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杜威的生平事蹟

  約翰·杜威,是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哲學家,被認為是美國實用主義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約翰·杜威,1859年10月20日生於美國佛蒙特州。小時候的約翰·杜威比較內向,很少說話,同時此時的他也不是一個聰明的小孩。不過約翰·杜威很喜歡看書。在中學畢業後,他就進入了維蒙特大學。這是當地的一所著名的大學。在大學中,約翰·杜威學修過不少語言,包括希臘文和拉丁文。同時他也對解析幾何微積分以及自然科學感興趣。

  1879年,約翰·杜威大學畢業,開始了他的教師生涯,並且半工半讀,繼續研究哲學。1882年,約翰·杜威首次發表學術論文。兩年後,他獲得了霍普金斯大學的哲學博士學位。

  約翰·杜威將哲學和教育相結合,提出了特殊的教育理論。他從實用主義經驗論和人的機能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批判了當時傳統的教育,就教育的本質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和“學校即社會”的兩個觀點。

  在約翰·杜威的實用主義理論中,教學論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點。約翰·杜威提出了“從做中學”、“思維與教學”這兩個理論,為後世的教育事業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約翰·杜威的主要著作有《哲學之改造》、《自由與文化》、《經驗和自然》、《經驗和自然》等,涉及了科學、藝術、政治、教育等方面,開創了教育的新時代。他所提出的實用主義,成為了美國特有的文化。

  1952年6月1日,約翰·杜威因病去世。

  約翰·杜威的故事

  有一天,杜威和一群哲學家在百老匯的大街上行走。百老匯是美國的喜劇活動中心,那邊有著許許多多電影放映的地方。於是,有一個朋友就提議,大家一起去看露天電影。這個想法很快引起了大家的共鳴。由於剛剛還在思考哲學問題的哲學家們,還沒反應細想,就往露天電影院方向走去。走到了露天電影院門口,才突然恍然大悟。現在是白天,而露天電影院晚上才開始營業,那群哲學家才意識到托馬斯·鮑威爾的一句話:“電影是要求黑暗,但是黑暗在這個角落的白天裡,並不是那麼猖獗。”這是一句有著哲理同時也有詩意的話。說明在杜威的生活裡,處處都是詩意化的哲學。他認為,生活的就是哲學的一部分。

  約翰杜威不僅對美國的教育哲學事業有著重要的影響,也培養了一批優秀的中國學生。他在哥倫比亞大學做教授時,有著不少中國求學者。這批學生包括胡適、郭秉文、陶行知、陳鶴琴、張伯苓、李建勳、蔣夢麟等。這些人回到中國以後,影響了中國歷史程序,他們為中國近現代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這些人對自己的導師杜威教授,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或許杜威自己也沒想到,由於他的授教,改變了一個國家的教育歷史。

  約翰·杜威的哲學思想

  第一個哲學概念是經驗。約翰·杜威認為,經驗除了認知意義以外,還有其他的性質,包括喜怒哀樂行為等等。經驗表現在環境中,並會對某一個環境作出反應。他說經驗是一個單一的動態的卻又完整的有機整體。經驗是相關的,是不可分割的。經驗的產生,不僅跟當時的情景有關,同時經驗也是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這種經驗的含義,就是因為杜威認為個體是能夠存在環境之中,當環境對個體有所行為時,個體會對環境產生反應。這個反應行為,被杜威稱為“施為”。杜威解釋經驗的含義,並不是完全從哲學的觀點來闡述的,他也把生物學的內容,加揉到經驗之中,成為了一個全新的“經驗”定義。

  杜威哲學思想上的第二個概念就是“歷程”。他認為在社會中,個體生物的演變,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具有目的性。歷程是個體發展的每個階段延續性的結合。杜威覺得,無論你做哪一件事,這是生活的一個片段。都是一種生存的活動。從實際意義上來說,這些活動都是一個發展的歷程。要研究人對健康的認識和理解,就應該掌握人活動的各個歷程,這樣才能落實。

  杜威歷程和經驗作為他的哲學思想的概念,在這兩方面的基礎上,他探索確定了哲學世界觀的方法問題。他主張將經驗和自然、主體和客體都結合起來,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以知識為工具,將社會進行一種改造。這就是杜威著名的實用主義哲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