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種植知母

  隨著野生知母越來越少,人工種植知母已成為大趨勢。現小編將知母的種植技術提供給廣大種植戶,希望對提高知母生產質量有所幫助。

  知母的種植技術:選地、整地

  應選擇疏鬆肥沃、且有排灌條件的壤土或沙壤土種植,每畝施農家肥4000公斤,配施複合肥20公斤,翻耕20釐米深,整細耙平,作成1.2米寬的平畦。

  知母的種植技術:繁殖方法

  分為種子繁殖和分株繁殖兩種。1.種子繁殖。春、秋季節均可播種。播種前可進行催芽,方法是用60℃的溫水浸種8-12小時,撈出晾乾 外皮後,用2倍的溼沙拌勻,在向陽溫暖處挖淺窩,將種子堆於窩內,周圍用農膜覆蓋,約一週後待大多數種子的胚芽剛剛突破種皮時即可播種。一般使用條播的方法,即按行距20釐米開淺溝將種子均勻播入,覆土l-2釐米,稍加鎮壓並澆水。

  秋播到春出苗,較齊;春播催芽者播後7-10天即可出苗,每畝用種量3公斤左右。2.分株繁殖。結合收穫將根莖有芽的端切下,切成3-6釐米的小段,每段帶芽l-2。按行距25-30釐米開溝,株距9-12釐米栽種,覆土3-4釐米,澆水。

  知母的種植技術:田間管理

  間苗、定苗

  種子繁殖出苗後,應及時間苗,苗高10釐米時按株距7-10釐米定苗。

  鬆土、培土

  幼苗出土3片真葉時,淺鋤鬆土,以後一般每年除草鬆土2-3次。由於根莖多生長在表土層,因此,雨後和秋末要注意培土。

  排灌

  播種後,要經常保持畦面溼潤,越冬前視天氣和墒情,適時澆好越冬水。翌春發芽以後,若遇旱應適時澆水。雨季注意排水。

  覆蓋柴草

  為改良土壤,保持土壤溼潤,在苗期鬆土後,每畝順溝覆蓋麥糠、麥秸、稻草等物800-1000公斤,每年一次,連續覆蓋2-3年,中間不需翻動。

  追肥

  每畝應分次追施農家肥4000公斤,複合肥20公斤,搗細拌勻,撒於根旁,並結合鋤地以土蓋肥。追肥後噴灌1-2次水。此外,在知母生育旺盛時期,在下午4點左右,隔10-15天連續2次噴施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可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促進根莖的生長和膨大。

  知母的種植技術:採收與加工

  知母一般於春、秋兩季採挖,2-3年採收一次,畝產400-700公斤。去淨枯葉、鬚根,晒乾或烘乾即為毛知母;趁鮮剝去根莖外皮,晒或烘乾即得光知母。

  知母栽培技巧

  繁殖

  採用種子繁殖和分株繁殖。

  種子繁殖

  選種採種:選擇3年以上健壯植株作採種母株,8月中旬-9月中旬果實成熟,晒乾、脫粒備用。知母種子發芽率在85%-95%。

  播種:春播在4月中旬進行。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0釐米開淺溝,溝深2釐米,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土蓋平後稍加鎮壓。播後保持土壤溼潤,10-15夭即可出苗。每畝用種量5-7千克,育苗1畝,可移栽大田5-6畝。

  分株繁殖

  宜在秋冬季植株休眠期至翌年早春萌發前進行。

  種植技術

  選地整地 宜選土壤疏鬆、排水良好、陽光充足的地塊種植,土層深厚的山坡荒地也能種植。地選好後,可施圈肥、複合肥15-20千克,撒入地內,翻如土中作基肥。深翻25釐米,整細整平後作成寬1.3米的畦,摟平畦面。若土壤乾旱,先在畦內灌水,待水滲後,表土稍干時播種。

  定植 於秋季或早春進行。以春季播種育苗,待秋後形成分櫱芽後定植為好。栽時按行距18-20釐米、株距5-7釐米,開溝深4-5釐米橫向平栽,栽後覆土、壓實、澆水。定植苗宜帶較多的鬚根,有利成活。每畝用種栽量100-200千克。

  田間管理

  間苗、定苗春季萌發後,當苗高4-5釐米時進行間苗,去弱留強。苗高10釐米左右時,按株距4-5釐米定苗。合理密植是知母增產關鍵。

  鬆土除草 間苗後進行1次鬆土除草。宜淺鬆土,樓鬆土表即可,但雜草要除盡。定苗後再鬆土除草T次。保持畦面疏鬆無雜草。

  追肥 合理施肥是知母增產的重要措施。除施足基肥外,苗期以追施氮肥為主,每畝施入稀薄人畜糞水1500-2000千克;生長的中後期以追施氮、鉀肥為好,每苗施入腐熟廄肥和草木灰各1000千克,或硝酸鉀50千克。在每年的7-8月生長旺盛期,每畝噴施0.3%磷酸二氫鉀溶液100千克,每隔半月噴施葉面1次,連續2次。時間,以晴天的下午4時以後噴施效果最好。噴灑後若遇雨夭,應重噴1次。

  排灌水 封凍前灌1次越冬水,以防冬季乾旱;春季萌發出苗後,若土壤乾旱,及時澆水,以促進根部生長。雨後要及時疏溝排水。

  打苔 知母播後於第2年夏季開始抽苔開花,需消耗大量養分。除留種外,一律於花前剪除花苔,可促進地下根莖粗壯、充實,有利增產。

  蓋草 1-3年生知母幼苗,於每年春季鬆土除草和追肥後,於畦面覆蓋雜草,可有保溫保溼、抑制雜草滋生的效果。

  採收加工

  採收種子繁殖的於第3年、分株繁殖的於第2年的春、秋季採挖。據試驗,知母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時期為花前的4-5月,其次是果後的11月。在此期間採收質量最佳。

  知母的功效與作用

  治熱病煩渴

  用於熱病煩渴。本品甘寒質潤,善清肺胃氣分實熱,而除煩止渴。用於溫熱病邪熱亢盛,壯熱、煩渴、脈洪大等肺胃實熱證。常與石膏相須為用,如白虎湯。

  清瀉肺火

  用於肺熱咳嗽,陰虛燥咳。本品功能清瀉肺火,滋陰潤肺。用於肺熱咳嗽、痰黃粘稠,常配瓜蔞、大貝母、膽南星同用;或陰虛燥咳、乾咳少痰者,多與貝母同用,如二母散。

  滋腎陰

  用於骨蒸潮熱。本品又能滋腎陰、潤腎燥而退骨蒸,故有滋陰降火之功。用於陰虛火旺,骨蒸潮熱、盜汗、心煩等症,常與黃柏同用,配入養陰藥中,以加強滋陰降火之效,如知柏地黃丸。

  滋陰潤燥

  用於陰虛消渴,腸燥便祕。本品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之效。用於內熱傷津,口渴引飲之消渴病,常與天花粉、葛根等配用,如玉液湯。用於腸燥便祕,常與生首烏、當歸、麻仁同用,又有潤腸通便之效。

  知母味苦,性寒;肺、胃、腎經。清熱瀉火;滋陰潤燥;止渴除煩。主溫熱病;高熱煩渴;咳嗽氣喘;燥咳;便祕;骨蒸潮熱;虛煩不眠;消渴淋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