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明傳承:在中華文化傳承創新中實現中國夢

  中廣網蘭州8月13日訊息 2013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批覆同意支援甘肅省以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為平臺整體推進文化大省建設,這是對甘肅省文化大省建設思路的明確肯定。黨的第十七屆六中全會和,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巨集偉目標,對我國文化改革發展做出了戰略部署。如何切實貫徹落實會議精神,推進文化強國建設,則需要在改革實踐中創造性地工作。一個時期以來,全國許多地方相繼提出建設文化大省、文化強市的目標,自闢蹊徑,各擅勝場,成效令人鼓舞,經驗可圈可點。甘肅省以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為平臺,整體推進文化大省建設,是建設文化大省的“甘肅版本”,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生動實踐。
  一、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是探索構建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開闢文化傳承創新之路的有益嘗試。
  甘肅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同時又是華夏文明與各種文化交匯融合的重要通道。甘肅文化資源極其豐厚,特點非常鮮明。大地灣各期文化,馬家窯、半山、齊家、辛店等彩陶文化和青銅文化,敦煌莫高窟及炳靈寺、麥積山等豐富的石窟文化,隴東南各種歷史文化、民族文化,藏傳佛教、伊斯蘭教、道教等多種宗教文化,豐富的民間文化藝術等等,都是中華民族極其珍貴的文化資源。這些文化資源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面臨著傳承與創新的雙重任務。
  甘肅省委、省政府按照國家關於甘肅發展的戰略定位和建設文化大省的總要求,打破現有行政界限,統籌全省文化資源和各類生產要素,以文化建設為主題,以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根本性轉變為主線,圍繞絲綢之路文化發展帶,建設以始祖文化為核心的隴東南文化歷史區、以敦煌文化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態區和以黃河文化為核心的蘭州都市圈文化產業區,將總體規劃分解為十三個板塊,包括文物保護、大遺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利用、民族文化傳承、古籍整理出版、紅色文化弘揚、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文化產業發展、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節慶賽事會展舉辦。
  這十三個板塊,不單單是一項項具體的工作,其中還蘊含了一系列處理複雜關係、解決繁難問題的思路,如保護傳承與發展創新並重,文化事業建設和文化產業發展並舉,傳統文化資源與時代精神融合昇華,專業保護研究與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相結合,文化發展繁榮與經濟轉型跨越發展相互融合,等等。可以說,作為一個文化發展平臺,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既具有區域特色,也為同類地區的發展提供了借鑑。
  二、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是以文化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可貴實踐。
  甘肅省以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為平臺,推動文化大省建設,進而帶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這一舉措頗具創新意義和實踐價值。
  甘肅經濟欠發達,但文化資源豐富。根據這樣的資源稟賦,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一種實事求是的選擇,也是一種富有遠見的選擇。文化產業在引領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方面有其非常獨特的優勢。文化產業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物質資源消耗比較低,環境汙染小,尤其是在與新技術的對接方面,文化產業特別是新型的文化業態具有非常強的創新應變能力。文化產業還有一個特點,既適合於大規模、現代化、高新技術裝置的產業形態,又可以接納個體化的、小規模的依靠個人創意和傳統技藝來發展的傳統市場主體。這兩個特點決定了文化產業的發展經濟回報高、收益時間長,可以說是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新興產業。
  甘肅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總體方案中提出了以文化建設為主題,以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根本性轉變為主線的發展思路,是很有見地的。這個思路,既契合國家發展的戰略佈局,同時又結合本省的特點,因地制宜,抓住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國務院批准甘肅以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為平臺整體推進文化大省建設,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把優勢的文化資源轉化為現實的文化生產力和經濟實力。提升甘肅的傳統產業附加值,促進文化產業的跨越式發展,使它儘快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這樣就可以為甘肅省的經濟轉型跨越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
  三、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是保護文化豐富性,促進文化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構想。
  在當代的世界格局和文化語境中,文明的傳承創新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保護文化的多樣性,尊重個性,包容差異,做到“和而不同”。特別是在文化的傳承創新中,如何有效地保護歷史文化遺蹟,如何避免文化的同質化、單一性和重複雷同,世界各國都面臨同樣的問題。
  甘肅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總體方案,將甘肅狹長遼闊的地域和積澱豐厚的歷史文化時空中的多樣文化現象進行凝練歸類,將複雜的文化資源進行摸底、研究、整合、發掘文化特質的獨特性,然後點面結合、重點突出地做出整體規劃,藍圖巨集偉而又板塊特色鮮明,囊括了甘肅幾千年來文化的精髓,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路徑。這樣一個建立在自下而上研究基礎上的頂層設計,體現出立足長遠發展、突出地域特色、全面統籌協調的優點,為保護文化豐富性,促進文化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靠的體制機制保障。
  四、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是調動各方力量參與文化建設、啟用全社會文化創造活力的積極探索。
  黨的報告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甘肅,可以說到處都散落著文明碎片,積澱著歷史文化精神,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民間藝術豐富多樣,如何使這些文化資源得到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僅僅有一個好的規劃和搭建一個平臺還不夠,還需要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積極參與,真正增強全體人民文化創造活力,激發全社會參與的積極性。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總體方案,既有周密的頂層設計,又力圖通過一個個具體的專案吸引社會各方力量參與其中;力圖形成從省到市、縣上下貫通的組織領導體系,明確職責,建立起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體制機制,聯絡、協調、凝聚各方力量,實現產、學、研一體化和政府組織、學術研究、創意設計、企業生產、市場營銷形成合力的體制機制和創作生產體系,以期調動政府與民間兩種資源,官民並舉,引導各類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領域,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實現文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當然,總體規劃做出後,要真正將藍圖變為現實,還需要認真做好各方面、各層次的工作,在保護傳承過程中進行文化產品的創造性轉化,生產出品種豐富、形式新穎的文化產品,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文化興則民族興,文化強則國家強。2012年11月29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時倡言“中國夢”,發出了民族振興的時代最強音。文化復興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夢”的提出,在為文化建設提供新的機遇的同時,也賦予文化建設新的使命。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基礎,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推動文化的傳承創新,是增強文化自信、提高民族素質的迫切需要,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的一項重要舉措。甘肅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就貫穿了這樣的思路。文化現象紛繁複雜,文化工作千頭萬緒,但放到歷史的長河中看,就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用“傳承創新”統攬文化建設,體現了歷史意識、未來眼光和對現實方位的準確把握。甘肅文化資源富集但經濟欠發展,從更大的視野看,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雖然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仍然是發展中國家,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甘肅同志的思考和實踐,反映了今天中國社會發展的脈動。這就是甘肅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的典型意義所在。
  ***載8月5日《人民日報》作者為文化部黨組書記、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