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學藝教學反思
教師們在教授完《梅蘭芳學藝》這門課程之後相比會有很多感悟與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梅蘭芳學藝》教學反思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梅蘭芳學藝》教學反思***一***
《梅蘭芳學藝》一課給我們講述了梅蘭芳小時候拜師學藝、勤學苦練、終成大器的故事,全文語言精煉生動、緊扣“勤學苦練”,將一個勤奮好學的梅蘭芳展現在我們面前。
本課我是這樣進行的,首先,我用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團花圖案作背景,再輔以梅蘭芳的頭像做成課件出示,一開課,就營造出濃濃的民族味道,為學生了解京劇作了鋪墊。
然後通過讓學生欣賞梅蘭芳唱戲的片段,使學生對梅蘭芳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並由此匯入課文,學習課文第一段,學生熟讀課文,讓學生通過讀進行說話練習,使學生讀懂第一段,明白梅蘭芳小時候不是唱戲的料子,並且知道什麼是“料子”?
接著,由這樣一個不具備唱戲條件的人最後有了什麼成就?這個問題引出課文第三段,在這一段中抓住“世界聞名”、“京劇大師”這些詞來理解梅蘭芳所取得的成就,並用講故事來使學生明白大師是指品德高尚,又有才華的人。抓住“勤學苦練”來使學生知道他的這些成就和他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再接著由“勤學苦練”這個詞引出第二段,在這段中抓住“緊盯、注視”這些詞來理解課文,理解詞語時,我採用的方法是讓先讓學生說,再親身體驗,這樣學生的感受會更加深刻。通過表演讓學生明白眼睛會說話,這樣學生在表演的同時結合實際就理解了文章的內容。
最後一個環節是進行拓展,讓學生通過練習裡學習的四字詞語來勤能補拙、笨鳥先飛、人一己百、奮起直追等詞的回憶和讀,使學生結合梅蘭芳學藝的事情,既弄明白了這些詞的意思,又使學生更加懂得梅蘭芳的成就和他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梅蘭芳學藝》第二課時上完了,我感到整個思路是很明晰的,重點部分也得到了落實,課堂中有自我感覺良好的方面,也有覺得有不盡人意、需要改進的地方。
先說說可取之處吧:
一、課標是教學的方向標
課標裡說低年級課文應結合實際來理解。根據低年級學生和課文的特點,在學習新課時,要讓學生結合實際來理解課文,我就讓學生通過讀,在讀中感悟、理解課文,同時用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來幫助學生解決課文中的難點。
二、採取形式多樣的方式理解詞句。
本課教學中,有“不是唱戲的料子、緊盯、注視、眼睛會說話、勤學苦練、世界聞名、京劇大師”等詞語,是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我在引導學生讀書的過程中,主要採用了以下方法來理解。
1、表演。對於一些動詞可以讓學生做動作進行模仿。如“緊盯”和“注視”這一對近義詞,還有“眼睛會說話”我請學生配合老師做相應的動作,較好地理解詞語的意思。
2、結合上下文。如“勤學苦練”一詞,雖是出現在課文的第三自然段,但是在第二自然段裡寫出了梅蘭芳如何勤學苦練的,所以我請學生找出梅蘭芳練習眼神的句子,充分理解他是如何常常練習的,自然,“勤學苦練”的意思也就水到渠成了。並且滲透了一個理解詞語的方法:結合上下文。
3、補充資料。為什麼稱梅蘭芳為京劇大師呢?我給學生補充了梅蘭芳賑災義演、留須拒絕為日本侵略者演出的資料,讓學生明白,梅蘭芳不僅是演技高超,而且有愛心、有骨氣。這樣梅蘭芳的形象在學生心目中會變得立體起來,對這個人物的品質感受會更深些。
三、聯絡練習,鞏固詞語的意思
在課文學完後,我相機出示了“勤能補拙、笨鳥先飛、人一己百、奮起直追”這四個成語,學生對課文意義有了更深的理解,又重組了課文,鞏固了學生在後面的練習中學習成語。整堂課的教學很流暢,細節也處理得較好。
再說說不足之處:
一、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訓練不足。
在學生理解課文之後,應該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讀一讀,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由於時間關係,第二、三自然段讀得不夠。應通過朗讀深化學生的理解,所以應該加強讀的訓練。尤其是全文學完之後,應該讓學生帶著對梅蘭芳的理解,和對其優秀品質的感受讀一遍全文,課文在學生心中的整體感會更強。
二、在充分說與讀的同時,教師應該及時的總結
在講什麼叫“京劇大師”的時候,先讓學生說什麼叫大師,然後老師通過講故事告訴學生大師就是在學問或藝術上造詣深厚,又受人尊敬的人。在這裡我講完故事後應該先讓學生對什麼叫大師進行交流,最後教師應該給學生一個肯定的答案,下一個準確地定義。
三、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具有教學的機智
比如說在讓學生進行學習梅蘭芳的眼睛會說話了這一部分時經過老師的引導,學生還不能充分地把眼睛會說話了,準確地表演出來,這時教師應該抓住這個很好的時機進一步深入地體會文字。這時可引導學生說看,大家經過努力怎麼眼睛還不會說話了,可見眼睛會說話,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練成的,因此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梅蘭芳在練眼神時用了很大的功夫。這是多好的機會,但由於教師的教育機智不夠靈敏,失去了很好地機會。
主要對策是繼續引導學生學會質疑,找出有討論價值的問題。以此來縮短質疑環節所用的時間,另外老師少講,把節省的時間留給學生讀書。
《梅蘭芳學藝》教學反思***二***
語感教學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強調學生在豐富的自主實踐中,不斷地喚起語感、激發語感、強化語感,以及內化語感,追求對語文豐富的感知、豐富的理解、豐富的想象、豐富的積累,從而不斷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不斷豐富學生的智慧,促進學生人格的成長。”在教學《梅蘭芳學藝》這課時,我在以下幾方面關注學生語感的訓練。
1、以讀為本, 多措並舉體悟語感
古人說: “書讀百遍, 其義自見。”這是因為多讀、熟讀能將客觀的言語物件內化為主觀的語感圖式,達到以聲傳情。就是讓學生通過不斷地“讀”, 並輔之以其它手段從而深層領悟體悟語感。如在教學《梅蘭芳學藝》第二自然段時,我把內容分為三部分,層層遞增,在理解了梅蘭芳是如何勤學苦練後朗讀,使學生沉浸在梅蘭芳刻苦練習的情景中。然後在把第二自然段連起來讀,學生的感情完整且豐富。最後我讓學生加上動作嘗試背誦,努力把語言中包含的音、意、情、速都表現出來。這樣豐富了語言積累, 陶冶了情操, 又培養了語感的豐富性。
2、語感點的訓練
依照 榮哲安老師的定義,語感點是“文章中最能表情達意的詞、句、段,它們是必須反覆吟詠、再三品味,具有積累和借鑑價值的佳詞、佳句、佳段。”從“語感點”出發,我們依據語言的基本單位,進行以字詞感、句段感、篇章感為鏈條的語感教學模組設計。在教學本課時,我緊緊圍繞“勤學苦練”這個詞,通過深入理解“緊盯”、“注視”和“眼睛會說話”等詞,感悟語段,從而感悟整篇課文,這就是通過字、詞理解句、段、篇。
3、語言的運用
語文課的最終目標要落實到語言的運用上。閱讀課上落實語用的最佳方式就是結合課文對學生進行仿說、仿寫的訓練。在教學本文第三自然段時,其中的一個環節就是仿照課文,用“終於”一詞來說話、寫話。我出示兩個句式:經過勤學苦練,我終於____。經過_____,__終於___。仿寫是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和語言應用能力的有效方法,通過仿寫,不僅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而且也會促進客觀語言向主觀語言、學生自己語言的轉化,對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梅蘭芳學藝》教學反思***三***
《梅蘭芳學藝》一文講述了梅蘭芳起初被師傅認為不是唱戲的料子,但他通過勤學苦練,最終成了聞名中外的戲劇大師的故事。這篇課文的文眼就在“勤學苦練”。重在讓學生體會梅蘭芳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並不是輕而易舉的,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天生的不足,只要付出努力就能收穫成功。“勤學苦練”一詞概括而抽象,如何使二年級的兒童對其產生真切的體驗和深切的感悟呢?我採用模擬生活情境和聯想生活情境兩種方式,化抽象為具體形象。
在教學中,我著重讓學生通過朗讀自己感悟,在講到重點字詞的時候,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去感受梅蘭芳的“勤學苦練”。在初讀課文時,讓學生自己找出難理解的字詞,通過理解重點字詞,進而理解全文,體會文章的主旨。我在課件中設定了一些活動的字詞,讓孩子們置換角色,像梅蘭芳一樣去“緊盯”、“注視”,從而產生“苦”與“累”的真切體驗;再讓兒童想象、猜測梅蘭芳練功的時間,有學生說是一年,有學生說是四年,當我告訴他們梅蘭芳整整練了十年時,學生都禁不住“哇”地叫起來。梅蘭芳“勤學苦練”的形象便在其頭腦中鮮活、豐滿起來。不需要太多語言,學生便能意會到文章的文眼。孩子們在這一直觀形象、生動活化的過程中不僅領會了詞義,更受到了情感的薰陶和感染,同時也積累了聯絡生活來理解課文這一寶貴的閱讀經驗。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就是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還原成客觀事物,從而獲得主觀感受的過程。教師就要有意識地引入生活情境,把語言文字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身臨其境,從而加深對課文的感悟。