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言文學方面本科生畢業論文
漢語言文學有著歷史源遠流長的特點,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的主要傳承方式和變現措施。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文化差異對語言的影響
摘要:中國人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僅要掌握好語言技能,還要充分認識到文化因素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在英語教學中,我們卻忽視了文化差異對語言學習的影響,無法真正將英語學以致用。本文將從中西方的傳統文化、習俗文化和價值體系三方面的差異來探討文化差異對語言的影響。
關鍵詞:文化 差異 語言
一、引言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很多人努力學習語音、詞彙和語法等語言方面,卻忽略了文化因素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致使許多人雖具備一定的語言能力但在英語交流中仍會遇到許多困難。缺乏對文化因素重要性的認識已嚴重影響了英語學習。
文化因素對語言的影響很早便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關注,如20世紀80年代我國著名學者胡文仲就認為:“語言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不瞭解英美文化,要學好英語是不可能的。”但在多年的英語教學中文化因素仍未受到足夠的重視,因此,本文將從中西方的傳統文化、習俗文化和價值體系三方面的差異來探討文化差異對語言的影響。
二、文化差異對語言的影響
要想學好英語不僅需要掌握語音、語義和語法等語言本身的技能,還需要注重文化差異對語言學習的影響。語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互相依存的整體,語言是文化的表現形式和載體,同時又受所屬文化的制約。若不能充分了解西方文化就無法真正學好英語。
眾多學者已充分研究了文化的內涵,如戴煒棟和張紅玲認為,文化研究發展至今,一個最具概括性、廣為接受的觀點認為文化是一個群體的生活方式,它包括人自出生後所學到的一切,如語言、言行方式和內容、信仰,以及人們賴以存活的物質和精神基礎。張婧則認為,不同的民族所處的地理環境和歷史環境不同,因而對不同的事物和經歷有著不同的編碼分類;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導致了他們獨特的篤信,崇尚和忌諱心態;不同的民族因其發展的特殊歷史過程也產生了本民族自己的歷史典故、傳說軼事。本文主要關注中西方在傳統文化、習俗文化和價值體系三方面的差異及其對語言的影響。
***一***傳統文化上的差異
中西方國家均擁有悠久的歷史和傳統,在各自的文化上有其獨特的內涵。由於受到不同的歷史和傳統的影響,中西方國家在各自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所沉澱形成的傳統文化亦不盡相同,因此,我們在學習英語時除了要學好語言,更要關注語言所屬的文化內涵。正如劉長江所言,文化教學應與語言教學同步融合。
由於歷史和傳統的差異,中西方人們對於同一事物的理解和感受也有區別。如“龍”在中西方的傳統文化中的內涵便迥然不同。“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我們引以為豪的自稱“龍的傳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是吉祥、幸福的象徵,人們多用“龍騰虎躍”或“龍鳳呈祥”等詞形容吉慶的氣氛。但西方文化往往把“龍***dragon***”視為邪惡勢力的象徵,寓意凶殘。在西方傳統文化中“dragon”指的是一種長有雙翅且會吐火的怪獸,因此,它與凶暴直接聯絡在一起。
***二***習俗文化上的差異
中西方文化差異尤其典
型地體現在習俗文化方面。不同國家的習俗文化反映在各自的社會生活和交際活動中,如稱謂、禮儀、恭維、致謝等方面。若不能充分了解中西習俗文化上的差異則會嚴重影響彼此的交流。
如在稱謂方面中西方的習俗文化便有著極大的差異。中國人由於受到宗法觀念的根深蒂固的影響遵循講禮節、尊長輩的習俗。俗話說:“子不言父名,徒不言師諱。”因此,在中國,孩子倘若對長輩或教師直呼其名會被認為不懂禮貌,將會受到家長的責罰。而在西方的習俗文化中西方人稱呼除父母外的其他人時大都直呼其名,以示友好和親近。這一點在美國尤為普遍,甚至初次見面就用名字稱呼。這一差異的理由在於中國人尊崇長幼有序、尊卑有別,而西方人則崇尚人人平等、追求自由。
***三***不同價值體系間的差異
價值觀念被普遍認為是文化的核心所在,不同文化背景中人的價值觀念必定會有所不同。而價值觀念又對人們現實生活中的言語表達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語言也往往折射出一個民族的價值觀念。中西方價值觀念的差異也直接反映在語言表達上,尤其典型地體現在諸如,禁忌、隱私等方面。
如中國人的價值觀念注重社會群體間的親密友好關係,因此,將詢問對方的年齡、收入、婚否等情況視為是對對方的關心,但這些理由在西方人眼中卻是一種禁忌,在他們的價值觀念中這些均為個人的隱私,因此,避而不談。再如中國人碰到熟人打招呼常會問“你去哪兒”或“你吃飯了嗎”等,以示對對方的關心和雙方的親密友好關係,但這在西方人眼中卻大有窺探隱私之嫌。
三、結語
英語學習中語言與文化密切相關,如高寶虹所言,在語言學習中,文化充當著極其重要的角色,語言的使用要受該語言所屬民族文化制約。因此,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必定影響英語語言的學習。儘管已有學者對此進行了探討,但對文化因素的忽視仍未得到有效的改善。張友平曾指出,外語教學不應當僅僅是語言教學,還應當包括文化教學。因此,我們學習英語不僅要學習語言本身,還要熟知語言的文化背景,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將英語學以致用,準確順暢地將其應用於對外交流之中。
基金專案:天津城建大學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專案《理工類院校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及能力研究》***立項編號:JG-1352***,本文是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胡文仲.文化差異與外語教學[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2***8***:45-51.
[2]戴煒棟,張紅玲.外語交際中的文化遷移及其對外語教改的啟迪[J].外語界,2000***2***:2-8.
[3]張婧.文化知識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教學與管理,2009***2***:84-85.
[4]劉長江.談外語教育中目的語文化和本族語文化的相容並舉[J].外語界,2003***4***: 14-18.
[5]高寶虹.交際化外語教學中的文化認知觀[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8***:33-38.
[6]張友平.對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的再認識[J].外語界,2003***3***:41-48.
篇2
試析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目前狀況及策略
【摘 要】漢語言文學是當前教育體系改革和發展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是我國傳統文化繼承的前提基礎。在當前全面到來的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創新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其不僅關係到學生具有怎樣的漢語言文學功底,也關係到漢語言文學教學質量的提升,從長遠角度來說更關係到我國人才強國偉大戰略決策的最終成敗。本文對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目前狀況進行分析,並提出了相應策略。
【關鍵詞】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目前狀況分析;策略
中職業學校是我國當前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個必定趨勢,是為國家培養技術型人才為主要目標。其在教學的過程中是以培養出具有一定水準又有具體技術性的人才為主要目標的教學過程。由於中職學生成績較差、素質水平低的種種限制,使得中職學校在教學的過程中面對著種種困難與難題,因此在中職學校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更是一個難點,由於其學生的基礎知識差使得在教學過程中對各種理解能力不夠,成為教學的主要影響因素和關鍵理由。因此,怎樣完善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是我們當前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漢語言文學教學的重要性
作為傳統的人文學科,漢語言文學是中華傳統文化和民族意識的學術載體,代表著中國傳統的精神文明建設,其主幹內容是我國的優秀文學文化遺產,而核心內容則是對人類存活價值和作用的關切,是對自身、他人、集體、民族、國家,甚至對人類的一種認識和社會責任感。隨著就業環境的日益複雜和中職學生就業壓力的增大,用人單位針對複合型人才需要量的日漸增加,這就促使中職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工作要進行一場教學改革,在建立好學生的道德系統和理論基礎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貫徹中職漢語言文學的實用價值,著眼於應用效能力的培育。
二、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目前狀況
1、教學模式因循守舊。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中,許多學校的教師仍舊採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導致教學效果難以提高。長期在這種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逐步削弱,甚至出現厭學情緒。同時,漢語言文學的知識結構未能根據社會的發展做出相應的調整,致使知識老化嚴重,與現實社會相脫節。
2、教學觀念落後。由於受到就業壓力的影響,學校更多的將注意力集中在了專業課程的教學上,而不少學生和家長也認為學好專業課是未來找個好工作的敲門磚,他們認為漢語是母語,只要會說,會讀,會寫,就算是懂得漢語言文學,而不用浪費時間將精力放在對漢語言文學的專門學習上。結果,漢語言文學被邊緣化,學生不願意學,老師不願意教。
3、教學策略和教學手段單一。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仍然採取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記”等單一教學手段,不利於調動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的積極性。多媒體教學方式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運用不夠到位,多媒體教學所具有的圖文聲並茂、形象直觀生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作用沒有得到真正發揮。
三、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應採取的策略
1、完善課程結構體系。
完善課程結構體系,使漢語言文學課程體系具有經濟實用性,是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形勢,也是新課改的全新要求以及與時俱進的重要舉措。課程結構體系是課程之間及其內部各成份的結合方式,它的優化與合理程度,直接影響到學校課程整體功能的發揮以及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因此,只有樹立科學的課程結構觀,才能從整體上把握課程的內部結構,為優化課程設計、增強課程的整體功能提供理論保證,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奠定基礎。
教育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學校在進行課程結構的設計中也必須遵循這一原則,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進行合理的課程設定。歸根結底,學校的課程設計就是要依據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儘可能做到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推動學生的個性發展。
2、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漢語言文學專業自身需要學生具備豐厚的東方文化底蘊。此專業有極強的文化特點,其教學直接影響學生對漢語感情,對東方文化親合力和從中汲取創新精神動力,並影響學生創新素質形成。所以,中職漢語言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創新思維培養。教師需要有強烈的創新教育意志,思想上要勇於拓展,力求指出獨特的、新的教育活動思路,行為上善於探索、潛心實驗,不斷歸納和進步。在教學中,不能滿足做文化傳聲筒,要適當通過文化評論等各種形式激勵學生思維,並對社會文化現象實行深思,如部落格、新媒體等各種文化傳播形式均能夠成為學生深思的理由。
3、轉變教學觀念。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有所轉變,當前社會所需要的專業人才除了要具有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的儲備、紮實的基礎,還要具有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在學習和工作中能夠不斷髮現理由並通過深入分析,能夠獨立解決理由的能力。我國當前的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理由,新課改不但為其提供解決方案,還對教師教學觀念的及時轉變發揮著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下,教學活動圍繞著教師展開,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的狀態。根據新課程理念,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真正視學生為中心,一切教學活動圍繞學生來展開,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接受程度,在尊重學生的學習規律的前提下,設計具體的教學情境,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輕鬆自在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以往被動地接受知識為主動地去攝取知識。
4、創新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
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創新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激發,以確保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要轉變過去的“以老師講,學生聽為”主的教學模式,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有效運用實際訓練、軟體教學、多維教學、小組討論等教學形式,使得以前枯燥的傳統漢語言文學教學課堂充滿學習的美、人文的美,讓學生衝破枯燥而令人窒息的學習氣氛,讓世界上最優美的語言——漢語,真正地走進中職學生的內心。因此,我們要優化課堂教學環節,改善原有的教學模式,努力讓學生們真正意識到學有所得的價值,讓學生們有拓展自己思維的空間。
四、結語
在新形勢下,漢語言文學教師應採用新模式、新策略不斷提高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水平。在漢語言文學教學的過程中,除了改革教學模式,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精神;要加強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使學生置身於一個充滿濃厚漢語言文學氣息的課堂環境;要充分運用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教育資源,使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感悟人生的真理,體味漢語言文學的魅力,從而真正地實現漢語言文學“教書育人”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李彩玲.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改革之我見[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25***.
[2]王曉歡.淺談提高漢語言教學質量的途徑[J].科學與財富,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