言,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向劉德華指出了演唱方面如何用嗓的問題。

  這次會面,劉德華和紅線女成了忘年交。雖然後來兩人的見面機會不多,但劉德華是紅線女在圈內結識的為數不多的好友之一。

  2013年10月16日,劉德華在廣州開演唱會,邀請紅線女觀看。已是89歲高齡的紅線女,身體並不是很好,尤其是心臟,受不得長途奔波。但她還是抱病前往,為劉德華捧場。一個多月後,紅線女在廣東病逝。就在紅線女逝世後的一週,劉德華收到了紅線女生前託人寄給他的一本書,那是紅線女代表作《關漢卿》的唱本。在唱本的扉頁,紅線女寫著這樣一句話:“華仔,30年前臺球桌上的比試,勝利者應該是你,但你卻將球杆偏移了1寸。1寸距離,十分謙遜,百分境界。”

  :如果猴子能吃掉鱷魚

  因為家境貧困,小學畢業的他靠撿廢品賣錢度日。一天,路過一家裁縫店時,他看到有位女士拿起一塊布,靈活地揮動剪刀,很快就做成了一件漂亮而考究的背心。

  “真有趣,像變魔術一樣!”他看得如痴如醉,完全忘了拾廢品的事情。

  戀戀不捨地離開,心裡悄悄憧憬著:“也許,將來說不定我也能學會設計衣服呢!”從此,他撿完廢品,總會來到裁縫店,一次次站在玻璃窗外偷看。

  又一年的聖誕節,已經13歲的他,終於鼓足勇氣走進裁縫店,徑直站到那位年輕的女士面前,拿出積攢了一年的零花錢,鄭重其事地說:“我想請您幫我做件衣服……”

  話未說完,早有店員走過來,很不屑地說:“羅莎娜可是我們店裡最好的設計師,你這點兒錢,別說要做衣服,連鈕釦都買不起!”說著,不耐煩地揮手趕他走。

  “等等!”心地善良的羅莎娜勸他,“或許,別的店裡更便宜一些。”

  他倔強地說:“不,我喜歡您設計的衣服,攢夠錢再來吧!”

  這時,羅莎娜無意中發現,這個整天撿廢品的孩子,不但雙手修長,而且將指甲修剪得乾淨整齊,看起來非常靈巧。於是,她試探著問:“願不願意來店裡當學徒?”他欣喜若狂地點點頭。從此,開始邁出了學習服裝設計的第一步。

  因為身份卑微,儘管有羅莎娜的關照,店員們還是常常故意刁難他。一次,有位衣著華麗的女士要訂製帽子,羅莎娜不在,有個店員故意指著他說:“或許他可以幫您的忙!”女士上下打量他一番,不耐煩地說:“算了,像他這樣的,能縫好一雙襪子就不錯了!”

  屢次遭受侮辱,苦悶無比的他,時常到河邊漫步。一次,他撿到一本破舊的雜誌,有篇文章的標題一下子吸引了他的視線:你相信猴子能吃掉鱷魚嗎?鱷魚可以輕鬆地吞下一隻猴子,猴子當然不可能吃掉鱷魚。他搖著頭,繼續往下看。原來,南美洲有一種猴子,生活在距離大海不遠的森林裡,卻對海邊草叢裡的一種食物情有獨鍾。什麼東西如此吸引猴子呢?科學家們觀察的結果,讓人們大吃一驚:原來鱷魚喜歡到海岸邊產卵,而被猴子們吃掉的就是鱷魚卵!文章的最後,作者用煽情的語氣寫道:“猴子都可以吃掉‘鱷魚’,說明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都會發生!如果你是一個有夢想的人,大膽往前衝吧!別輸給小小的猴子!”

  這篇文章,一下子掃盡了他心中的陰霾。回到店裡,他繼續埋頭苦幹,再加上羅莎娜的精心指導,他的技藝和鑑賞力迅速提高,慕名前來找他設計衣服的人也漸漸多了起來。

  1945年,他來到“帕坎”時裝店做設計。當時,很多著名演員都來這裡定做服裝,他終於有了施展才華的機會。1954年,他的第一家服裝店開業,在這裡,他不斷創新,為自己贏來更多訂單,他的顧客包括前伊朗皇后、法國總統夫人等。

  這位從設計師正是來自威尼斯的皮爾·卡丹。

  在皮爾·卡丹辦公室的書櫥裡,一直珍藏著當年那本破舊的雜誌,他說:“猴子可以吃掉‘鱷魚’,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所以,永遠都不要氣餒,奇蹟也許就在下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