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社會實踐論文參考精選

  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和改進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環節,是引導青年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社會實踐論文,供大家參考。

  社會實踐論文範文一:公共管理新理念及社會實踐

  [摘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傳統的政府公共管理理念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傳統的政府公共管理模式過於片面化,在很多方面缺少相應的政策,影響了我國公共事業的發展。在政府和相關人員的不斷改革和探索下,政府公共管理新理念被研發出來,並逐漸在社會中擴充套件了運用範圍。文章針對政府公共管理新理念和在社會實踐中的運用進行分析,希望有利於我國政府公共管理新理念的進一步落實。

  [關鍵詞]公共管理;新理念;社會實踐;分析

  0引言

  隨著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的展開,深刻分析了黨所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和肩負的歷史任務,在客觀分析黨的現狀的基礎上,指出了黨在新的形勢下自身存在的問題,把新時期加強黨的建設作為目前重要的發展目標[1]。在這一前提下,政府相關人員根據自身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不斷結合新時期社會發展的現狀,制定了我國政府公共管理新理念,公共管理新理念的提出意味了我國新一輪政府公共管理體制改革的開始。隨著公共管理新理念的逐漸落實,有效的解決了政府在發展過程中的問題,促進了我國公共事業的發展。

  1公共管理新理念

  公共管理新理念打破了傳統公共管理理念的束縛,把以前政府一手承包的專案逐漸下放到人民群眾手裡,政府給予技術上和政策上的扶持,不直接參與到其中,注重人民群眾思想道德的培養,積極開展社會公益專案,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運用市場和社會力量推動公務服務社會化。進一步的落實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思想,使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得到了保證。

  2傳統公共管理理念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受傳統公共管理理念影響,政府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了很多問題,影響了我國公共事業的發展,使部分人民群眾的自身權益沒有得到合理的保護。

  2.1公共管理理念和人民群眾之間的矛盾

  隨著社會的發展,公共管理理念和人民群眾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嚴重。下崗工人的安置、城市建設中拆遷居民的賠償、計劃生育等等和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一系列問題,沒有得到更好的處理,部分地方政府在處理拆遷問題上,對人民群眾態度惡劣,使用不法手段進行逼迫搬遷,使人民群眾自身合法的權益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激化了人民群眾和公共管理理念之間的矛盾[2]。在面對社會不斷髮展的背景下,我國部分人民群眾受條件限制,接受的文化水平較低,自身素質和職業技能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造成了大量失業的情況,使我國部分人民群眾產生盲動心態。

  2.2公共管理理念在新形勢下的不足

  我國政府自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為了緩和與人民群眾之間的矛盾,政府加強了向公共政府前進的腳步[3]。但是,在新形勢下,公共管理理念中的不足之處顯得越加明顯,政府在發展過程中提出先帶領一部分人富裕起來,再逐漸的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造成了部分人利用不正當的途徑獲取了社會的公共財物,使人民群眾之間的貧富差異拉大。從另一方面講,我國市場經濟為主導的國家價值觀被部分人民群眾誤解或者變向的理解,在現實生活中,造成了金錢至上的觀點,不論什麼事物都通過金錢進行衡量,使人民群眾的心理逐漸變得冷漠。

  2.3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法力度仍需加強

  目前,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發展,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逐漸增強,部分人民群眾已經懂得運用國家的法律法規來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但是,由於我國的部分法律法規過於缺少或者處理方法不夠全面,導致很多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處理。另一方面,在實際生活中,仍然存在部分執法人員利用手中的許可權侵犯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現象。這都說明了政府還應該完善法律法規和加強執法力度。

  3政府公共管理新理念在社會實踐中的運用

  政府公共管理新理念不斷的在社會中加強了運用範圍,改善了人民群眾的就業問題,提高了執法效率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保證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促進了社會的穩定發展。

  3.1政府授予企業經濟權

  在公共管理新理念的背景下,政府通過授權或委託一些私人企業去經營公共領域的專案。例如:自來水供應專案、電話專案、供電專案、房產專案、食品生產專案等等,政府不直接參與到企業的經營中,對有關專案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從中起到監督的作用,緩和了人民群眾和公共管理之間的矛盾,確保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3.2鼓勵人民群眾參與到公益事業中

  為了確保我國的弱勢群體的穩定生活,政府一方面大力宣傳公益事業的重要性,普及了公益事業的相關知識,加強了人民群眾思想道德的培養,讓人民群眾對公益事業有了更多的認知[4]。另一方面,在政策上給予大力的支援,吸引和鼓勵人民群眾參與到公益事業中。例如:成立貧困基金會,對我國有困難的人民群眾給予及時的幫助;設立社會保險和退休保障,讓人民群眾的生活更加穩定;建設平價住宅房,針對我國較為貧窮的人民群眾給予物質上的保障;創辦養老院、殘疾人福利中心等這一系列公益活動的開展都是為了更好地保證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

  3.3加強監督力度

  近年來,我國政府針對相關法律法規有了進一步的完善。在傳統的公共管理中,部分相關人員通過法律法規的漏洞,對人民群眾的自身權益造成了傷害,在公共管理新理念中,政府不僅完善了法律法規,還加強了監督力度和執行力度,成立了單獨的監督機構,加強了執法人員的品德培養,讓執法人員意識到自身的責任與義務。同時,對於侵犯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不法分子,政府加強了處理措施。

  4總結

  綜上所述,政府公共管理新理念的實踐有利於社會的穩定發展,從政府授予企業經濟權,鼓勵人民群眾參與到公益事業中以及加強監督力度幾個措施中可以看出,應該加大公共管理新理念在社會中的運用範圍,從而更好的實現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思想。

  主要參考文獻

  [1]姚引良,劉波,汪應洛.網路治理理論在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實踐中的運用及其對行政體制改革的啟示[J].人文雜誌,2010***1***:76-85.

  [2]鞠桂富.現代公共管理理念在宗教活動場所財務監督管理中的運用———以江蘇宗教工作實踐為例[J].中國宗教,2011***9***:56-59.

  [3]黎映桃.論當代公共政策的價值目標———取向、界說與評價途徑[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1***6***:716-724.

  [4]魏冰.新公共管理理論對我國行政改革的啟示[J].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4***:16-19.

  社會實踐論文範文二:醫科研究生社會實踐論文

  一、調查內容與方法

  調查工具:在個別訪談和開放式問卷調查的基礎上編制《社會實踐對研究生個人成長作用的調查問卷》。統計方法:採用Excel2007建庫錄入資料,運用SPSS15.0進行描述性和多元分析,包括頻數、Pearson卡方檢驗、Fisher精確卡方檢驗等。

  二、結果

  按照年級整群抽樣的原則發放問卷,三個班共發放177份,回收問卷153份,回收率達8***%。經核查,有142份問卷符合條件,合格率達92.8%。

  ***一***基本情況

  被調查者中,男生佔被調查總數的26.1%,女生佔73.9%;一、二、三年級的比例依次為49.3%、33.1%和17.6%;來自東、中、西部的學生比例分別為57.7%、34.5%和7.7%;管理類專業***衛生管理等***和非管理專業***流行病等***佔比分別為33.1%和66.9%;有過工作經驗的學生佔總數的7.8%;來自城市和農村的學生比例分別為52.8%、47.2%;保送和考研學生的比例分別為38.7%和61.3%;中共黨員、共青團員和群眾的比例分別為69.7%、28.9%和1.4%。

  ***二***參與實踐與實踐認知情況

  93.7%的研究生認為社會實踐有必要,其中47.9%的被調查物件認為很有必要,僅有1.4%的研究生認為沒必要。

  1.社會實踐的形式

  75.4%的研究生參與了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其中84.8%參與的社會實踐內容與專業相關。對比研究生目前和期望參與的社會實踐形式發現,兩者間存在較大差異。

  2.社會實踐的動機

  詢問研究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原因,發現68.2%的研究生是為了增強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其他主要的原因為增強團隊合作能力***56.1%***、增強組織協調能力***54.2%***、增強社會責任感***42.1%***、認識自我***41.1%***、賺錢減輕家庭經濟負擔***35.5%***和個人偏好***33.6%***,其他較少的選擇是被動接受學校學院等組織安排、受同學等周圍人影響,比例分別為19.6%和11.2%。

  3.社會實踐的組織

  調查社會實踐的組織單位,發現社會實踐的組織者最多為教研室,比例為59.8%,其他主要組織者分別為學院、班級/支部和學校,比例分別為43.9%、43.0%和3***%,僅17.8%為自發組織。研究生主要承擔參與者的角色,作為組織者的比例僅佔到了13.3%,而53.2%的研究生都希望擔當組織者。

  4.社會實踐的時機與頻次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次數大部分集中在1-3次,佔66.7%,現實耗費在社會實踐上的時間佔全部生活時間的比例大部分集中在5-10%,這也他們的期望值保持一致。在具體社會實踐時機和頻次上,現實和期望存在較大差異。

  5.社會實踐的支援系統

  詢問研究生參加社會實踐的途徑,發現絕大部分是通過同學、老師和朋友介紹進行社會實踐的,其他主要的途徑包括組織機構***21.7%***和傳統媒體***21.7%***。導師對社會實踐的態度也較為重要,87.9%的研究生導師較為支援社會實踐活動,僅有2.1%的導師很不支援。此外,研究生認為目前社會實踐存在的不足體現在缺乏足夠的時間***52.9%***,缺乏應有的重視和宣傳***4***%***,無生動的內容***44.3%***,多數同學參與積極性不高***35.7%***,缺乏老師指導***32.9%***和缺乏場地***10.7%***。

  ***三***社會實踐的作用情況

  研究通過調研社會實踐對個人社會責任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應用能力、專業認同、創新能力、團隊合作意識、組織協調能力、自我瞭解等七個方面的作用,來探索研究生社會實踐對個人成長的有效性。調研結果顯示:研究生認為社會實踐對這七個方面的能力培養均有較高的促進作用,認為無變化的人數佔比普遍低於10%,其中促進作用最為突出的是對團隊合作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的培養,持此觀點的研究生佔比分別達到了69.7%和62.0%。

  ***四***社會實踐的影響因素

  課題組研究認為影響社會實踐效果的因素可能包含研究生所處年級、性別、生源地、政治面貌、工作經歷、專業和就讀方式等,因此將這些因素與具體實踐效果進行統計學相關分析,結果如下。

  1.實踐參與次數。研究生參與實踐的次數與其所在年級顯著相關***P=0.000***,表現為年級越高,參與實踐的次數越多,以參與5次及以上的實踐為例,研一到研三的參與率分別為13.9%、34.1%和36%。

  2.實踐參與持續時間。研究生參與實踐的持續時間也與其所在年級顯著相關***P=0.004***,表現為年級越高,實踐參與持續時間越長,以參與持續時間半個月及以上為例,研一到研三的參與率分別為20%、20.9%和44%。

  3.實踐耗費時間比例。研究生參與實踐的耗費時間比例與其所在生源地顯著相關***P=0.043***,體現在東部地區研究生耗費時間比例較高,中部和西部次之,以耗費時間10%比例以上為例,東、中、西部學生佔比分別為43.5%、38.2%和22.2%。

  4.實踐參與角色。研究生參與角色與其性別顯著相關***P=0.027***,表現為男生更傾向於擔當組織者的角色,如28.6%的男生當過組織者,而只有8.1%的女生擔當過這一角色。5.實踐導師支援程度。研究生實踐導師支援程度與性別顯著相關***P=0.046***,表現在導師更願意支援女生去參與社會實踐,支援男生和女生去參與實踐的導師比例分別為75.7%和92.3%。

  三、討論

  ***一***研究生對社會實踐現實認知與期望尚有差距

  調查發現醫科研究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較高,然而對於社會實踐的現實認知和期望認知方面尚存在較大的差距。如在社會實踐形式方面,課題研究是目前社會實踐參與比例最高的形式,而研究生最感興趣的形式則是校外實習/兼職。如目前研究生作為組織者的比例僅佔13.3%,而53.2%都希望擔當組織者。如研究生社會實踐持續時間一般集中在一天,而最期望的則在一週左右。因此在社會實踐設計方面,應充分考慮研究生的期望,結合研究生的興趣點,在實踐的形式、持續時間等方面進行改進。

  ***二***社會實踐對學生成長作用深遠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研究生均認為參與社會實踐會促進個人社會責任感等七個方面的能力的提升,其中提升最明顯的是專業知識/技能和創新能力兩個方面,如社會實踐前認為自己專業知識紮實和創新能力好的研究生比例分別為7.9%和10.7%,社會實踐後認為這兩方面能力提高的比例達到52.8%和40.8%。

  ***三***社會實踐作用的發揮應施行差別化設計

  分析社會實踐的影響因素髮現,社會實踐參與次數和參與持續時間都與研究生所在年級相關,表現為年級越高,參與次數越多,持續時間也越長,因此針對不同年級的社會實踐指導應有所側重。研究結果還發現社會實踐耗費時間比例與學生生源地相關,表現為中西部耗費時間普遍較少,鑑於社會實踐對於個人成長的促進,在實踐設計上可多鼓勵中西部地區研究生參與到實踐中來。此外歷年就業情況顯示醫科女研究生在就業方面相對弱勢,考慮到社會實踐對於個人成長的諸多作用,學校應為女研究生提供相關社會實踐鍛鍊機會並鼓勵其擔當實踐的組織者。綜上,高校教育者應充分利用社會實踐的平臺,圍繞著醫科研究生專業結合點和興趣點指導開展社會實踐,從而促進研究生個人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