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提高技工院校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論文

  技工院校語文課改的另一結果是任務式教學法被廣泛運用,教學效果的展示更關注學生的聽說能力。

  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淺談如何提高技工院校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相關論文。具體內容如下,希望能夠夠幫助到大家:


淺談如何提高技工院校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
 

  2013年暑假,中央電視臺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主辦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在央視首播。該節目一經推出,關於漢字書寫能力的熱議迅速佔據了各大媒體,普通百姓、學者、媒體紛紛驚呼,在21世紀的今天“提筆忘字”的現象已經不勝列舉了。與“聽寫大會”的參賽選手相比,技工院校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更令人憂慮。翻看畢業班學生提交的《畢業生推薦表》,錯字連篇、字跡潦草、筆畫不規範的情況比比皆是。技校生漢字書寫能力的缺失,已成為技工院校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大問題。

 

  一、漢字書寫能力是技工院校學生的職業素養之一

  職業素養是職業人在從事某種職業時所須具備的綜合素質。從“冰山理論”視角看,職業素養可看成是一座冰山,其中有1/8是屬於顯性職業素養,餘下屬於隱性職業素養。正是這7/8的隱性職業素養決定、支撐著外在的顯性職業素養。

  漢字書寫能力屬於技工院校學生的隱性職業素養範疇。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彰顯著技校生良好的職業態度、職業情感和職業道德,是學生通過書面交流直接有效地解決工作問題的基本保證,是他們邁向社會順利進行生活交往、工作交往、人際交往的必要條件,也是形成終身學習能力和提高就業競爭力的基礎。
 

  二、技工院校學生漢字書寫能力現狀

  2013年9月,筆者圍繞著“技校生漢字書寫狀況”在某國家級重點技工院校進行了2項調研。

  第一項為實地調研。統計學生上課帶筆的情況。在教學樓隨機選取50名學生進行抽查,其中13名學生上課沒有帶筆,所佔比例為26%。

  第二項調研――隨機抽取5個專業40名學生的書面作業進行“漢字書寫能力”的分析。每一份作業文字量約為150~200字左右,來自3門不同的學科,分別是道德法律與經濟常識、應用文寫作和祕書寫作。具體情況詳見表1。

  此次統計呈現如下特點:一是漢字書寫準確率與學生學歷高低無明顯關係;二是文祕會計專業漢字書寫準確率高於其他專業,機械專業漢字書寫錯誤率高於其他專業;三是女生漢字書寫準確率高於男生;四是書寫錯誤主要是別字錯誤,錯字錯誤少;五是語言不規範,書寫錯誤受地方方言粵語影響,如使用“泊車”一詞。
 

  三、技工院校學生漢字書寫能力缺失的原因

  種種跡象和資料表明,技工院校學生漢字書寫能力現狀確實令人堪憂。究竟造成技校生上述狀況的原因何在呢?

  一課程標準與實際執行的嚴重脫節

  《技工院校語文課程標準2010年版》第二部分“課程目標”有這樣一段敘述:要求學生在初中識記3 500個常用漢字的基礎上,理解並掌握文章中生字、生詞的音、形、義,重點掌握詞語的識記與使用,不斷積累詞語識記的數量和正確運用詞語的經驗。 但在技工院校語文類課程的實際教學中,這種對中國漢字掌握的要求未能真正貫徹落實。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語文課時被壓縮

  技工院校的辦學目標是培養能滿足就業市場需要的實用型人才。因此,更強調專業課程的學習,更關注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在這種教育思想指引下,雖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曾發函要求技工院校“確保各公共課課時和教學內容保質、保量完成”,並隨函附上語文課設定方案及相應課時,但能真正執行的技工院校很少。更普遍的情況是,弱化公共文化課程,語文課時被大量壓縮,見表2。

  壓縮課時的結果顯而易見――承載漢字書寫能力培養的課堂無法得到保證,對中國漢字形、聲、義的理解、識記及運用更無從談起。

  2.語文課程被整合

  隨著教改工作的逐步推進,不少技工院校越來越重視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教育與培養。在部分技工院校,語文、數學、德育等獨立的公共課程被重新整合為“自我學習”、“與人合作”、“與人交流”、“職業方法能力”、“職業社會能力”等相關課程,漢字書寫的陣地日漸萎縮。

  3.語文課堂變成“說”的課堂

  技工院校語文課改的另一結果是任務式教學法被廣泛運用,教學效果的展示更關注學生的聽說能力。公開課上,聽課者常常會因為學生課堂上的精彩表述報以熱烈的掌聲,卻很少因書寫而讚不絕口。與分組討論、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環節相比,書寫漢字甚少出現在技校語文課改的課堂上。即便偶爾需要學生在黑板上展示,教師的關注點也會集中在內容上,而非漢字的正誤,甚至允許使用拼音代替漢字。一節課下來,學生真正握筆書寫的時間寥寥無幾,語文課堂幾乎沒給漢字留下可以容身的空間。
 

  二科技進步的產物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計算機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了提高技校學生的就業能力,勞動部門專門規定,要求技校學生須取得計算機辦公軟體中級證方能畢業。漢字書寫方式從筆尖到鍵盤,這種變化對技校生漢字書寫能力無疑造成了很多負面影響。

  1.漢字輸入法正逐步削弱學生的書寫能力

  目前,漢字輸入法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走“形”路線的五筆輸入法,一類是走“音”路線的拼音輸入法。五筆輸入法是根據漢字字形結構設計的,雖然保留了漢字的傳統文化,但使用時需拆字、背字根,學習難度較大。相比之下,技校學生更願意選用好學、易記的拼音輸入法。但由於拼音輸入法要求使用者只需記住字的讀音即可,致使使用拼音輸入法的技校學生經常提筆忘字。

  2.不少技校生認為,人類已經進入飛速發展的資訊時代,執筆寫字一來費時麻煩,二來與時代脫節,溝通交流只要會敲打電腦鍵盤即可,無需規範書寫,甚至覺得提高書寫能力是多此一舉。   三教師貫徹不力

  隨著技工院校軟實力競爭的加劇,不少學校不斷拓寬技校教師的來源渠道,從社會上、行業裡、企業中廣泛吸納優秀人才。從這些渠道吸納的這類人才實戰經驗豐富、實踐操作能力強,但也或多或少存在漢字書寫能力較弱的短板。同時,技工學校普遍認同這種觀點――“書寫就是語文老師的事情”。因此,不少非語文學科的教師不注重漢字書寫。此外,隨著多媒體裝置的廣泛使用,教學課件大有取代板書之勢。越來越多的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上課時不習慣板書,在學生作業、測驗以及考試批改中不注重培養學生書寫的習慣和能力。技工院校學生漢字書寫能力的高低取決於技校老師的漢字書寫水平。教師應盡到提醒學生規範書寫的責任,更應該重視發揮自身的表率作用。

  四評價體系尚未完善

  技工院校對學生的職業素養評價體系具有鮮明的職教特色,但尚未完善。以廣東省為例,不少技工學校已建立了教師、學生、家長、企業、社會共同參與的多元化評價體系和以職業資格為標準、以企業需求為目標、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立體式評價機制。但漢字書寫能力並未被納入學生的職業素養、文化素養、個人素質評價標準中。

  在考試中,只有在語文試卷上出現錯別字才會給予扣分處理。技工院校其他課程考試只要答對要點即可,漢字規範正確與否不在考量範圍。這種考核評價標準常常導致其他學科的教學不關注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

  國家已頒佈《簡化字總表》、《現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範》等法規,對現行漢字確立了統一的規範和標準。但如何把漢字的規範和標準與技工院校的評價體系有機結合,從而進一步提高技校生的職業素養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五社會上文字使用不當

  現在,錯字、別字、不規範用字的現象隨處可見。例如“招聘”寫成“招騁”、“嚴禁倒垃圾”寫成“嚴禁到拉極”、“刮痧”寫成“刮莎”、“摩托車”寫成“麼託車”等。

  開啟網路媒體或是使用微信、QQ、飛信等軟體聊天,錯別字、諧音字、不規範的繁體字混雜在一起的現象愈演愈烈,如“妹子”寫成“妹紙”、“非常”寫成“灰常”。這些錯誤的文字表達在網路中廣泛傳播,無疑給技校學生正確書寫漢字帶來不良影響。
 

  四、提高技院校學生漢字書寫能力的對策

  隨著職業教育免學費政策的推行,全國各地全日制技工院校招收的農村學生比例顯著提高。在義務教育階段,多數農村學校由於資金、教學管理、師資等方面原因並沒有嚴格按照課程標準開設書法課,導致部分學生在入學前漢字書寫水平不高。而到了技校階段,語文教學中對漢字的書寫要求又無法加以鞏固和提高,致使更多學生漢字書寫水平裹足不前甚至出現倒退的情況。書寫漢字教育的斷層出現在技校階段,所以加強技校階段學生漢字書寫規範教育尤為重要。

  一提高思想認識

  培根在《習慣論》中提出“思想決定行為”,毋庸置疑,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和動力。有正確的思想才有正確的行動,有積極的思想才有積極的行動。

  我們的祖先從最早的結繩記事開始,就對文字有著深厚的感情。漢字在幾千年的演變中記載了中華民族的文明歷史,積澱著祖國的傳統文化。同時,漢字具有很強的工具性,它可以展示自我、傳遞資訊、反映事實、解決工作問題。從某個層面上來說,漢字書寫體現著個人的素質、職業素養和發展潛力。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要責無旁貸地肩負起這個重擔,積極提高技校生對正確書寫漢字重要性的認識。在課堂上,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專業發展、實際工作應用以及個人晉升途徑等方面,強化技校生對漢字書寫的重視。

  二喚起學生對漢字的敬畏之情

  世界上使用漢字的國家除了中國,還有日本。在百度上輸入“日本”、“中文”或“漢字”等字樣時,螢幕上會迅速彈出“日本人對中文頂禮膜拜”、“當日本年度漢字書寫成為一道風景”等標題。2013年8月18日《法制日報》刊登了一篇題為《尋找鍵盤上丟失的文字》的文章,該文章介紹了日本人對書寫漢字的重視程度。在日本人眼中,簡訊等現代電子通訊手段只是電話的替代品,表示尊重、祝福的語言仍需要手寫。在日本,很多人以會書法而自豪,每年都會選出用毛筆書寫的“年度漢字”。此外,日本還組織專門的“漢字能力測試”,該測試分為10個級別,從4歲幼童至94歲老人均可參加。

  比較而言,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反思,並努力找回對漢字書寫的崇敬之情。只有懷著一顆對漢字的敬畏之心,才能從更深的層面上幫助技校學生重新確立漢字書寫的重要位置,更好地提高他們的職業素養。

  三形成良好的教育環境

  讓技校生正確地書寫漢字是一個系統問題,不應簡單地停留在語文教育上,應該成為全體教師的職責。

  首先,營造漢字書寫氛圍的校園文化。在教學樓、實訓樓、大師工作室、圖書館、課室等重要位置懸掛用規範字體書寫的校風、校訓、教風、學風等標語;注重板報文化建設,讓每一面板報都帶給學生“規範漢字書寫”的薰陶和提示;還可以讓學生參與校園各類標誌牌的書寫工作,並定期舉行“消滅校園錯別字”的活動。良好的校園環境既提升了學生對規範書寫漢字的意識,也培養了學生寫字的興趣,又能讓學生感受到溫馨和諧的校園文化。其次,加強規範書寫漢字的宣傳力度。在校內設定書法展示專欄,定期開展漢字書寫作品展――教師板書展示、優秀教案展示、學生作業展示、師生書法聯展等活動,讓學生逐步建立以書寫漢字為榮的觀念。

  四提高教師的書寫水平

  能否正確規範地書寫漢字,教師須言傳身教,做好示範表率作用。在漢字正誤方面,語文教師對涉及專業方面的漢字不太確定時,要查閱字典、參考書,對錯別字堅決做到“零容忍”。教師認真書寫的態度時刻影響著學生,他們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模仿教師,進而讓“正確書寫”這一觀念深入到學生的心中。

  此外,要注意從教學層面上營造正確書寫漢字的學習氛圍。例如,舉辦板書比賽,促進和提高教師的漢字書寫能力;把規範漢字書寫貫穿在教師備課、板書、批改作業的全過程中;在平常作業點評中,教師要及時表揚書寫正確的學生同學,並給予分數上的鼓勵;還可以組織有書法特長的教師給學生開展個性化藝術活動,讓師生共同成長。總之,注意從方方面面給學生指導示範,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教師的書寫魅力。   五構建職業准入制

  制度的保障力度遠遠要高於思想覺悟的力度。可以仿效日本的做法,構建漢字書寫能力的職業准入制,按照不同的職業要求設定級別不同的職業門檻。例如,對文祕專業或技師層次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要求高一些;對汽車維修中級工的漢字書寫能力要求相對低些。

  書寫能力的職業准入制一旦建立健全起來,將迫使技校生自覺強化學習。同時,技工院校也可以將規範書寫漢字作為考核評價教師的一項標準。

  中國人歷來講求書品、人品的和諧統一。練字就是練人,學寫字就是學做人,提高漢字書寫能力,就是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這一過程終將會使技校學生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