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提高漢語言文學的教學質量
摘要:漢語言文學是我國傳統文化和民族意識的學術載體,其對於培養高素質綜合性人才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初中語文漢語言文學教學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漢語言文學教學
作為東方文化的代表,漢語言文學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其在培養中國未來創新人才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漢語言文學教育教師特別是中學語文教師應該具有前瞻性,要重視對學生進行高素質綜合性人才的培養。在貫徹教學計劃的同時,需要構建相對完整的教學體系,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學素養和語言使用能力。
一、漢語言文學教學的重要性
作為傳統的人文學科,漢語言文學是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意識的學術載體,代表著中國傳統的精神文明建設,同時也是大時代下人文關懷的重要體現。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育注重學生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理論建設,出發點是為了建立健全學生的道德體系。漢語言文學的專業價值不在於創造可以計量的經濟效益,而在於創造無法用數字統計出來的社會效益。辨證的說,我們也不能強化用實用理性與工具理性的思路去規範人文學科,而應該看到社會對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特定期待。
二、初中語文漢語言文學教學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重在尊重、協助與促進
尊重是語文教育的前提,但協助和促進才是目的。面對學生自主的語文學習,教師的協助主要表現在提供必要的學習條件,授予必要的基礎知識和方法。教師的促進主要表現在切實的引導,把學生的思維、情感和想象朝“深度”、“廣度”和“長度”上引。
2、重在積累、互動與薰陶
語言是人區別於動物的重要標誌,是人類的重要交際工具,只有掌握了某種語言的人,才能進入人類社會,擁有人的活動,從這個最本質的意義上講,語文學習是人成其為人的重要活動。每個人都必須掌握必要的語言文字和不斷地發展語言,因此,豐富和積累語言應該成為我們有意義的生活中的一部分。由此,在中學語文教學應強化三點:第一,積累。語文學習應從積累語言開始。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從這四個方面去引導學生積累:一是積累語言材料,主要指掌握豐富的詞彙、俗語、諺語等;二是積累語言形式,背育一些典型結構的短語和段落,如識記一些好的排比句、頂針句,總分、轉折、遞進等結構的段落;三是積累語言範例,主要指背育一些優美詩文、小說、戲曲名著的片段等;四是積累語言形象,對名著中的典型人物、典故和意象等做到胸中有數。這樣,我們的學生,思維就有了憑藉,表達就有了材料。第二,互動。掌握語言是為了更好的交際,而交際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只有在互中才能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課堂中,我們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語言。第三,薰陶。漢語言講究神韻、意象和言外之意,在指導學生掌握這種語言時,不宜用純理性的分析方法,而重在薰陶,營造各種情境,讓學生自己去感悟,並在感悟的過程中滲透理性分析,從而達到心領神會的境界。
3、重在拓展、選擇與凝結
現代中小學生的語文學習內容應該是全息的,一切現實的、虛擬的、心理的世界都可作為語文學習的內容,教材只是這偌大的語文學習空間中的一個小小例子而已。打個比方來說,教材只是學生學習的港灣,而世界才是學生要航行的大海。中學生的語文學習既要建設好港灣,也要從港灣走出去,到生活的海洋中去遨遊,在偌大的海洋中探尋自己所要的寶藏。語文教學的職責就在於打破傳統的時空界限,在時間上,融歷史、現在與未來於一爐,“融歷史於現在”很好理解,就是把人類歷史遺產的精華引入課堂,讓學生來學習。而“讓未來融入現在”,讓學生及時瞭解最前沿的動態,從而為他們的未來發展開啟一扇扇智慧的窗戶。這裡,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需處理好幾組關係:第一,資訊的無限性與選擇的有限性的關係。在組織語文教學時,我們可獲得的資訊是全方位的,有現實的,也有虛擬的,但對具體的某次教學來說,其選擇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將所有的資訊引入教學中,既沒有必要,也是不可能的。其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選擇,進行最優化的選擇。第二,問題的複雜性與教學的典型性的關係。語文教學打破時空界限之後,一些必然的,偶然的問題如潮水般湧來,形成複雜的意義形態。語文教學要正視這種複雜性,不拘泥於“一課一題”,而是儘可能讓學生做多方面的探索。但重視問題的複雜性並不等於讓學生在複雜的問題中“兜圈子”,使教學成為一團“亂麻”,相反,要透過複雜的問題,抓典型,以集中“優勢兵力”,攻克我們學習的主要問題。這就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既有目標又不拘泥於目標,既有主題,又關注到“去中心”的話題,從而構建起具有獨特個性的語文教學。
4、重在牽引、護航與調控
第一,引導學生對意義進行探尋與創造語文學習不管形態如何多樣,但其價值應定位在對人的關懷和促進人的發展與創造上。如果把每一次語文學習看作人的生命過程中的“小場景”的話,那麼每一次語文學習都貫串著人對生命意義的探尋與創造。第二,促進學生對話的生成並調控語文教學是師生對話的過程,其話題要在對話中不斷生成與調控。而過去,我們太注重自己對教學的把握與控制了,把教學當作表演“教案劇”的舞臺,從而步入了僵化、機械化的“死衚衕”,難以自拔。其實,某次語文教學只能是一個可能世界,而不是一個必然世界,正如我們的未來世界一樣,站在現在的時空裡所做出的判斷,只能是一種可能,而不是必然,因此,語文學習與教學是在師生、文字的對話中不斷尋找話題而展開的。生成與調控是新語文教學的重要特點。我們要順應這一特點,把語文教學弄得有聲有色。
總之,中學生是我們的未來,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應該重視這些問題並貫徹實施。這樣,學生才能更好的學習和掌握語文知識。中學漢語言學教學辦好了,就為以後的專業學習和教學打好了基礎。這樣,中國的傳統文化方能得到弘揚。
參考文獻:
[1]張 怡. 如何提高漢語言文學的教學質量[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4***.
[2]侯正林. 漢語言文學教學探討[J].教與學,2009***6***.
[3]鄧齊平.將知識轉化為能力——談漢語言文學專業特色建設[J].懷化學院學報,2007***7***.
[4]張有英. 淺談中小學漢語言文學教學[J].文學教育,2010***7***.
關鍵詞:初中語文漢語言文學教學
作為東方文化的代表,漢語言文學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其在培養中國未來創新人才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漢語言文學教育教師特別是中學語文教師應該具有前瞻性,要重視對學生進行高素質綜合性人才的培養。在貫徹教學計劃的同時,需要構建相對完整的教學體系,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學素養和語言使用能力。
一、漢語言文學教學的重要性
作為傳統的人文學科,漢語言文學是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意識的學術載體,代表著中國傳統的精神文明建設,同時也是大時代下人文關懷的重要體現。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育注重學生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理論建設,出發點是為了建立健全學生的道德體系。漢語言文學的專業價值不在於創造可以計量的經濟效益,而在於創造無法用數字統計出來的社會效益。辨證的說,我們也不能強化用實用理性與工具理性的思路去規範人文學科,而應該看到社會對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特定期待。
1、重在尊重、協助與促進
尊重是語文教育的前提,但協助和促進才是目的。面對學生自主的語文學習,教師的協助主要表現在提供必要的學習條件,授予必要的基礎知識和方法。教師的促進主要表現在切實的引導,把學生的思維、情感和想象朝“深度”、“廣度”和“長度”上引。
2、重在積累、互動與薰陶
語言是人區別於動物的重要標誌,是人類的重要交際工具,只有掌握了某種語言的人,才能進入人類社會,擁有人的活動,從這個最本質的意義上講,語文學習是人成其為人的重要活動。每個人都必須掌握必要的語言文字和不斷地發展語言,因此,豐富和積累語言應該成為我們有意義的生活中的一部分。由此,在中學語文教學應強化三點:第一,積累。語文學習應從積累語言開始。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從這四個方面去引導學生積累:一是積累語言材料,主要指掌握豐富的詞彙、俗語、諺語等;二是積累語言形式,背育一些典型結構的短語和段落,如識記一些好的排比句、頂針句,總分、轉折、遞進等結構的段落;三是積累語言範例,主要指背育一些優美詩文、小說、戲曲名著的片段等;四是積累語言形象,對名著中的典型人物、典故和意象等做到胸中有數。這樣,我們的學生,思維就有了憑藉,表達就有了材料。第二,互動。掌握語言是為了更好的交際,而交際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只有在互中才能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課堂中,我們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語言。第三,薰陶。漢語言講究神韻、意象和言外之意,在指導學生掌握這種語言時,不宜用純理性的分析方法,而重在薰陶,營造各種情境,讓學生自己去感悟,並在感悟的過程中滲透理性分析,從而達到心領神會的境界。
現代中小學生的語文學習內容應該是全息的,一切現實的、虛擬的、心理的世界都可作為語文學習的內容,教材只是這偌大的語文學習空間中的一個小小例子而已。打個比方來說,教材只是學生學習的港灣,而世界才是學生要航行的大海。中學生的語文學習既要建設好港灣,也要從港灣走出去,到生活的海洋中去遨遊,在偌大的海洋中探尋自己所要的寶藏。語文教學的職責就在於打破傳統的時空界限,在時間上,融歷史、現在與未來於一爐,“融歷史於現在”很好理解,就是把人類歷史遺產的精華引入課堂,讓學生來學習。而“讓未來融入現在”,讓學生及時瞭解最前沿的動態,從而為他們的未來發展開啟一扇扇智慧的窗戶。這裡,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需處理好幾組關係:第一,資訊的無限性與選擇的有限性的關係。在組織語文教學時,我們可獲得的資訊是全方位的,有現實的,也有虛擬的,但對具體的某次教學來說,其選擇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將所有的資訊引入教學中,既沒有必要,也是不可能的。其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選擇,進行最優化的選擇。第二,問題的複雜性與教學的典型性的關係。語文教學打破時空界限之後,一些必然的,偶然的問題如潮水般湧來,形成複雜的意義形態。語文教學要正視這種複雜性,不拘泥於“一課一題”,而是儘可能讓學生做多方面的探索。但重視問題的複雜性並不等於讓學生在複雜的問題中“兜圈子”,使教學成為一團“亂麻”,相反,要透過複雜的問題,抓典型,以集中“優勢兵力”,攻克我們學習的主要問題。這就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既有目標又不拘泥於目標,既有主題,又關注到“去中心”的話題,從而構建起具有獨特個性的語文教學。
4、重在牽引、護航與調控
第一,引導學生對意義進行探尋與創造語文學習不管形態如何多樣,但其價值應定位在對人的關懷和促進人的發展與創造上。如果把每一次語文學習看作人的生命過程中的“小場景”的話,那麼每一次語文學習都貫串著人對生命意義的探尋與創造。第二,促進學生對話的生成並調控語文教學是師生對話的過程,其話題要在對話中不斷生成與調控。而過去,我們太注重自己對教學的把握與控制了,把教學當作表演“教案劇”的舞臺,從而步入了僵化、機械化的“死衚衕”,難以自拔。其實,某次語文教學只能是一個可能世界,而不是一個必然世界,正如我們的未來世界一樣,站在現在的時空裡所做出的判斷,只能是一種可能,而不是必然,因此,語文學習與教學是在師生、文字的對話中不斷尋找話題而展開的。生成與調控是新語文教學的重要特點。我們要順應這一特點,把語文教學弄得有聲有色。
總之,中學生是我們的未來,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應該重視這些問題並貫徹實施。這樣,學生才能更好的學習和掌握語文知識。中學漢語言學教學辦好了,就為以後的專業學習和教學打好了基礎。這樣,中國的傳統文化方能得到弘揚。
參考文獻:
[1]張 怡. 如何提高漢語言文學的教學質量[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4***.
[2]侯正林. 漢語言文學教學探討[J].教與學,2009***6***.
[3]鄧齊平.將知識轉化為能力——談漢語言文學專業特色建設[J].懷化學院學報,2007***7***.
[4]張有英. 淺談中小學漢語言文學教學[J].文學教育,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