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學生常見學習問題

  初中是學生學習習慣形成的重要時期, 也是心理成長的關鍵時期.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初中學生學習問題,希望對你有幫助

  初中學生學習問題 :自身因素

  ***一*** 自控能力弱

  自控能力不能理解為消極的自我約束,它是一種內在的心理功能,使人自覺地進行自我調控,積極地支配自身,排除干擾,使主觀恰當地協調於客觀,並採取合理的行為方式去追求良好的行為效果。

  兒童的自我控制能力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展起來的。兒童的自我控制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也非後天自然習得,它是以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為前提,在後天的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在實踐活動中,隨著知識經驗的積累和能力的增強,通過專門的實踐鍛鍊而逐步形成的。

  常見的學生自控能力薄弱的現象有一下幾點:

  1. 上課不注意聽講

  許多學生精神不易集中,往往剛上課時能夠認真聽講作筆記,但持續時間並不長,有時自己都說不清剛剛在想些什麼;還有些學生前一天晚上開夜車到很晚,白天上課更不能以最佳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學習任務,甚至因為睡眠不足而在課堂上打盹;有些學生為了完成其他學科的作業等學習任務,就利用第一節課或其他自己認為不重要的課堂上完成這些事情,也有學生乾脆做學習以外的事情。

  2. 一心二用

  一些學生在做作業時習慣性聽歌、看電視,認為自己能一心二用,或是認為這樣能有助於更好學習,卻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在欣賞音樂觀看比賽的過程中受到影響。

  3. 易被外界事物影響

  網路讓對新鮮事物感興趣的青少年有著極強的吸引力,這讓學生容易沉迷網路遊戲、聊天,花費學生大量時間和精力,對學習影響很大;漫畫、小說給予學生精神上的放鬆,流行八卦新聞讓學生有了娛樂的話題,這讓一些學習自制力差的學生成績下滑。

  ***二*** 學習方法不科學

  不少學生在方法上聽其自然,看不到科學學習方法的作用和意義,沒有嚐到正確方法所帶來的甜頭,以為磨刀誤了砍柴工,因而不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認真研究和掌握先進的學習方法。以下是幾種常見的不當的學習方法:

  1. 死記硬背,理論與實際脫離

  死記硬背是一種最低階的學習形式,它常常使記憶內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長久記憶,當學習內容沒有條理,或學生不願意花時間去分析學習內容的條理和意義時,學生往往會採用死記硬背的方法。依賴這種方法的學生會說:“謝天謝地,考試總算結束了。現在我可以把那些東西忘得一乾二淨了。學生往往只滿足於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不善於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不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具體表現為動手能力差,不喜歡實驗課和操作課,不關心現實生活。

  2. 不注重知識點歸納總結

  學過的知識沒有合理的結構,只能像一盤散沙,無法發揮出它們應有的功效。有的學生單元測試成績很好,可一到綜合考試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於它們沒有掌握知識間聯絡,沒有形成相應的知識結構。這種學生對所學內容與學科之間,對各章節之間不及時總結歸納整理,致使知識基本上處於“遊離狀態”。這種零散的知識很容易遺忘,也很容易張冠李戴。

  3. 時間分配不合理——學習無計劃,學習時不會科學利用時間,不注意勞逸結合,經常開夜車,上課時常常犯困。

  ***三***、對自身的狀況和條件認識不足

  學習方法除了要適應學習特點外,還要適應個體特徵。如果學生對自身的狀況和條件認識不足的話,則很可能造成方法不當,因為正確的方法首先是適合自己的方法。對自身認識不足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況沒有客觀、清醒的認識。二是對自己的個性特徵認識不清。學生如果對自己的個性特徵認識不清,在學習方法上就很有可能盲目模仿別人,強己所難,身心棋疲。所以,可以說,認識自己是掌握科學學習方法的前提。

  ***四*** 學習動機缺乏

  動機缺乏的學生沒有學習動力,缺乏學習熱情,把學習看成是一件苦差事,在學習中沒有目標,得過且過,其學習行為完全是一種被動的應付。表現在方法上,必然會死記硬背、投機取巧、沒有計劃。一個喪失學習動機的學生,必然喪失深究學習方法的興趣。因此,那些在學習中無精打采、大叫“沒勁”的學生,十有八九方法不當。

  ***五*** 意志薄弱

  掌握和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時,需要一定的自制力。特別是糾正一些不良的、已經形成習慣的學習方法,更需要毅力和恆心。有的學生有掌握科學方法的願望,但在運用過程中因意志薄弱而半途而廢,造成有目標無結果,有計劃無行動。在學習上跟著感覺走,自然要省力得多,但學習效果也會糟糕得多。因此,學生在運用科學學習方法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家長或同學多鼓勵、多督促、多提醒,依靠外界力量的支援來克服意志的薄弱狀態。

  初中學生學習問題 :外界因素

  ***一***家庭教育——父母高要求但缺乏有效教育

  學生的父母大多數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能夠有好的前途,在“我們都是為了你好”的話語模式下對孩子提出要求。在小學階段,孩子能夠比較聽話,加之學習難度較小,能夠滿足父母的要求。學生也就把自己學習的目標理解為是“父母讓我學習好的,我學得好他們會高興”。進入初中,一方面學習的難度增加,學生壓力增大,另外一方面學生自我意識增強,父母的權威性變弱,當父母只一味高要求,卻缺少有效的溝通去建立好的親子關係,更缺少有效的引導去幫助孩子面對困難時,學生“為父母而學習”的動機就顯得很弱小,學生一下子喪失了有動力的學習目標或者學習理由。

  ***二***周圍學習氛圍不良

  班級學習氛圍不夠濃厚,周圍同學朋友學習氣氛不濃,成績都不出眾;家庭環境不適合學生學習,家庭環境比較嘈雜,父母經常外出,容易讓學生感到孤單,易產生厭學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