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聲樂音樂教學論文範文
對於音樂教育而言,聲樂教學是十分重要的基礎,並且是一門規律性較強的應用科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聲樂音樂教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聲樂音樂教學論文範文一:聲樂有效教學淺析
內容摘要 :長期以來,我國聲樂教學一直存在著部分聲樂課堂教學效率低、教學浪費等問題。影響聲樂課堂教學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如生源素質、師資水平、課程資源、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策略等。有效聲樂教學應該是以有效教學策略為依託的有效教師、有效學生與有效課程資源的有機結合。
關 鍵 詞 :聲樂有效教學 有效學生 有效教師 有效課程資源
近年來,一些教育教學的浪費已日益引起世人的關注,因此我們要大力倡導有效教學,提高傳授知識、促進教學發展的效率。有效教學對於聲樂教學來說,就是要在有限的課時內,尋求課程資源、學生和教師三者之間最佳的組合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學生的聲樂潛能,加大聲樂有效教學量,提高聲樂教學的效率。
一、有效學生是聲樂有效教學的前提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處在第一位的,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是教學活動達到預期目的的根本性前提。有人認為會說話的人都可以唱歌,都可以學聲樂。其實不然,聲樂是以人聲為樂器演奏出來的音樂,是說話在音域上的延展和力量上的加強。因此,從基礎音樂教育的角度看,只要會說話的人,我們都應培養其歌唱的能力,使其享受歌唱的樂趣。然而,從專業的角度來看,並不是會說話的人都可以搞聲樂專業。因此我們說有效學生是進行聲樂有效教學的前提。那麼,什麼樣的學生是有效學生呢?
第一,要有健康的聲帶,聲帶邊緣平滑整齊,能迅速閉合發聲,這是進行聲樂有效學習的首要物質基礎。第二,要有健康的呼吸器官和共鳴器官。呼吸是歌唱不可缺少的動力因素,共鳴使聲音擴大並有效傳送,因此,健康的呼吸器官和共鳴器官是聲樂有效學習的物質保障。第三,要有較高的智商和學習藝術的悟性。
聲樂是技巧的學習,又是藝術的表現,因此較高的智商和對藝術的敏銳感悟力是不可或缺的智力支援。第四,要有良好的音樂感覺和豐富的情感體驗能力。第五,要有良好的意志品質。聲樂技巧的進步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刻苦鍛鍊、悉心雕琢的。
二、有效教師是聲樂有效教學的保障
有效教師是指那些能夠持續地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教師,一般來說,他們能比別的教師幫助學生學得更多。那麼,什麼樣的聲樂教師是有效的聲樂教師呢?
第一,具有完善的知識結構。
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有利於聲樂教學概念的清晰化、示範的明確化,這是聲樂教師進行有效教學的重要條件。系統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是聲樂教師進行有效教學的保障,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理論能促進聲樂教學的科學化。有效的實踐性知識使教師的理論知識轉化為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這是教師進行有效教學的法寶。
第二,能夠實施有效教學策略。
1.有效教學準備策略
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多樣化教學。
2.有效教學行為策略
有效聲樂教師應用語速適中的普通話進行授課,要給學生一種親切感、確信感,並且要巧妙地運用非語言表達系統,如手勢表達系統、面部表達系統、眼神表達系統、體態表達系統等,注意與學生的交流,多給予學生鼓勵,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從而形成教與學的良性迴圈。
3.有效教學評價策略
評價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是達成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是教師瞭解教學過程、調控教學行為的重要手段。教學評價的目的不僅在於評定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在於診斷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併為改進教學提供依據。
為了促成聲樂有效教學,我們應在課堂教學和舞臺表演實踐中實行多元評價策略。一是學生自評。引導學生總結自己的優點,並找出不足,明確努力方向和應對策略。二是學生互評。引導同學客觀地評價自我和他人,有利於同學間的取長補短、互助合作,同時激發同學學習聲樂的積極性。三是教師評價。教師評價應貫穿學生的聲樂學習活動中,以科學、全面的評價指標和標準,對學生的自評和互評進行巨集觀指導和調控。
三、有效課程資源是聲樂有效教學的載體
課程資源是指實現教育目標的各種有利因素。聲樂教學的有效課程資源包括兩方面:一是課程資源的豐富、實用;二是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和運用。
第一,聲樂專業教材是聲樂最重要的基本課程資源。
教材包括聲樂教學所用的對本專業學生進行理論、知識、技能傳授和訓練用的文字、音像和樂譜材料。文字教材應包括人聲發聲器官生理解剖、發聲原理及嗓音保健、中外古今聲樂理論及聲樂歷史、聲樂教學法等。音像教材包括上述文字教材的講課錄影、音像資料、範唱音像等。曲譜教材應包括中國民歌、中外藝術歌曲等。在使用教材時,我們要做到曲目、學生特點、時機三結合。
第二,教學設施是進行聲樂教學的保證。
專用教室、鋼琴、音像器材是最基本的保證,圖書館和教研室應購置音樂書籍、雜誌、音像資料等供教師備課、教師教學研究使用。學校的學生閱覽室也應配備音樂讀物、雜誌和音像資料,供學生收集、查閱資料。
第三,網路資源是聲樂教學的一個重要資源。
21世紀資訊的最大來源是網際網路,我們應培養學生網上獲取資訊的能力,包括文字、音訊、視訊等資訊,為我們目前的聲樂有效教學服務,更為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服務。
第四,學生和教師本身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
教師和學生的主動精神、知識結構和人格品質以及教師與學生的相互關係構成課程人力資源。
“課程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於:一是教師引導、激勵和喚醒學生的“主動性”;二是教師通過“主動學習”來擴充套件自己的知識結構,豐富自己的人格魅力;三是通過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教學”“對話教學”來生成智慧資源。
綜上所述,學生、教師、課程資源是教學的基本要素,有效聲樂學生、有效聲樂教師、有效聲樂課程資源是聲樂有效教學的基本要素,三者缺一不可。三者的合理搭配、優化結合才能生成推動學生成長的良性迴圈的聲樂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
[1]呂渭源.有效教學草綱.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2.
[2]周軍.教學策略.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3]***美***加里D·鮑裡奇.有效教學方法.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4]石惟正.聲樂教學法.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6.
[5]沈湘. 聲樂教學藝術.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
[6]***美***伯金.教唱歌.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7]石惟正.聲樂學基礎.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聲樂音樂教學論文範文二:淺談以音樂為中心的聲樂教學方法實踐
摘要:傳統的聲樂教學幾乎總是圍繞著解決開喉嚨、呼吸、喉頭等技術問題來進行。文章結合聲樂教學實踐,總結出了不同的教學方法——以音樂為中心的聲樂教學方法,即通過“有內涵的發聲練習”與“以情帶聲”的歌唱訓練來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與表現,從而整體提高歌唱技能。
關鍵詞:音樂;聲樂教學;情感
一直以來,聲樂教學總是圍繞著解決開喉嚨、呼吸、喉頭等技術問題來進行。傳統教學中過於強調肌肉運動的技術能力,忽視了人的情緒性格等因素,造成技術的不全面,使專業的學習較為艱難。聲樂學生整天努力練習的不是如何進步,而是忙於解決各種聲音的毛病。許多聲樂前輩和老師說。學習聲樂就是建立好的“歌唱樂器”,就是“發聲機器”的訓練過程。然而這種單一的將發聲技能作為聲樂教學的全部的教學方法,是不能真正達到聲樂教學效果的。
聲樂是技術和音樂的結合,它需要一個整體協調的狀態,包括情感控制、咬字狀態、心理穩定等方面,僅僅練習發聲技術不但學不好技術,還會影響歌唱的美感。實際上聲樂就是正確的說話,歌唱最終是表達感情的。歌唱的內容是歌曲的音樂情感和音調,其他的練習都是輔助性的。
而且每個人對聲樂技術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而教師最終的責任就是幫助學生穩定狀態,建立起學生個人的演唱技術狀態。優秀的教師是不拘於某種教學模式的,而是通過合適的教學方法達到教學目的。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得知以音樂中心,通過表現音樂形象來調整發聲技術的聲樂教學方法事半功倍。
一、建立以音樂為中心的整體教學觀念
聲樂是音樂、詩歌和演唱技巧完美結合的藝術。好的演唱必須建立在科學的發聲技巧、豐富的情感體驗和濃厚的文化底蘊基礎之上。因此,作為教師必須從“重技輕藝”的誤區中走出來,使自己具有較高的文學修養、史學修養、語言修養、美學修養和音樂理論修養,建立以音樂為中心的整體教學觀念。作為藝術的一個分支,音樂是聲樂藝術中的重要內容,教師應從培養學生音樂內心聽覺與音樂意象人手,在聲樂教學實踐中,通過長期刻苦的音樂藝術訓練,融入練習者的創造性,並依靠練習者的情感、經歷、修養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不斷促進聲樂藝術的表現。
技與藝,即聲與情,一向是歌唱中血肉相連的兩個部分。發聲、咬字、吐字和隋感的表達構成歌唱的整體,二者不可分割。歌唱的人聲是以人身的整體作為樂器從事歌唱的,絕非只靠嗓子、氣息或共鳴就能單獨完成。歌唱是全身心都參與的一種表演藝術,歌唱應成為諸種因素融匯於一個整體中的扣人心絃的完美藝術。換言之,只有聲情並茂,技藝結合,才能使歌唱達到感人的境界,產生沁人肺腑的藝術效果。
聲與情辯證統一,相輔相成。不論是專業歌唱者還是業餘愛好者,在平時的訓練中,要加強整體歌唱的意識,使歌唱發聲與情感表達同時進行,使聲、字、情成為一體,養成用心靈歌唱的習慣。由於每個人的生理條件不同,嗓音也有差異,在聲樂教學中整體訓練尤為重要,它不僅包括歌唱呼吸的整體訓練、歌唱語言處理,歌唱心理的訓練等,更重要的還是歌唱的魂——音樂的訓練。從開始練聲起,就要同音樂結合起來,即練聲也要有良好的樂感。
音程、音階的練習中,一方面是肌肉、音準、氣息、共鳴等方面的技術練習,同時它們又都是樂曲的組成部分,要給它們以音樂的活力和生命。因此練聲一開始,要求每個歌唱者把音程、音階、練聲樂句也唱得悅耳、動聽。以上我們可以領悟到,在歌唱發聲的過程中,呼吸、共鳴、吐字、表現缺一不可,它們是相互聯絡、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這就是我們所要求的“整體歌唱”的含義。
二、有內涵的練聲
歌唱發聲練習的目的,簡言之,就是將歌曲演唱中對聲音所需求的各種技術環節,通過有規律、有步驟的發聲練習,逐步提高歌唱發聲的生理機能,調節各歌唱器官的協作運動,養成良好的歌唱狀態,使歌唱發聲的技術成為歌唱表現的有力手段,為達到聲情並茂的演唱效果服務。發聲練習大多因為沒有歌詞的原因,被認為是沒有情感內容的,屬於純粹技術練習,如單個音素、音節的發音練習,擴充套件音域的練習,提煉音質的練習等等。其實不然。
即使是單個長音,假使我們用不同的情緒來表達,也將出現多種聲音音色、音質的表達方式。在歌唱中“聲和情”永遠都是緊密聯絡的。例如:我們在心情愉快時發出的聲音是甜潤、溫暖的,而板著臉孔則會發出冰冷、乾澀的聲音,即便符合練習要領,聲音效果也是差強人意的。發音正確基本方法的掌握,是為了利於更大程度地表情達意,而不是單純地追求聲音。愉快、溫暖的發音應是歌唱時的最基本聲音色調,它可以使聲音柔和悅耳,聲隨情走,充分做到有聲有情,情託聲,聲含情。
在聲樂教學中,練聲過程是整體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如何讓學生從枯燥的練聲技能中擺脫出來,就需要運用音樂的魅力,發揮練聲曲的作用。在練聲前,首先要求學生在思想上作好準備,藉助發聲練習曲調的旋律,訴說自己的心情和願望,抒發內心的情懷。例如:5 4 3 2 | 1——這一短小的練聲曲,可以引導學生想象這個練聲曲的旋律是對“彩虹”的描繪,提示學生用聲音來描繪彩虹的形狀,以及用“雨後見彩虹”的欣喜心情來進行發聲練習。
如此,簡單枯燥的練聲曲就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學生會用愉快的心情去完成,最終達到練聲目的。同時,在發聲練習過程中,結合字聲練習***帶詞練習***要求根據詞意思維有想象、有意境、有畫面、語氣有表現、聲音有樂感、有感情地去唱。力求做到字正腔圓、以情帶聲、聲情並茂,慢慢地向歌唱歌曲作品過渡。
三、“以情帶聲”的歌唱訓練
歌唱是最富有情感的藝術,更是人類心靈對世界感應的產物,是以歌唱聲音為物質材料的人類精神喚醒及生命昇華的展開形式,它以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展開其價值,充分體現了人類情感表現的自我創造與追求,是情感的美化和昇華。在歌唱的諸多環節中,“情”是最重要的,在歌唱中起主導作用,是聲音的靈魂。
匈牙利音樂教育家柯達伊指出:“藝術的精髓並不是技術而是心靈,一旦心靈可以毫無障礙地自由表達,便能創造出完整的音樂效果”。義大利著名的歌唱家卡魯索認為“歌唱是一種樂趣,而不是為了追求一種效果而作的技術掙扎。”他在歌唱時聽從心靈的支配,超越技術對他的影響,他的感情是他歌唱中唯一的導師。
北京曲藝界也有著“說書一股勁,唱曲一段情”的藝諺,要求演唱者以充沛的內在情感統領、調動聲音,以顯示情真意切、優美動人的雙重藝術魅力。因此,筆者認為在聲樂教學中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歌唱的情感表達和歌唱的藝術表現上,會給課程的整個過程帶來一個良好的開端。
歌唱前讓學生充滿激情地朗誦歌詞,醞釀感情,根據歌詞的內容與情緒決定抑、揚、頓、挫的聲調和字的噴口力度,形成自如生動、富有感染力的語氣。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把握歌唱內容所要求的總體形象,在腦海裡形成“內心形象”,從內心視覺、聽覺上感受音高、節奏、發音及內容表達的理想效果,引導學生感受音樂,表達情感,積極地投入歌唱——即“以情帶聲”的歌唱。它就好像講故事時的高低起伏,抑揚頓挫。這種忘掉技術、注重表達歌詞內容的歌唱才能打動觀眾。例如在《節日歡歌》歌唱訓練中,啟發學生懷著激動興奮的情緒,表現節日中歡快的氣氛。
學生在跳躍生動的音樂指引下,自然而然的就能運用光彩明亮、流暢生動的高位置聲音來演唱,無須過多的聲樂術語做解釋。同樣在教授歌曲《黃水謠》時,首先讓學生了解音樂的背景,以及音樂所要表現的三個截然不同的層面,力圖讓學生從音樂中感受三種不同的情感,而後的演唱比單從聲音技巧來訓練、要求學生要有效果。如此的“以情帶聲”的歌唱訓練,充分發揮了音樂的作用,讓學生展開了想象的翅膀,使他們從複雜的歌唱技巧中解放出來,從中真正感受到所帶來的強大的藝術感染力,體現了歌唱的本質。
四、結束語
當然如果只重視情緒、心理等方面的訓練,忽視肌肉的訓練也是不對的。任何情緒、心理的變化都將通過肌肉等具體的變化體現出來。所以技術訓練的本質就是通過肌肉等物質方面的訓練實現情緒和心理的調整,達到提高技術能力的作用。聲樂講究的是用感情來奏響音樂,不是讓“身理”技巧來表達感情。有些歌唱者憑著對音樂的酷愛,花大量的時間去努力學習發聲技巧卻沒能取得預期的效果。歸其原因,就是離開了“歌”的本原——音樂。所以,無論歌者還是教育者都應本著音樂的根本來進行歌唱技能的提高和完善,真正體驗歌唱的本質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