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哪些
孔子是偉大的教育思想家,孔子為中國古代的教育發展產生了積極推動的作用;那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希望對你有幫助!
孔子主張有教無類,認為每個人都能接受教育,並創辦私學,大量招收學生,打破了當時教育方面的壟斷。他還提倡因材施教,主張根據每個人的天賦、興趣進行不同的教育,強調學生自我思考,教師只需對學生施以引導。
孔子在教育上提倡“有教無類”,他認為人人都可以追求知識,接受教育。孔子打破了貴族的知識壟斷,授徒不問出身,這促使了人才的向上流動,符合當時底層人民的心聲。孔子還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新穎說法,他認為每個人的性格差異在學習上有其不同的影響,應該按照各人的性情天賦而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孔子主張學而優則仕,這是說學到了知識,培養了品德,成為君子之後,就該去做官,為國家政治做貢獻,為平民百姓謀福利。孔子主張教育是為了培養有傑出才能品德的君子去為官,治理天下,所以教育首重德教,道德思想教育應該是最重要的。
孔子在教育勸學方面留下了很多的名句,如“溫故而知新”,教育學子要經常溫習以前學過的知識;“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勸導人們讀書學習要並重學習和思考,不能空想也不能死讀書。
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孔子的這種啟發式教學方法主張老師應該啟發學生自己思考知識所得和自己的觀點,而不是採用“填鴨式”的教學將所有知識觀點一股腦灌輸給學生。孔子不但培養了諸多傑出的弟子,而且他的教育思想也為中國古代的教育體系奠定了理論基礎,為中國古代私塾教育開創了先河。
春秋孔子資料簡介
孔子,春秋時期人,以子為姓,氏為孔,名為丘,字仲尼。他出生在如今的山東曲阜,而原籍則在現今的河南商丘。孔子之名不論是在歷史上還是現在都被人們廣為熟知,他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曾跟隨老子學習,學成後帶領著一些弟子周遊列國十餘年。晚年時孔子修訂了《詩》《書》等六經。據傳,孔子門下有三千弟子,其中德才兼備的人有七十二個。在孔子去世後,他的弟子以及他弟子的弟子將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語行為和思想記錄下來,並整理成冊,命名為《論語》,此書後來成為了儒家的經典典籍。
孔子作為一個思想家,在思想方面的成就非常大。孔子創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禮”和“仁”,他主張道德上的仁愛思想、政治上的禮治思想,並且崇尚世界大同,天下為公。不僅是道德與政治方面,孔子還提出了不少其他方面的思想。例如他提出了重義輕利的義利觀和富民思想;因材施教、不恥下問的教育思想;重視實事求是的史學思想等。從孔子的各種思想中就可以看出,他並不僅僅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他同時還是政治、教育等其他方面的大家。
孔子一生成就無數,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國外都備受世人的讚美和傳頌。後人也利用了建孔廟、建祠堂、拍電影等各種方式來紀念這個偉大的人,使他的事蹟得以一直被流傳。
孔子問禮於老子的故事
孔子問禮於老子的故事在《史記》、《莊子》、《禮記》中都有記載,《莊子》的相關文字如下,“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聞道,乃南之沛見老聃”。這裡記載孔子往南去到老子的隱居地“沛地”去求教學問。老子見到孔子不遠千里前來求教自己,很高興的接待了孔子並與他徹夜長談。
孔子在沛地求教了老子幾日,深覺受益匪淺,臨行歸魯之時。老子相送,告誡孔子“不譏人非,不揚人惡”,孔子恭謹受教。
相送到黃河邊,孔子望著滾滾黃河感慨道:“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感嘆歲月的流逝不止,人生死後去往何方。老子則以道家思想回應“人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不要貪婪的追求功名利祿就不會迷失自己,徒生煩惱。
孔子向老子解釋自己是憂慮“國家不行仁義,百姓不能安樂,人生短暫,不能為國家萬民做出貢獻”。老子則說:“天地執行自有規律,這都是自然發展的結果,行仁義安天下,這是自然而然會發生的事情,又何必勞煩人為自然擔憂呢。”爾後又勸誡孔子學習水之德,“上善若水,誰善利萬物而萬物莫與之爭”。
孔子回到魯國之後,他的弟子門人問他是否見到了老子,老子是個有什麼樣賢德的人。孔子感嘆說:“老聃,真吾師也。”
老子與孔子亦師亦友,孔子曾數次問學於老子,老子的“道”對孔子的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在《論語》中有深刻的體現。
-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哪些
- 個人就業推薦表自我評價
- 計算機基礎知識練習題
- 現代日用陶藝的設計理念與應用
- 福建國家公務員面試真題及答案
- 年終致員工感謝信範文3篇
- 初一獲獎黑板報關於教師節圖片
- 關於心理學的勵志名人格言
-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第八單元作文
- 夢見自己穿舊衣服是一件好事嗎
- 企業法律顧問聘用合同樣本
- 夢見自己女兒定婚是一件好事嗎
- 教師節想說給老師的語句
- 小尾寒羊的飼養
- 新產品廣告營銷案例分析
- 庫存現金日記賬的登記
- 青春暖心的經典句子
- 知音經典名言警句語錄
- 黃金收藏價值
- 在家怎樣減肥快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