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囊妙計的典故是怎麼來的

  錦囊妙計是指周瑜為了囚禁劉備奪回荊州而以招親之計誘捕劉備,為了防備此事,諸葛亮給了劉備三個錦囊內藏了三條妙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錦囊妙計的典故

  劉備利用周瑜、曹仁廝殺之際,乘虛襲取了南郡、荊州、襄陽。周瑜十分氣憤,此時正值劉備喪偶,周瑜計上心來,想以招親之計,藉此來囚禁劉備以索討荊州。趙雲陪劉備前往南徐同孫權之妹孫夫人成親。臨走,諸葛亮給了趙雲三個錦囊。吩咐到南徐時開啟第一個,到年底時開啟第二個,危急無路時開啟第三個。

  趙雲照吩咐到了南徐開啟第一個錦囊,大肆宣揚婚訊,結果周瑜安排的假戲成真,周瑜心裡叫苦不迭。當劉備迷戀新婚生活時,趙雲開啟第二個錦囊,與劉備說曹軍要報赤壁之仇,荊州危急要他趕快回去,劉備和孫夫人藉口去江邊祭祖,一路向荊州方向奔去。

  被孫權、周瑜派出的軍隊攔住去路,趙雲開啟第三個錦囊,劉備依計想孫夫人哭訴孫權、周瑜用美人計誘殺自己的陰謀,夫人大怒,斥退追兵。劉備安全回到荊州,周瑜派追兵追趕,被諸葛亮安排的伏兵殺得大敗,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

  "錦囊妙計”中的三條妙計分別是什麼

  第一條:讓趙雲一行先去訪問喬國老。喬國老是周瑜和孫策的丈人,在東吳有一定的威望,而且和吳國太關係不錯。訪喬國老一來可以把孫劉聯姻之事告訴吳國太***吳國太此前並不知道***,讓孫權周瑜陷於被動。二來可以讓他在吳國太面前美言,增加孫劉聯姻的可能性。

  第二條:騙說曹操為報赤壁之仇,舉兵南下,讓劉備速回荊州。劉備在東吳整天花天酒地,樂不思蜀,這是周瑜設計想讓劉備玩物喪志。

  第三條:用孫夫人來擋追兵。孫尚香好歹也是東吳郡主,她的話,東吳的將領還是得掂量掂量的。

  諸葛亮與錦囊妙計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還有好多次使用錦囊妙計,使得下屬們摸不著頭腦,甚至連劉備也迷惑不解,只是按部就班地依計而行,到時候遵照丞相指示,拆閱錦囊妙計即可。

  可以說,諸葛亮的一個錦囊妙計,完全將下屬當成了一種只會“依計而行”的工具,沒有了一點兒“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做事自主性。誠然,諸葛亮智謀過 人,但是,他畢竟不可能先知先覺;即使好多事情通過仔細分析是能掌握其發展趨勢的,然而,必然之中還有偶然,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馬謖失街亭,可以認為他 沒有依計而行,反過來,也給諸葛亮敲了一記悶棍——並不是有了錦囊妙計就會萬無一失,有些出於意料的現象,不僅確定存在,而且也會改變整個局勢——錦囊妙 計怎麼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呢?

  同樣,諸葛亮當時留關羽駐守荊州時,也給了他“北拒曹操,東和孫權”的八字言,然而,他不但沒有考慮到關 羽不可能依計而行,而且,他更是沒有考慮到後來的荊州形勢變化。至少,東吳趁漢中爭奪戰時,對荊州用兵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關羽的敵對情緒。這一切,又豈 是一個簡單的八字真言所能決定得了的。所謂“隨機應變”,就是對“錦囊妙計”的最好反駁。

  當然,“錦囊妙計”只是對諸葛亮行事作風的 一種藝術化描述,其實質是他在領導下屬和制定決策,以及實際授權中的個人主義,而對下屬的實際情況,及事態的發展考慮不周。可以說,諸葛亮一生“積小勝而 不能成大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具體執行中不能從長遠考慮,也不能“以變化的眼光”看待局勢,從而導致小範圍內能發揮自如,但在大目標上卻不能審時度 勢。從本質上來講,這種將下屬當成工具的個人主義,就是一種獨斷專行的處事作風,下屬只是一個執行者,沒有參加決策、發表意見的餘地,甚至不能明白任務的 宗旨,也就沒法見機行事,其結果不外乎兩種,一是風平浪靜,在毫無風險的情況下完成任務;二是一旦出現意外,則結果與當初的意願背道而馳。

  “一個人沒法兩次踩入同一條河流”,因為“水”是流動的,同樣,世間萬事,無不處於運動和變化之中,運動是常態,是絕對的,而靜止則是相對的。所以,認 識和目光只能隨著萬物的變化而變化,而不能以靜止的目光看世界。同樣,任何一項工作任務,雖然領導者能從總體上把握它的發展趨勢,但是,其具體的細節只能 由員工在工作中把握,具體問題具體對待,這樣才能既有效地完成工作,又能在工作中學會創新和突破。

  領導者的任務並不是單純的使用員工的“手”去執行工作,更重要的是教會員工怎樣工作。正是基於這一點,才派生出了員工培訓,以及更為重要的團隊建設。

  傳統的領導典範,是讓人們知道工作需要計劃、組織、指揮、協調以及控制,進而演變成一種“愚忠”和亦步亦趨。在許多公司中,的確存在著這樣的領導,他們 就是絕對的權威,他們追求“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領導境界,所以,這樣的領導希望下屬們完全按照他的指示辦事,不打一點折扣,他們將其視為忠心耿職、全 心奉獻。

  但是企業的運作絕非某些領導者所希望的那樣,“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雖然重要,可是具體執行者如果缺乏自主性,那麼企業的運 作就沒有了生機和活力,而且,長期的體制僵化只能導致員工的依賴性增加,最終發展成對工作缺乏責任心和敬業精神。如果一個企業中的所有員工都坐等領導者去 指示和“手把手”地引導,這樣的企業又靠什麼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和發展!難道只靠領導者一個人的智慧嗎?

  員工不是工具,他們需要自主和創新,需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執行具體的工作。當工作出現困難時,哪一個領導者不希望員工自己去解決?沒有授權,員工就沒有自主性,就不能在困難而前調動自己的潛能,而只是一味地沉迷於領導者“錦囊妙計”中,最終迷失方向。

  聰明的領導者,不只是使用員工的雙手,更善於使用員工的大腦。他們在向員工指示工作時,只給員工一個總體的方向,而將具體的任務留給員工自己解決。這樣 的領導者會鼓勵和支援員工創新,要求員工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他們絕不會認為員工的自主行為會冒犯他們“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領導力,反而將其視為一種 真正的高境界。

  事實上,給員工相應的自主權,是對員工的一種尊重,體現著一種人本思想。只有這樣,員工才會感受到心靈的滿足,也才會 更加努力和敬業。當然,授權是一種風範,那些瞻前顧後、心胸狹窄的領導者是不敢給予下屬自主權力的,他們即使明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也不願意去 這麼做;他們將領導力視為絕對的權力,總想牢牢抓在自己手中,最擔心員工的自主會顛覆自己的權威,所以,這種領導者甘願下屬只是一種工具,而沒有自己的思 想。他們堅信傳統的“御人”觀念,認為“統治”下屬就必先“統治”他們的思想。這樣的領導者,永遠也不會有突破和真正的成功。他們或許會取得暫時的成功, 卻終將被時代的潮流所淘汰。

  時代在變,觀念也需要更新;體制在變革,領導者的管理方式也應革新。新時代的管理者,不僅應該擁有全能的 管理技能和領導力,而且應該具備靈活的管理理念,深諳如何在特定環境中運用自己的管理技能。經驗也需要改革,只有根據不同的市場需求,不斷改變和修正自己 的管理風格和技能,才能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來自四面八方的挑戰,也才能在複雜的企業環境中左右逢源,並且建立和擁有一支強有力的團隊,去迎接不斷而來的 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