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冊歷史第五單元同步試題及答案

  在我們的日常學習生活中,我們應該多做試題卷,鍛鍊我們的做題能力,這樣子才能夠使我們的學習成績有所提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二下冊歷史第五單元同步試題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一.單項選擇題

  1.中世紀的歐洲,天主教勢力空前強大,佔據了支配地位。其原因是*** ***

  ①天主教會不斷拓展勢力,與封建王權爭奪勢力

  ②天主教會的教義教規全面影響著歐洲的社會生活

  ③天主教會建立宗教裁判所

  ④天主教會是西歐最大的封建主,控制了各國1/3的土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天主教從經濟、政治、社會生活方面全面影響著西歐人的生活。

  2.從思想上為宗教改革奠定基礎的有*** ***

  ①宗教“異端”思想的盛行 ②文藝復興運動的推動 ③歐洲民族國家的發展 ④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答案 D

  解析 注意題幹要求從思想領域來分析問題,③和④分別屬於政治、經濟方面的內容。

  3.教皇英諾森三世說:“教皇權力好比太陽,國王權力猶如月亮,它的光是向著太陽借來的。”這句話反映了*** ***

  A.封建君主的權力是從教皇的權力中分化出來的

  B.天主教迫使各國統治者聽命於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權統治

  C.羅馬教會統治一切,影響世俗社會的每一個方面

  D.人們既是國家的臣民,也是教會的子民

  答案 B

  解析 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國王的權力來自於教皇,體現了教權高於皇權的思想。

  4.在中世紀歐洲的反封建鬥爭中,人們常用宣傳“異端”宗教思想的手段,主要目的是*** ***

  A.揭露封建制度的腐敗和黑暗 B.否定天主教和神學的作用

  C.反對教會的盤剝和腐敗 D.宣傳人文主義思想

  答案 C

  解析 “異端”是封建教會對與封建神學思想不一致思想的稱呼,其傳播的目的當然在於反對封建教會。

  5.下圖反映的是羅馬教廷兜售贖罪券的情景。有關該圖的歷史闡釋正確的是*** ***

  ①羅馬教廷在德意志常常通過這種方式搜刮財富,故德意志被稱為“羅馬教皇的奶牛”

  ②對這種行為進行公開抨擊的是《九十五條論綱》,這也揭開了歐洲宗教改革運動的序幕

  ③這種兜售贖罪券的行為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④這一歷史事件是導致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 D

  解析 兜售贖罪券,引起了眾多的反對,成為德國宗教改革運動的導火線,馬丁•路德公開抨擊兜售贖罪券的行為,揭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近代資本主義的發展是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

  6.馬丁•路德說:一個信奉基督的人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縛,為了……得救,他無須做任何事情,只要信奉上帝就可以豐厚地得到這些禮物。馬丁•路德說這番話的目的是為了宣揚*** ***

  A.上帝的權威 B.因行稱義 C.因信稱義 D.先定論

  答案 C

  解析 材料體現了信仰即可得救的思想。

  7.對加爾文影響較大的有*** ***

  ①啟蒙思想②人文主義 ③馬丁•路德改革 ④亨利八世改革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①④比加爾文宗教改革晚,加爾文宗教改革受到②③的影響,所以選B。

  8.馬丁•路德認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敗壞,只有內心信仰虔誠,才能與上帝直接溝通,去惡向善,獲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與事功都達不到這個目的。馬丁•路德的這一主張其意義在於*** ***

  A.否定了天主教會的作用及其神學權威 B.確立了“教隨國定”的原則

  C.打擊了羅馬天主教會的勢力 D.維護了德意志各階層的利益

  答案 A

  解析 馬丁•路德的觀點突出了個人自省的作用而不是外在的苦修和事功,從而否定了封建天主教會的“因行稱義”。

  9.加爾文學說傳播到歐洲許多地區,日內瓦成了宗教改革的一個重要的國際中心,被稱為“新教的羅馬”。加爾文學說之所以能夠在西歐廣泛傳播,主要是因為*** ***

  A.他宣傳信仰得救,反對天主教的等級觀念 B.他否定教皇統治人民的權力

  C.他的先定論將上帝擺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 D.他的學說符合當時新興資產階級的願望

  答案 D

  解析 加爾文學說中的先定論鼓舞了資產階級的進取精神,簡化宗教儀式、提倡節儉等主張適應了早期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

  10.下圖是1581年歐洲印刷的世界地圖。世界被描繪成三葉草形狀,代表基督教國王統治的三大洲,其中心是耶路撒冷。導致此圖產生巨大錯誤的原因是*** ***

  A.基督教神學世界觀的影響 B.交通通訊技術的落後

  C.人們對世界認識能力有限 D.天文地理知識匾乏

  答案 A

  解析 題中材料說明基督教神學世界觀對中世紀歐洲的巨大影響。

  11.加爾文教認為:上帝自創世紀以來,就把人分為“選民”和“棄民”,前者註定得救,後者註定沉淪。這種學說實質上反映了當時*** ***

  A.封建貴族的世襲思想 B.封建社會的等級思想

  C.人本主義思想 D.原始積累時期的資產階級思想

  答案 D

  解析 這種思想實際上是鼓勵當時的人努力奮鬥以真正成為上帝的“選民”,體現了早期資產階級積極進取的思想。

  12.加爾文宗教改革和路德宗教改革的重要相同點是*** ***

  ①堅持《聖經》是最高權威 ②主張簡化宗教儀式 ③反對教皇權威 ④主張先定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歐洲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反對天主教會的精神獨裁,建立適應資產階級利益的新教。①、②、③都是加爾文宗教改革和路德宗教改革的重要相同點。④是加爾文的宗教改革思想,說明加爾文比路德思想更激進。

  13.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不同於加爾文宗教改革的是*** ***

  ①領導宗教改革的是國王 ②教義方面保留了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義和儀式

  ③沒收教會財產,歸王室所有 ④否認教皇是最高領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英國宗教改革後單獨形成英國國教,英王是最高的宗教領袖,否定教皇的權威與加爾文宗教改革的主張是相同的。故排除④。

  14.和歐洲宗教改革運動性質相似的運動包括*** ***

  ①文藝復興 ②啟蒙運動 ③宗教寬容 ④宗教純潔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歐洲的宗教改革運動是資產階級在宗教領域內的反封建鬥爭,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是資產階級在思想領域內的反封建鬥爭,它們都屬於資產階級性質的鬥爭。而宗教寬容和宗教純潔是宗教內部或各個宗教之間的關係,並不屬於資產階級性質的鬥爭。

  15.西歐宗教改革對資本主義發展最大的貢獻是*** ***

  A.為資產階級奪取了教會的土地財產 B.加強了西歐各國的王權

  C.摧毀了天主教神學的精神統治 D.促進了歐洲的民族意識

  答案 C

  解析 西歐宗教改革是歐洲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其主要影響表現在思想領域。宗教改革之前,歐洲處於天主教會的精神獨裁之中;宗教改革則沉重打擊了歐洲封建統治的支柱天主教會,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使宗教趨向自由。

  二.材料分析題

  16.閱讀下面材料:

  材料一 誰若殺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位親屬,只要交納5-7枚金幣,便可以洗淨罪惡了。

  ——摘自贖罪券價目表

  材料二 我們教會教導人人在上帝面前不能憑自己的能力、功勞或善行稱義,乃是因基督的緣故,藉著信,白白地得稱為義,就是相信因基督的緣故得蒙恩寵,罪得赦免,他藉著死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上帝在自己面前就算這信為義。

  ——馬丁•路德《論稱義》

  材料三 很顯然,當錢幣投入錢櫃中叮噹作響的時候,增加的只是利得心和貪慾心。至於代禱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為轉移。

  每一個基督教徒,只要自己感覺到真誠悔罪,就是不購買贖罪券,也同樣可以獲得赦罪或全部免罰。

  ——馬丁•路德《九十五條論綱》

  請回答:

  ⑴馬丁•路德的思想同教會的說教有什麼衝突?

  ⑵馬丁•路德《九十五條論綱》的發表有何意義?

  ⑶結合材料和相關歷史事實,分析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實質。

  答案:

  ⑴馬丁•路德宗教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稱義”,他認為人的靈魂得救,要靠個人對上帝的虔誠的信仰,信仰得救,這同天主教的傳統說法,即主張只通過教會和教皇才能贖罪,必須交納贖罪券相沖突。

  ⑵《九十五條論綱》的內容否定了教皇和教會的權威;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對羅馬教廷的風潮;揭開了歐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⑶馬丁•路德宗教改革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實質上是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的社會運動,為德意志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解除了精神枷鎖。

  17.閱讀下面材料:

  材料— 一個人所以發家致富,不在於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勞,而完全靠上帝恩賜。

  ——加爾文

  材料二 ……財富本身決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應予斥責。這樣做就是褻讀神明。

  ——加爾文

  請回答:

  ⑴據材料一回答“一個人所以發家致富”的原因是什麼?加爾文這一主張在當時有何現實意義?

  ⑵材料二中“某些蠢人”是指誰?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加爾文是怎樣批判“財富”的?又提出了怎樣的主張?

  ⑶從上述材料看,加爾文的主張代表了哪一階級的要求?

  答案:

  ⑴上帝的恩賜。為資產階級的社會經濟生活提供了神學依據和宗教動力。

  ⑵天主教會。他認為財富是蒙上帝恩賜的人獲得成功的標誌。他主張選民要以奮鬥精神取得事業上的成功,並且具有節制、忍耐、儉樸、誠實、守信、謙遜等高尚美德。

  ⑶新興資產階級。

  18.閱讀下面材料:

  材料一 誰若殺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個親屬,只要交納5-7枚金幣,便可洗淨罪惡了。

  ——摘自贖罪券價目表

  材料二 “當錢投入錢櫃裡叮叮作響時,增加的只是貪婪受財的慾望,而不是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聖禮,只有靠終生‘悔改’基督教的正道。”

  材料三: 加爾文是瑞士宗教改革家……他廢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長老制;簡化宗教儀式;鼓勵經商致富,宣稱做官執政、蓄有私產、袋錢取利同擔任教士職務一樣,均可視為受命於上帝。加爾文的神學思想在許多方面與路德相同,如強調聖經是基督教信仰的惟一根據和權威;主張因信稱義等。

  ──摘自高中《世界近代現代史》教學參考資料

  材料四: “……解散修道院,沒收修道院的土地和財產……男女修士還俗……”

  ——摘自《至尊法案》

  材料五 右圖是聖•巴託羅繆之夜***1572年8月23日***

  請回答:

  ⑴據材料一說明教皇兜售贖罪券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⑵***材料二當出自馬丁•路德1517年發表的什麼文章?在這篇文章中他闡述了什麼觀點?代表當時哪些人的利益?其實質是什麼?

  ⑶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加爾文與路德主張的相同點有哪些?加爾文比路德更為激進的主張是什麼?

  ⑷據材料四,亨利八世為什麼這麼做?

  ⑸材料五說明了什麼?給我們什麼啟示?

  答案:

  ⑴搜刮財富。

  ⑵《九十五條論綱》;觀點:反駁了贖罪券的功效,指出信徒得救,既不靠教皇,也不靠聖禮和善功,只能靠終生悔改。代表資產階級的利益;實質是新興資產階級反對天主教會、反封建。

  ⑶都主張信仰得救,都否定羅馬天主教會的權威;加爾文激進的地方:把信仰得救解釋為先定論,規定神職人員由信徒選舉產生。

  ⑷削弱英國教會的實力,改善政府財政狀況,加強王權。

  ⑸宗教改革後,天主教分裂出新教,天主教與新教各派之間發生了長期的爭論和戰爭。啟示:信仰問題不能靠訴諸武力解決,世界和平需要宗教寬容。

""的人

1.2016年黔南州高二下冊歷史期末試卷及答案

2.2016年錦州市高二下冊歷史期末試卷及答案

3.2016年無錫市高二下冊歷史期末試卷及答案

4.2016年泉港一中高二下冊歷史期末試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