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社會實踐論文精選

  社會實踐是當前素質教育中重點強調的一個方面,保證這一要義實現的手段就是社會實踐基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社會實踐論文,供大家參考。

  社會實踐論文範文一:工學結合高職學生社會實踐論文

  一、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社會實踐的基本原則

  ***一***滿足教學要求

  高職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應當與教學相融合,滿足教學要求。社會實踐為課堂教學傳遞真實的反饋資訊,補充課堂教學與社會現實脫離或滯後的現狀,促進學校與教師及時調整、完善教學內容,優化教學結構[4]。因此,高職院校應當把社會實踐融入高職教育的培養體系,形成以教學為中心的與科研、生產實踐相結合的執行機制。

  ***二***注重社會和用人單位的需求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的高職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要更加註重社會和用人單位崗位的需求。一方面,學以致用,服務社會,是社會實踐的本質。高職學生學習知識不能侷限於課本理論知識,還要將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將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為社會和國家作出貢獻。將社會實踐與服務社會相結合,通過企業實訓、“三下鄉”、公益活動、志願服務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廣泛地接觸社會、瞭解社會,不斷參與社會生活,在實踐中積極參與地方建設,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另一方面,高職院校要培養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企業人”,使高職學生適應並服務於企業。因此,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的社會實踐活動要適應企業具體崗位要求,使不同專業的高職學生滿足不同企業、不同崗位的具體工作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社會實踐,學生才能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更好地為社會和國家服務。

  二、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途徑的思考

  ***一***開展專業實踐

  拓寬專業實踐教學,引導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近年來,高職院校注重組織以專業實踐為主要形式的社會實踐。一方面,通過學習參觀、人物訪談等形式,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教育活動與勞動生產相結合、理性認識與感性認識相結合,學生深入企業、公司、車間、社群等,走訪企業高管、勞動模範、行業能手、道德楷模等,瞭解社會、瞭解基層,激勵學生在實踐中奉獻青春;另一方面,通過專業實驗、課程設計、金工實習、生產調研、查閱文獻、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的專業實踐,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加強對專業知識的掌握。

  ***二***深化校企合作

  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求學校由封閉的學校教育走向開放的社會教育,讓學生走出校園、走入企業,使企業參與育人的全過程,強調企業與學校緊密配合、共同參與的多元化教學機制,使企業在高職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5]。然而,目前多數高職院校的“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仍處在初級階段,即按照專業教學計劃,學生到相關企業進行實習,由專業教師帶隊。這就使企業僅作為學生實習的場所,與育人環節相脫節,實踐效果欠佳。因此,必須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充分調動企業的主動性,讓企業全程參與專業教學、社會實踐,共同制定社會實踐實施計劃和方案,使企業將其未來發展、人才需求與學校教育緊密結合,增強企業參與高職教育的積極性,努力挖掘校企雙方合作的潛力,實現校企“無縫連結”,使高職畢業生的職業素質與職業能力符合企業人才需求。

  ***三***加強基地建設

  穩定的基地,是社會實踐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選擇社會實踐基地,打一槍換一炮是行不通的,只有建立起穩定的實踐基地才能將社會實踐活動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因此,高職院校必須重視社會實踐基地的開闢與建設,本著慎重選擇、重在建設、雙方受益的原則,建立多種形式的具有綜合功能的社會實踐基地,開展社會服務。一是積極探索社會實踐新模式。變單一型基地為多樣型基地,積極探索合作互利式、訂單式***招生與招工一體,實習與就業一體***、業務式***學校與企業建立穩定的專業業務關係***、社會式***由地方政府牽頭,各高職院校與企事業單位共同組建綜合性實踐基地***等多種社會實踐模式,不斷深化合作內涵,增加實踐基地活力,增強實踐基地的穩定性[6]。二是工學結合,建立校外實訓基地,特別是將工廠、企業等作為社會實踐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基地成為學校科研、教學的重要平臺,學校依託基地充分發揮輻射作用。整合優勢資源,由基地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擔任社會實踐指導教師,對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進行專業的全程指導。使學生受到鍛鍊,企業得到收益。長期堅持,實現雙贏。三是通過頂崗實習,為大學生積累工作經驗,快速適應職場,提高就業創業能力,為企事業單位選人用人搭建平臺,建立高職學生就業創業見習基地。

  社會實踐論文範文二:高職院校動畫專業社會實踐論文

  一、提高高職院校動畫專業社會實踐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實踐教學方法需要多元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一件動畫作品的創作涉及很多方面,教師可根據動畫製作的產業流程劃分相對應的職業崗位,使學生直觀、及時地瞭解動畫專案創作和製作的相關資訊,加深對專業的瞭解與熱愛。動畫專業課程體系設定分為基礎課程和選修課程,雖然有基礎課和選修課的區別,但對於動畫專業的學生來說,在某種意義上,選修課比基礎課的應用性更強。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顧此失彼。另外,在強調基礎課程的同時,高職院校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進行分層教學,做到“術業有專攻”,以此推進教學方法的多元化。

  2.緊跟動畫企業發展,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雙師型”教師是指具有良好的師德修養和豐富實踐能力的專業教師,學校應從根本上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建設。首先,加大人才的引進力度,壯大教師隊伍。聘請名校中的名師做兼職教師,或者聘請動畫公司中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員工給學生上一些以技術為主的實踐課程。其次,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學校可以利用寒暑假安排教師進修,也可以鼓勵教師參與行業交流或與兄弟院校實訓教學交流活動等。另外,還可以分批把專業實訓教師派到知名的動畫產業園區或者公司掛職鍛鍊,也可以將動漫產業的優秀人才錄用為高職院校的正式員工。這種“走出去、引進來”的雙向交流,為下一步課堂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最後,加強學科專業建設提高教學科研水平。積極鼓勵教師承擔與動畫產業相關的橫向課題,加快教師科研成果的轉化,提高教師專業知識的系統性和適時性。

  3.建立“工作室式”教學模式

  根據動畫專業特點,學生要在課堂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實踐才能提高自身的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工作室式”教學模式以行業的需求、職業能力為導向,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能力為目的,是高職院校動畫專業實踐教學的有效途徑之一。學生在工作室不但能夠掌握專業所需的知識和實踐能力,而且能培養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加強校企合作,實現高職院校與動畫

  企業的雙贏校企合作是社會實踐教學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一方面,建立優質人才基地。通過實訓基地的活動,企業能夠充分了解和選拔優秀畢業生。另一方面,學校送學生到企業培訓基地參加實訓,或者請企業動畫專業製作人員來校。在合作過程中完成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環節,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提高學校動畫專業的就業率,同時為動畫公司培養合格人才,有利於資源共享,實現高職院校與動畫企業的雙贏。

  二、結語

  動畫實踐教學改革的成功運作,將對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以及校方的教學方式與社會需求融合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