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舊石器時代的美術

  人類最早的造型藝術產生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即距今三萬到一萬多年之間,下面是由小編為你整理了解舊石器時代美術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助到你。

  

  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勞動資料遺骸,展示了生產力顯著提高、原始採集與漁獵經濟迅速發展的景象。

  人們的物質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社會組織已進入母系氏族公社早期,人類的體質形態也發展到新人階段。

  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的先民在物質生產之外,終於開始了精神生產,為了美化自身與美化生活,製作了裝飾品,使用了染料。

  我國迄今發現最古老的裝飾品,是距今約28,940年前峙峪人制作的一件石墨裝飾品,該物呈扁平橢圓形,大小似鵝蛋,中央穿孔,可繫繩佩掛。

  此外靈武水洞溝遺址發現以鴕鳥蛋殼磨成的穿孔串珠,河南安陽小南海遺址發現一顆鑽孔石珠。

  更為重要的發現還有陽原虎頭樑曾發現用貝殼、鴕鳥蛋殼、鳥骨管制成的佩飾物。

  北京周口店山頂洞遺址曾發現百餘件裝飾品,包括雞心形鑽孔石墜、穿孔石珠、磨孔海蚶殼、鑽孔獸牙及骨管等。

  周口店山頂洞還發現一枚精緻的骨針,證明當時人已縫紉獸皮作為禦寒保暖的服飾。山頂洞人與虎頭樑人還分別採用赤鐵礦粉末與紅色泥岩作染色材料。

  事實表明,生活在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我國先民,已有多種多樣的審美創作活動。

  在峙峪人和山頂洞人的裝飾品上,呈現出成熟的鑽孔技術,這在雕刻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正如傅天仇先生所云:“鑽孔,是人工找到深度和厚度的勞動。鑽孔衝破平面,它是三度空間的第三空間,是雕塑造型的基本因素,這是立體裝飾的開始。”***傅天仇:《移情的藝術——中國雕塑初探》,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6年版***

  1987年在河北興隆發現的一件赤鹿角枝殘段,是現知比較可靠的最早的原始刻劃藝術品。其上用陰刻的線條構成三組圖案:第一組由直線、斜線紋組成,第二組由互相平行的密集曲線組成,似綯索花紋,第三組由四組密集曲線構成具有對稱性的圖案。

  刻紋還染成紅色,其意義應該與狩獵的巫術儀式有關。其測定年代為距今13,000年前。

  舊石器時代的早期

  在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址中,與猿人化石共存的都有大量哺乳類動物化石和人類用火的痕跡。除了粗糙笨拙的打製石器,還有經過加工的 鹿角和砍砸刮削的獸骨。這一時期人類的經濟活動,處於極其原始的萌芽階段。

  在初期的經濟活動中,人類只是為了生存而進行採集和狩獵、捕撈的。這些活動以採集最早出現,舊石器時代早期的 匼河遺址中發現了可能用於狩獵的石球,表明當時已出現了 狩獵經濟的萌芽,在整個舊石器時代,採集和捕食小動物始終是人們的主要經濟活動。集體圍獵大動物,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