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校一國家閱讀答案

  《一人一校一國家》概括了張伯苓和國家的緊密聯絡,傳神地地塑造了張伯苓的愛國形象。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人一校一國家》閱讀材料

  1898年7月的一天,山東威海衛的日本太陽旗降下,中國黃龍旗升起。第二天黃龍旗降下,英國國旗升起。這就是發生在中國土地上的“國幟三易”。原來,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帝國主義列強加緊瓜分中國:德、法、俄各有所得,英國強租了九龍半島和威海衛,強制佔據威海衛的日本將威海衛歸還中國,再由中國轉租給英國。目睹這一幕國恥的北洋水師見習駕駛官張伯苓,受到強烈刺激。

  張伯苓是天津人,13歲考入設在天津的北洋水師學堂。1894年張伯苓在水師學堂畢業,翌年春天到通濟艦。他親眼見到了“國幟三易”,聯想到甲午戰爭前的中國海軍力量明顯佔優,為什麼卻戰敗了?問題在人。要想改變中國面貌,必須改造人,興辦新式教育,培育一代新人。張伯苓懷著這樣的信念離開北洋水師,決計以教育救國。

  1898年張伯苓應嚴修之聘做家館老師,教授其子弟。1904年春天,嚴、張二人東渡日本考察教育,看到推廣新式教育,重視科學技術,是日本明治維新以後迅速強盛的根本原因。中國要想富強,也要走這條路。他們辦起一所私立中學堂,張伯苓任監督,當年秋季招收學生73名,年底改名為敬業中學堂。此後,學生人數日增,校舍不夠使用,開明邑紳鄭菊如捐出天津舊城西南一塊十多畝的荒地,嚴、張即在這裡興建新校舍。因為這處新校舍在城南的開窪,稱為南開窪,簡稱南開,學校因此在1907年改名南開中學堂,1912年改稱南開學校,張伯苓任校長。張伯苓在到處化緣籌集辦學經費的同時,千方百計聘請飽學之士來校任教,范文瀾、何其芳、老舍等先生都先後在南開任課。

  張伯苓從南開中學創辦起就注重教育學生怎樣做人,旨在全面培養與造就適應國家和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他定南開校訓:“允公允能,日新月異。”他重視修身教育,每週親自講修身課。一次修身課上張伯苓講不許學生抽菸,當場有學生髮問:“您不許我們抽菸,為什麼自己抽菸?”張伯苓當即喚校工,將自己所存的呂宋菸全數取來,當眾銷燬。校工惜之,他答道:“不如此,不能表示我的決心,從今以後,我與諸同學共同戒菸。”從此終身不再吸菸。南開在校學生也再無吸菸者。張伯苓把近代西方體育引進學校,重視體育課和師生的身體鍛鍊,闢有體育場,舉辦天津市運動會,自己也多次擔任全國運動會、華北運動會的總裁判。南開中學看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張伯苓不讓學生死記硬背,也不迎合教育部門推行的各種會考。為了培養學生具備手腦並用、知學合一的能力,學校增設了“社會視察”和“木工金工技能”兩門必修課程,組建了校辦工廠。

  私立南開中學升留級制度嚴格,淘汰率高。當時人們常說:“進南開難,畢業也難。”學校擇優錄取,考試認真,評分嚴格,畢業率約為50%。在張伯苓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南開中學培養出了以周恩來、馬駿為代表的優秀學生,並逐步實現了興辦南開系列學校的設想:在南開中學的基礎上,1919年9月建立南開大學,1923年增設南開女中,1928年增設南開小學,形成舊中國私人創辦的建制完整的南開系列學校。其中南開女中始建於1923年,到了1924年,就已經有四名女子進入南開中學和男生一起聽課了。南開中學的辦學成績引起海內外矚目,孫中山曾讚譽說,南開是世界有名的好學校。胡適稱張伯苓為“中國現代教育的一位創造者”。

  在抗日戰爭時期,張伯苓熱心襄贊國事。很多南開學生、校友,嚮往延安革命聖地,請張伯苓代為介紹,他都一一給他們寫了介紹信,將大批有生力量遷往抗日後方。張伯苓重視對學生的愛國教育,經常用親身經歷的“國幟三易”激勵學生的愛國熱情。1935年11月張伯苓赴四川考察教育後,基於對抗日戰爭時局的清醒認識,於1936年8月建成南渝中學***1938年12月更名為重慶南開中學***。平津淪陷,當時許多學校都因倉促遷川多有不便,惟獨南開中學從容應變,弦誦未輟。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本侵略者的飛機對南開中學、南開大學進行了瘋狂的轟炸。當南開校園的硝煙還未散盡的時候,張伯苓大義凜然地宣告:“敵人所能毀者,南開之物質;敵人所不能毀者,南開之精神。”張伯苓的四子張錫祜投筆從戎,以身殉國,張伯苓聞訊說:“我本人出身水師,今老矣,每以不能殺敵報國為恨,而今吾兒為國捐軀,可無遺憾了。”

  1949年4月,蔣介石兩次到張伯苓住所,要求先生離開重慶。去臺灣或去美國,可任其選擇。張伯苓始終不應。蔣氏又派蔣經國和張群先後三次勸行。張伯苓以“不願離開南開學校,更不想離開祖國”為詞,拒絕了蔣氏最後的邀請。

  1951年2月23日,為南開教育辛勞畢生的張伯苓與世長辭,享年75歲。逝世的第二天,日理萬機的周恩來專程到天津弔唁,他送的花圈緞帶上寫著:“伯苓師千古!學生周恩來敬輓”。他說:“張校長一生是進步的,愛國的;他辦教育是有成績的,有功於人民的。”

  ***摘編自《愛國教育家張伯苓》***

  《一人一校一國家》閱讀題目

  4.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恰當的一項是*********3分***

  A.從全文看,張伯苓制定的南開校訓“允公允能,日新月異”中“允公”就是培養學生的愛國、敬業、獻身精神;“允能”就是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和本領;“日新月異”就是要求隨著時代的前進而不斷革新。

  B.南開中學以全面培養與造就適應國家和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為旨,故意加大考試難度,畢業率只有50%左右。

  C.張伯苓對抗日時局有著清醒認識,他特意赴四川考察教育,於1936年8月建成南渝中學。當許多學校都因倉促遷川無法正常上課時,惟獨南開中學的學生們能正常學習。

  D.四子張錫祜以身殉國後,張伯苓的一番話既表露了對兒子殺敵報國的稱許,也隱含了痛失愛子的哀傷,還表達了不能親上戰場報國的終身遺憾。

  5.胡適稱張伯苓為“中國現代教育的一位創造者”。張伯苓的創造性表現在哪裡?***4分***

  6.文章以“一人一校一國家”為題,請聯絡全文談談你對標題中張伯苓“一人”與“一國家”關係的理解。***5分***

  《一人一校一國家》閱讀答案

  4、A***解析:B、強加因果,不是因為“以全面培養與造就適應國家和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為旨”才故意讓考試很難;C因果顛倒,“對抗日時局有著清醒認識,他特意赴四川考察教育”錯,文中是他在四川考察教育後,基於對抗日戰爭時局的清醒認識,率先在成創辦學校;D“還表達了不能親上戰場報國的終身遺憾”錯,應該遺憾得償的欣慰。***

  5、①變家館為新式學堂,推廣新式教育;②把近代西方體育引進學校;③重實踐,重能力;④形成舊中國私人創辦的建制完整的南開系列學校;⑤興辦女中。***每點1分,答對任意4點給滿分。***

  6、***3***①“一人”字面上指張伯苓,突顯他畢其一生熱情投入教育事業,以身報國,矢志未渝的人格;②“一國家”指的是張伯苓一生強烈熱愛的祖國,從決計以教育救國,為國培養人才,開創教育先河,到進行愛國教育,宣傳愛國思想,在生命彌留之際,仍激勵南開學子竭盡所能,建設富強康樂的新中國。③“一人”“一國家”高度概括了張伯苓和國家的緊密聯絡,傳神地地塑造了張伯苓的愛國形象,準確地評價了他一生的貢獻、精練地概括了他的愛國精神。***①一分②③各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