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必修一第七單元複習題及答案

  不論是哪一門學科的學習,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方法。在小編看來,提升自己的學習成績的一種重要方法就是多做試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三歷史必修一第七單元複習題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高三歷史必修一第七單元複習題

  一. 單項選擇題***共計25小題,每小題2分,合計50分***

  1. 二戰後初期,有政治家認為,當時美國在歐洲實施的某項戰略措施“最初不過是一種經濟手段,現在卻成為了美國武器庫裡對付蘇聯的一種主要武器”。這一措施是

  A.推行馬歇爾計劃 B.建立佈雷頓森林體系

  C.組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D.倡議簽訂《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2.美國前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在《在華五十年》中寫道:“美國的強大及其在自由和安全事業中的領導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國家抵抗共產主義威脅的領袖“。20世紀50年代,體現美國充當這一“領袖”的史實是

  A.提出杜魯門主義 B.丟擲馬歇爾計劃

  C.北約與華約的對持 D.在越南發動“特種戰爭

  3.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國際關係最突出的特點是

  A.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大陣營的對立和鬥爭

  B.資本主義世界體系被嚴重削弱

  C.社會主義越出一國的範圍,形成一個世界體系

  D.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衝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

  4.某同學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搜集到以下圖片,據此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研究的課題與20世紀70年代的國際關係有關 ②冷戰後形成了美、歐、日三足鼎立的世界格局 ③中國重返聯合國與發展中國家的支援分不開的 ④20世紀60、70年代世界格局呈現多極化趨勢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

  5.“民主,有多少罪惡假汝名以行之。”下列現象不能說明這一觀點的是

  A.美國在中東地區推行民主價值觀

  B.北約提出“人權高於主權”,轟炸南聯盟

  C.多國派軍艦赴索馬利亞海域參與打擊海盜

  D.杜魯門提出抵抗“極權主義”,援助“自由國家”

  6.在把1973年定為“歐洲年”時,美國總統尼克松說:“美國同新歐洲的關係非改變不可”,“要建立一個比較完善、可以維持的夥伴關係,從而共同合作。”尼克松這段話反映出

  A.二戰後西歐普遍衰落,美國加緊對其控制

  B.西歐與蘇聯改善關係,動搖了北約組織

  C.歐共體發展壯大,迫使美國調整對外政策

  D.蘇聯東歐劇變,美國感覺有機可乘

  7.下列三幅圖片共同反映的問題是

  A.世界日益聯絡成不可分割的整體 B.世界經濟多極化的趨勢形成

  C.西歐、日本努力改善與發展中國家的關係 D.世界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8.1971年7月,尼克松總統在堪薩斯域發表演講,指出:“當我發表就職演說的時候,我提到一個需要談判的時代……我們在世界上許多地區正在進行談判而不是正在對抗……”美國政府將這一外交思想付諸實施的行動包括

  ①組建上海合作組織 ②結束1961年開始的越南戰爭 ③簽訂《北大西洋公約》④發表中美上海聯合公報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華盛頓郵報》在某一時期陸續刊登了幾篇新聞評論,其標題分別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機會嗎?”、“西方的援助應當使蘇聯實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學對俄國如何走向資本主義觀點不一”。由此推斷,該時期是

  A.赫魯曉夫執政時期 B.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

  C.戈爾巴喬夫執政時期 D.普京執政時期

  10.有人說:“單邊世界容易產生霸權,兩極世界容易形成對峙,只有三極或者多極世界才是穩定的格局。”下列表述能支撐以上觀點的有

  ①18世紀英國打敗法國成為世界殖民霸主 ②二戰以後逐步形成美蘇兩分天下的格局

  ③亞太經合組織的建立表明世界出現多極化趨勢 ④蘇聯解體後形成多個力量中心使世界相對穩定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1.下列關於當前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正確的是

  A.蘇聯解體後兩極世界變成了單極世界 B.第三世界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C.中國和美國的綜合國力遠遠超過其他國家D.即便是最強大的美國也無法控制當今世界

  12.當今世界格局中存在幾個主要力量中心,暫時形成“一超多強”的局面。對這種局面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一超”指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

  B.“多強”主要指歐洲聯盟、日本、俄羅斯、中國等

  C.從近期看美國仍將保持世界超級大國的地位

  D.多極化的趨勢已經形成

  13.日本《選擇》月刊近日發表文章聲稱:“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引發了世界經濟危機,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復甦的火車頭,對中國需求、中國資金的依存使日、美、歐的反共論調失聲。……對中國來說,通過政府投資來強求加快經濟增長,是出於經濟目的之上的政治目的的需要。”對這一觀點解讀最為準確的是

  A.確認了中國在當前經濟危機中的領導地位 B.日美歐等國在當前經濟危機面前束手無策

  C.文章延續了二戰後的“冷戰”思維 D.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放棄了對中國的敵視

  14.有人曾這樣評價當今世界:“當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國是萎縮的巨人,日本是獨腳巨人,俄羅斯是生病的巨人,歐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國是潛在的巨人”如果這一評論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概括性,說明當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基本特點是

  A.美、日、歐、俄、中共同主導的多極世界

  B.世界多極化格局的最終形成

  C.兩極格局結束後,世界開始呈現多極化趨勢

  D.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正在發展之中,而且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

  15.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組織領導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軍擊斃。許多國家發表宣告,對此表示支援,並強調世界各國應共同打擊恐怖主義。由此可以看出

  ①反恐鬥爭有賴於國際社會的合作 ②恐怖主義成為全球化的主要障礙 ③恐怖主義滋生的土壤由此被剷除 ④恐怖主義依然是國際社會的公敵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16.“從解除殖民主義痛苦和災難中找共同基礎,我們就很容易互相瞭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援,而不是互相疑慮和恐懼、互相排斥和對立。”周恩來說這段話是在

  A.與尼克松會面時 B.與田中角榮會面時

  C.出席萬隆會議時 D.出席聯合國大會時

  17.對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理解正確的是

  ①尊重各國對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選擇; ②國家不分大小強弱主權一律平等;

  ③各國共同建立“大家庭” 式的關係; ④不用戰爭方式解決國家之間的爭議。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8.1971年,周恩來在接見來訪的美國乒乓球代表團時說:“你們這次來,打開了兩國人民友誼的大門。”這反映出當時中美關係解凍的特點是

  A.以民促官 B.國際推動 C.官方交流 D.以官帶民

  19.一位學者認為:“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如果沒有中國同美國的關係正常化,也就沒有70年代末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外開放’政策以及中國對外經濟關係的蓬勃發展。”其含義是指中美關係正常化

  A.為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B.標誌著美國對中國的封鎖政策徹底失敗

  C.促使許多國家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

  D.使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

  20.新中國成立以來,為構建和平友好的國際社會作出了重大貢獻,下列各項中具有這樣影響

  政策有

  ①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③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 ④提出“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

  21.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外交活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這離不開正確的外交思想的指導。下列外交活動與外交方針政策不成對應關係的是

  A.1950年中蘇簽訂了《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一邊倒”方針

  B.1955年中國參加萬隆會議取得重大成果——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C.1971年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不結盟”政策

  D.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外開放”的政策

  22.1998年初,在聯合國安理會上中國同意對伊拉克進行武器核查,但在討論美國提出的動用武力解決核查危機的議案時,投了反對票。這表明中國在新時期

  ①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外交活動 ②積極維護地區穩定和世界和平 ③參與符合聯合國憲章的維和行動 ④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3.中國領導人在不同場合表示,今天的中國是一個改革開放與和平崛起的大國,中國已

  下定決心,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內環境,集中精力發展自己,又以自己的發展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中國領導人關於“和平崛起”的表述向國際社會傳遞資訊的是 ①“冷戰”後傳統不安全因素不再對和平構成威脅 ②中國的崛起對國際社會不是威脅而是機遇 ③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重要力量 ④中國在綜合國力競爭中處於明顯優勢,和平崛起成為可能

  A.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24.某同學為研究新中國的外交成就,確定了主題並收集了相關材料。下列材料與主題對應正確的是

  A.新中國外交政策成熟的標誌——整理萬隆會議有關材料

  B.中美建立外交關係——收集《中美聯合公報》文字稿

  C.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澤民出席西雅圖會議有關材料

  D.中日建立外交關係——收集《中日聯合宣告》有關材料

  25.2001年中國作為亞太經合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東道主,為APEC的發展作出了相當大的努力;2003年,中國宣佈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2004年東南亞海嘯災難發生後,中國政府大力提供人道主義援助。中國積極參加亞太地區事務的根本目的是

  A.積極為本國經濟建設創設和平穩定的周邊環境

  B.促進亞太地區各地區不同程度國家的合作與共贏

  C.建立亞太地區各國間持久的結盟關係

  D.與美日等國抗衡,實現中國的和平崛起

  二、材料題***共3小題,第26題20分,第27題15分,第28題15分***

  26.***20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風雲變化多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美國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種局勢,俾使我們和其它國家都能塑造出一種免於威脅的生活方式。在對德國和日本作戰中,這是一個基本問題。我們的勝利乃是戰勝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強加在別國頭上的國家。

  ——杜魯門總統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二日致國會的諮文

  材料二 當我發表就職演說的時候,我提到一個需要談判時代,而不是對抗時代。我們一直在進行談判,我們在談判中取得了一些進展,重要的事情上,我們在世界上許多地區正在進行談判而不是正在對抗,在這些地區,對抗可能導致爆炸性的局面……現在,當我們環顧我們所處的世界時,我們發現美國已經不再處於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薩斯城的講話》

  材料三 當今世界,國際形勢迭宕起伏、複雜多變。起因於經濟利益的矛盾是基本的、廣泛的;起因於領土爭端的衝突是長期的、棘手的;起因於民族、宗教問題的紛爭有膨脹的趨勢,利用民族主義和宗教狂熱製造事端的危險性不可低估;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在國際政治、經濟和安全領域依然存在並有新的發展,帶來許多不確定、不安寧的因素,將會導致地區衝突甚至引發區域性戰爭,這是對國際安全新秩序的最大挑戰。

  ***1***材料一中,杜魯門所說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強加在別國頭上的國家”在二戰後指哪一國家?***2分***美國對其採取了什麼政策?***2分***

  ***2***根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尼克松為什麼認為需要談判而不是對抗?***8分***

  ***3***根據材料三,歸納造成“國際形勢迭宕起伏”的原因有哪些?***8分***

  26. 1***國家——蘇聯。***2分*** 政策——“冷戰”政策。***2分***

  ***2***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出現滯脹;美蘇爭霸,美國處於劣勢;西歐和日本等國的崛起,美國地位動搖;第三世界的崛起。***8分,每點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3***經濟利益;領土爭端;民族、宗教問題;霸權主義、強權政治。***8分,每點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27.***15分***二戰以來,國際關係格局經歷了由兩極到多極化的演變趨勢。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新華社2009年11月19日電,歐盟領導人特別峰會一致選舉範龍佩、凱瑟琳•阿什頓為首位歐洲理事會常任主席、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階代表,他們被形象地稱為“歐盟總統”和“歐盟外長”。歐盟是當今世界最成功的一體化組織,人們有理由相信,不遠的將來,歐盟各成員國將會成為一個真正的國家實體。

  材料二 美國應該盡力協助世界回覆至經濟健全的常態,沒有它,也就沒有政治的安 定,沒有牢固的和平。……我們的任務是喚起合理經濟的再生,促使政治社會的結構容納自由制度的存在。……任何政府誠意協助復興工作的,必會得到美國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鬥角阻撓他國復興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們的援助。

  ——馬歇爾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學的演講

  材料三

  近年來,中歐之間交往頻繁。2009年5月,溫家寶出席中歐第十一次會晤,雙方就進一步發展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深入交換了意見,達成許多重要共識。雙方簽署了一系列重要檔案,發表了聯合新聞公報。

  ***1***依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歐洲一體化程序加快對歐洲和世界有何重要影響?***6分***

  ***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你認為馬歇爾計劃是一項純粹的經濟援助計劃嗎?為什麼?

  ***4分***

  ***3***依據材料三指出中歐貿易在中國對外貿易中的地位,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種地位形成的主要原因。***5分***

  27.***1*** 積極影響:①促進了各成員國之間商品、勞務和資本的自由交流,有利於歐洲經濟的發展;實力增強,同美國掙奪世界市場。②使歐洲的地位提高,要求擺脫美國控制;③歐洲經濟區域集團化發展迅速,成為世界經濟格局中的重要力量;④促進了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答出三點即可得6分。***

  ***2***觀點:不是。***1分***原因:馬歇爾聲稱“我們的任務是……促使政治社會的結構容納自由制度的存在”,表明該計劃實際上是以較隱蔽的經濟手段,以“復興歐洲”之名,行控制西歐之實,穩定資本主義制度, “遏制”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以達到稱霸世界的目的。***3分***

  ***3***地位:在中國對外貿易中,中歐貿易數額最大,歐盟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合作伙伴。***2分***

  主要原因:①中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經濟快速發展;②走向聯合的歐洲經濟實力不斷增強;③中國與歐盟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合作局面。***言之成理即可,3分***

  28.***15分***中美兩國關係的發展和走向,不僅關係到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影響世界和平、穩定與繁榮的重要因素。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我知道,1954年在日內瓦會議時杜勒斯拒絕同周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級時決心伸出我的手,一邊向他走去。當我們的手相握時,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

  ————《尼克松回憶錄》

  材料二 在中美建交之際,美國卻又單方面制定了《與臺灣關係法》,不顧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原則,肆意提高向臺灣軍售的質量和數量,提升與臺灣當局關係的等級,致使中美關係數度倒退。

  ⑴“杜勒斯拒絕同周握手”反映了什麼本質問題?***2分***“我們的手”為什麼能握在一起?***5分***

  ⑵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回答,這次歷史性的握手,開始了中美關係正常化的程序,這對中美兩國各產生了怎樣的影響?***4分***

  ⑶材料二說明了什麼?***3分***

  28.⑴中美兩國在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方面的根本對立。***2分***美國霸權地位衰落;美蘇爭霸蘇攻美守;美國孤立中國的政策失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中蘇關係惡化。***答出3點即可得5分***

  ⑵對中美影響:打破了西方國家長期孤立中國的局面,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美國通過緩和對華關係,改善了其在美蘇爭霸中所處的不利地位。***4分***

  ⑶美國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中美關係的的發展不是一帆風順的;臺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敏感的問題。***4分***

  高三歷史必修一第七單元複習題參考答案

  1-10 ACACC CDBCC 11-20 DDCDA

  26.***1***國家——蘇聯。***2分*** 政策——“冷戰”政策。***2分***

  ***2***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出現滯脹;美蘇爭霸,美國處於劣勢;西歐和日本等國的崛起,美國地位動搖;第三世界的崛起。***8分,每點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3***經濟利益;領土爭端;民族、宗教問題;霸權主義、強權政治。***8分,每點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27.***1*** 積極影響:①促進了各成員國之間商品、勞務和資本的自由交流,有利於歐洲經濟的發展;實力增強,同美國掙奪世界市場。②使歐洲的地位提高,要求擺脫美國控制;③歐洲經濟區域集團化發展迅速,成為世界經濟格局中的重要力量;④促進了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答出三點即可得6分。***

  ***2***觀點:不是。***1分***原因:馬歇爾聲稱“我們的任務是……促使政治社會的結構容納自由制度的存在”,表明該計劃實際上是以較隱蔽的經濟手段,以“復興歐洲”之名,行控制西歐之實,穩定資本主義制度, “遏制”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以達到稱霸世界的目的。***3分***

  ***3***地位:在中國對外貿易中,中歐貿易數額最大,歐盟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合作伙伴。***2分***

  主要原因:①中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經濟快速發展;②走向聯合的歐洲經濟實力不斷增強;③中國與歐盟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合作局面。***言之成理即可,3分***

  28.⑴中美兩國在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方面的根本對立。***2分***美國霸權地位衰落;美蘇爭霸蘇攻美守;美國孤立中國的政策失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中蘇關係惡化。***答出3點即可得5分***

  ⑵對中美影響:打破了西方國家長期孤立中國的局面,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美國通過緩和對華關係,改善了其在美蘇爭霸中所處的不利地位。***4分***

  ⑶美國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中美關係的的發展不是一帆風順的;臺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敏感的問題。***4分***

""的人

1.高三期中歷史聯考試題及答案

2.高考歷史模擬試題附答案解析

3.高考歷史模擬試題附答案

4.高考歷史基礎強化練習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