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石器時代的歷史起源

  舊石器時代是以使用打製石器為標誌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那麼你瞭解嗎?下面是由小編為你整理的新舊石器時代歷史起源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助到你。

  

  石器,是指以岩石為原料製作的工具,它是人類最初的主要生產工具,盛行於人類歷史的初期階段。從人類出現直到青銅器出現前,共經歷了二三百萬年,屬於原始社會時期。根據不同的發展階段,又可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也有人將新、舊石器時代之間列出一個過渡的中石器時代。

  北辛文化是黃河下游一種原始社會較早期的文化遺址,環魯中南山地周圍的兗州、曲阜、泰安、平陰、長清、濟南、章丘、鄒平、汶上、張店、青州、莒縣、臨沭、蘭陵和滕州等地,都發現了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

  北辛文化得名於北辛遺址,北辛遺址得名於官橋鎮北辛村,北辛村地處於薛河故道南岸。薛河是古薛一帶的母親河,因此也就孕育了北辛文化,孕育了東方最早的農耕文明。

  北辛遺址是1964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薛河兩岸進行文物普查時發現的。1978年冬和1979年春,由中央考古隊和滕縣博物館聯合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發掘,清理了一批灰坑、窖穴、墓葬,發掘面積約2600平方米,出土有各類石器、陶器、骨器、蚌器等文物2000餘件,經碳14測定為距今7300年~6300年左右,屬於山東省新石器時代的最早時期,也是母系氏族社會最為繁盛階段,比大汶口文化早一千多年。由於北辛遺址具有其獨特的文化面貌,代表了一定的歷史時期,因而被命名為'北辛文化',1982年被國務院正式公佈並編入國家教科書;1992年被公佈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又被國務院定為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舊石器時代北辛文化的意義

  北辛遺址的發現和北辛文化的命名,揭示了七八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在此定居並繁衍生息的生活情形,為中華東方文明找到了淵源。一、從出土的石鏟、石斧、石磨盤、石磨棒、鹿角鋤、蚌鐮和窖藏的穀物來看,當時的農耕生產從耕作、播種到收割、加工已有一套較為完備的工具,原始農業已初具規模。二、通過出土的家豬型動物骨架和雞、狗等動物遺骸來看,當時的家畜馴化已經開始,畜牧養殖業已近雛形。三、從出土的陶網墜、魚鏢來看,當時的捕魚技術已相當高超。四、從出土的骨針、石紡輪來看,當時開始用野生纖維和動物絨毛進行紡線或編織,北辛先民由身披獸皮過渡到穿衣的文明階段。五、從出土的骨器、牙器、蚌器來看,當時的生產工具中截、劈、削、刮等器物已初步成型,製作石器、陶器已有專門分工,手工業已較為發達。六、從出土的蓋鼎、紅頂缽、指甲印紋缽、紅陶壺來看,當時的製陶燒陶技術已比較先進,這些器物不僅講究生活的實用性,而且還講究審美的藝術性。特別是紅頂缽,據考古學家說,為東方的彩陶找到了淵源;在一件陶器的底部還發現了一對酷似鳥足的刻畫符號,被文字學家和歷史學家譽為'文字的起源'、'文明的曙光'。因此說,北辛文化代表了中華民族輝煌的歷史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